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30628教学手记——从高考阅卷现场感受看提升作文成绩的关键点

2023/7/3 16:14:26  阅读:103 发布者:

一篇未署名的关于高考阅卷的文字在一个教学群里传阅,这是从阅卷现场带来的真实感受,对一线教学和广大中学生朋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针对这位朋友的感受,我也谈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一并推给网友:

说明:我的学生随手堆放在教室墙边的书,虽然他们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班级。

十天的高考作文阅卷,我把感受总结为两大点。

先从材料的立意来谈,故事不分古今中外真实虚构,力量在于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作文总体新特点:

①材料设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而又不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故事涵容古今中外,有更为开阔和包容气质。

②仍然是给材料作文,但材料字数明显减少,68字,去年177字,降低了审题难度。

③任务的开放度更大,是2018年以来开放度最大的。

整体要求没变:“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通畅……”

晋诺观点:

最重要的八个字是“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我在不少场合给老师及同学讲,先写好一句话,所谓一句话,就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提炼凝缩自己观点的能力,也基本上与作文高能无缘了。

本次期末考试,我命题时让学生写了三则小短文,每篇都在300字以内,结果,很多同学感慨“格子”不够,实际上,我是考评一个同学凝缩观点的能力,文章可以写长,也能写短,写短,则更需要“真知灼见”。因此,平时写作练习不仿从一两百字的小短文练起,看你的文字是否有含量。

一、审题立意

1.材料的宗旨是“故事是有力量的”。

核心词汇是“故事”,但材料又对“故事”进行了多层面、多方面规约。

①“故事”是“好”故事。

②这个“好”如何判断?故事的好坏看它们是否“可以帮我们……形象”,四个“可以”都是讲的故事的“好”,也就是折射出好在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两个逻辑路向,一是这是一个正面引导的故事(比如司马光砸缸);二是这可能是反面警示的故事(比如农夫与蛇)。好与不好,不全在故事本身,而在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人是否能够从中获取四个“可以”一类的价值、启示、效用。再次,因此故事的好坏实质上就是看“故事是有力量的”还是没有力量的。但应该注意,四个“可以”制约着力量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而不是消极的力量。比如“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启示,便不是好故事,不是有力量的故事。

晋诺观点:我个人认为,“力量”的内涵除了其思想价值的力量外,还应该看到故事的语言力量,即故事的叙事力量,也就是故事的讲述视角、讲述方式、讲述效果等等,这属于文学鉴赏,应该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从这个角度阐释,应该有超越于其他同学的新颖度。

2.故事的范围与层次

①故事要含摄古今中外、真假虚构。“可以展现一个民族形象”,这就是一个“中国故事。也可以是作者经历。故事也没有在真假性质上进行限定,可以是历史、现实、文学、虚构。

②层次有深度。真情实感与真知灼见。

真情实感指情感,真知灼见指智慧。单写可以,兼顾也很好。

四个“可以”可以具体深入阐发。

第一个:狭义的是个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广义的是文化、文明的互鉴。

第二个,虽然侧重于针对个人的触动、启迪,但也不能排除重大事件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第三个,对自我、他人的作用、功能。

第四个,故事对他人、族类的作用。

总括四个“可以”,从故事作用上看,小我的层次和大我的层次。从故事的力量上看,对小我的作用和对大我的作用。

审题体现出两个层次的力量,相当于关注到了两类具体的故事,换句话说,写到一种故事,就合题了,如果写到两种更合题。从一个故事悟到小我和大我的意义,固然不错,从小我升到大悟更能领会故事是有力量的。故事有层次有深度,同样的材料,认识深浅不同。不可用故事的多少和层次,机械地作为判断合题、切题的标准。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一定写出小我大我才行,一个“可以”是完全可以的。

晋诺观点:这里要特别注重思维的层次性。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对一个具体问题的认识、理解,都需要建立在不同视角、不同纬度、不同层面的基础上,形成认识的梯度变化,认知的层级变化。要达到这一水平,离开大量阅读是不现实的。

③力量有刚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是力量。不能因为写了细微柔和的力量,就认为不是有力量。

④“材料”包含四个“可以”之外:省略号中所含摄的内容。

“以上材料”灵活理解,直接用到材料,或者但没有直接用到,而暗含材料的启示意义的,一般不能认为没有从材料出发。“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

⑤角度不能作为判断作文等级的依据,但可以作为理解故事的参考。主体方(创造故事,讲述故事)与受体方(听者,接受者,受影响者)所产生的故事都是故事。前者是打造了一个故事,显示出力量,后者是接受了一个故事,感受到力量。微观故事、宏观故事、自身经历、他人经历的都是故事。

晋诺观点:这三点特别重要,体现了写作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度。“力量”内涵的解读是多元多维的;这给写作者非常大的启示,要克服单向思维的习惯,要从多向度思考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仅仅在这儿理解一下是不够的,可以围绕这一个点多做些小练习,形成稳定的思维意识和习惯。

角度为什么不能作为判断作文等级的依据呢?因为,仅仅有角度,没有丰富的内容、丰满的内涵、一定的形式,即使角度选择很恰切,但也不能打优秀等级里去,这条标准还是有道理的。

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类卷,60-48

二类卷,45-33

三类卷,30-18

四类卷,15分以下

分项解读

①内容

一等,(20-16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二等,(15-11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三等,(10-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四等,(5-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②表达

一等(20-16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二等(15-11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等(10-6分),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需要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四等(5-0分),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

晋诺观点:作文等级层次拉大了,在一个等级里打分的空间增大了,这对于优秀作文来说是个好事,但对于中等水平的作文来说,不太有利,因为,中等平庸之文,很难被推上一类,直接滑到二类下或三类,这样与一类作文的差距会加大。写平庸文,可能会被打的更低。

补充强调,结构问题

a有层次,分层但没有转折或转折不大。

b有层次,分层,意思发生转折或转折范围发生较大变化。

c有层次,分层,层与层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逻辑性强,各层共同帮助。

晋诺观点:这三个有层次及对有层次的变化阐释,应该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转折”“变化”“逻辑”等等都指向思维能力。文章不在长短,短的亦然可以多层次、富有转折与变化。世界上最短的小说是“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个人听到了敲门声”,只有十七个字,情节转折变化、逻辑层次等都非常丰富、

③发展特征

一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补充强调

a.深刻:深入本质,揭示联系,启发性。

b.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c.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修辞使用,文句有表现力。

d.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晋诺观点:这四项,一言一蔽之,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离开大量阅读,离开长时间的濡养,离开不断的思索、推断、否定,离开不间断地写作,都是不可能的。现在很多学校的管理内容之一是不允许学生读书,认为看到学生做题,心里才踏实;看到学生读书便认为不务正业;甚至还有人专门值班抓晚自习读书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教学,怎能写出优秀作文!

三、具体问题说明

1.选准角度(我、你、他、国家、个人)。

2.确定立意:合乎引导路向的立意。

3.明确文体:文体不能含混。

补充:记叙文一般要求要有感言显示故事的力量。判分注意讲故事的技巧(表达、发展)。

晋诺观点:文体不能含混,需要特别注意。尤其要注意记叙文,记叙文尤其要注意叙事的方式。实际上,记叙文的叙事,只要抓住一点:矛盾冲突,即可完赢高考。

4.“自拟标题”,无标题扣2分。

5.“不要套作”:