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诗经·卫风·氓》的多元解读

2023/7/3 16:31:53  阅读:131 发布者:

《诗经·卫风·氓》的多元解读

要:《氓》是《诗经》中叙事最完整的篇目,从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作品展开多元化解读,不仅能够为作品的细致品读提供支持,而且还能为教学提供参考,让教师在古代诗歌教学方面受到启发。

关键词:《氓》 人物形象 艺术手法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荀子也有“诗言其志”的说法。《氓》这篇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典型性,叙事完整,表现形式丰富,是高中阶段的重点教学篇目,对作品进行多元化解读,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诗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实现带领学生高效学习。

● 一、多元化解读作品

(一)人物形象解读

1. 男主人公形象

《氓》中对男主人公的正面描述较少,然而读者对其印象却十分深刻。有学者对“流氓”的本意展开深度分析,将该词汇和“氓”进行对比,认为“氓”与当前社会当中的“流动”和“无业”等词汇意思较为贴合。部分学者对于这种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单凭字面解释将“氓”和“骗财”“骗色”这样的流氓形象等同,言辞过激,因为婚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经营,婚姻走到尽头存在其它隐情。也有学者认为女子提出的“控诉”难以保证其真实性,如果“氓”因为自身贫穷没有“良媒”,那么后期也不会出现“停妻再娶”的情况,而“怒”则为“氓”致命伤,如果单纯将“氓”认定为“背信弃义”和“始乱终弃”未免过于极端。还有学者认为“氓”是一个具有经济意识的商人,可能起初本性并不坏,而是在经过一系列生活琐事之后逐渐变坏的。《氓》属于女主人公的单方面申诉,含有个人立场,对于案情描述具有选择性,“遮蔽”了部分事实,夸大了“善”与“恶”,缺乏事实依据,使读者难以客观公正地分析。不同读者眼中“氓”的形象各有不同,多数读者认为其背信弃义,持批评态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摒弃偏见,将主人公代入社会背景当中去分析和判断。

2. 女主人公形象

学术界普遍赞扬《氓》中女主人公的人性光辉,赞美其善良、忠贞、纯真的优秀品质。有学者认为“主人公和氓毅然决然一刀两断,能够看出其性格刚强”。还有学者认为女主人公含有“君子之风”,其少年之时坦荡追爱,结婚以后能够勇敢面对婚姻,和丈夫诀别,呼吁女性同胞不可过于沉溺爱情,这种坦荡的人生观值得学习。有学者认为《氓》中的女主人公是通过女性视角进行刻画的,向读者展现出睿智果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学者认为《氓》中女性形象魅力在于勇敢追梦,展现出自爱自强的形象。

(二)艺术手法解读

叙事特点

从叙述手法角度分析,《诗经》当中存在“故乱其叙”的表达,语言运用严谨。通过《氓》的叙述变化特点和表达方式区别就能看出,诗歌选择了平铺直叙的方式,其中不乏纷繁之感。《氓》的故事情节与作者情绪相互对应,在第二节内容叙述方面,让主人公的情绪呈现悔恨交加之感,叙事时间和发生时间排列顺序不符,表现出忽前忽后、漫无次序之感。诗歌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章主要都是叙事,抒情部分集中在第三章,而第六章主要叙述了少年场景,因此整体分析,叙述特点是“叙事的过程穿插抒情”,最后三章按照主人公情感变化和思绪特点进行描述,而不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描述,带给人忽前忽后的感受。

2. 语言特点

通过文本解读的方式分析《氓》的语言特色,根据诗歌表现手法体会其形式美,为深层次感受文本奠定基础。“赋、比、兴”是《诗经》中所使用的典型的艺术手法,“赋”即“叙事”“对话”或“抒情”。《氓》无论是抒情还是对话,或者叙事都有所体现,像“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就是典型的对话描写,而“士之耽兮……不可说也”是主人公的议论。作者还使用寓情于景的描写手法,表达“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能够看出“赋”“比”手法的娴熟运用。“兴”的运用能够通过“桑之未落……桑之落矣”联想可得。“赋”“比”手法应用丰富,使得其中叙事脉络不但多样,而且十分清晰,使用言简意赅的方法,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3. 意象特点

《氓》篇幅不长,意象运用却十分丰富,共有十余种物象应用,其中“丝”的运用既能体现“思念”的含义,还能传达少女偶遇初恋的美好心情。“桑”“鸠”等物象的运用,全面揭示了“两性”之间的心理特点,通过“鸠贪吃桑叶”传达出“目光短浅”的观点,表明女主人公在婚姻方面存在不成熟认知,最终导致“不可说也”的悲剧出现。“淇”“岸”的运用也有隐喻特点,“淇”出现次数较多,像“送子涉淇”“淇水汤汤”“淇则有岸”等,体现了女主人公的心情变化,和“岸”进行组合,比喻女子所受的痛苦无边。

● 二、教学策略及建议

(一)备课方面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点解读这首诗的叙事性,备课时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认真分析其特点。梳理整合单元知识,以《氓》《采薇》等作品为切入点,从整体上感受《诗经》艺术手法的运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还需深入研读文本,寻找教学设计方法,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和其他教师共同研讨;还可以向学生征集问题,让其先行预习阅读,之后提出疑惑,化繁为简,实现对文本的精准解读,让学生能够快速抓住学习要点。如,“氓之蚩蚩”中的“蚩蚩”应该如何理解?是将其解释为“忠厚老实的形象”,还是解读成“嬉皮笑脸的形象”?根据此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和分析。

备课阶段,学情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应该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保证课堂问题设置难易程度适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理清教学资源,合理取舍,明确课堂如何教、教哪些内容、学生如何学习等问题,实现教学相长。

(二)教学方法

教师要精细解读,将文本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但是需要注意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初步形成,因此,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课堂激趣。教师可以基于传统文化展开教学;也可以从学生情感入手,实施教育过程;还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写作训练;安排诗歌鉴赏课程,让学生能够多角度诵读诗歌。全面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审美的能力。

如,笔者从女主人公的性格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其性格特点,感受其不同人生阶段的美。师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女主人公形象,从天真多情的恋人形象,到勤劳贤淑的妻子形象,再到自强自爱的弃妇形象。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眼光,审视主人公身上的缺点,分析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跳出惯性思维,不再简单认为“氓为这段悲剧的全部原因”,而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集思广益,探讨女主人公“以貌取人、不知设防、为爱痴狂、迷信神灵、收买讨好、委曲求全、不听忠言”的一系列事情,才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第二,注重学生阅读感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体会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将影响阅读的干扰因素排除,抓住诗歌特点。抓住学生阅读感受,循循善诱,切勿让学生先入为主,注重其阅读初感的培养。

第三,巧妙点拨,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点拨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问题,学习文言文常识,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氓》为周代的作品,学生对于诗歌当中的叙事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对于其中的人文内涵则不容易把握,所以,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深入解读诗歌的人文内涵。

第四,在对比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近似对读”的方法,寻找多个具有相似性的作品,展开细致化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思维。还可利用诵读领会、意象联想、对比阅读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重点突出对比阅读在《氓》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比《氓》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形象及意象运用。还可以将《氓》与《采薇》进行对比,分析比兴手法的运用差异。

为了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氓》这篇作品的闪光点,笔者将《氓》与《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等进行对比,讨论其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为学生发散思维提供空间。学生讨论以后总结出,虽然三位女主人公婚姻不幸,难以主宰自身命运,最终沦为弃妇,但是却具有多情、勤劳和善良的优点。三位女主人公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刘兰芝对于婚姻最为清醒,《氓》中的女主人公次之,《上山采蘼芜》中的女主人公没有尊严。三篇作品都对女性的美德进行了赞扬,同时也传达出对其命运的惋惜,主人公通过反思,总结出爱情箴言。

(三)作业方面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质。教学《氓》时,教师要注重挖掘诗歌的美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预留诵读任务,还可设计读写结合的任务。通过对《氓》的解读分析,了解男女主人公形象,学习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体会诗歌的文学价值和批判价值,感受作品的艺术成就,解读诗歌的文化内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挖掘诗歌的教育价值,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阅读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康宏东 , 孙玲玲 . 永远的芬芳 永恒的魅力──《诗经·氓》中卫女形象之深层解读[J. 语文教学通讯·D ( 学术刊 ),2020(08).

2]杨娟 .《诗经》中的弃妇形象及被弃原因分析——以《氓》《谷风》为例[J. 语文课内外 ,2020(06).

3]石进芳 , 吕晶 .《诗经·氓》的英译质量——基于豪斯模型的评价[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0,33(06).

4]徐侠 . 你的伤悲谁能懂——《诗经》之“弃妇诗”《谷风》和《氓》比较分析[J. 戏剧之家 ,2020(02).

5]唐中浩 . 称谓 : 复杂心绪的外化——《诗经·卫风·氓》的三重同构[J. 家长 ,2019(10).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 202301期)

作者|王晶(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

转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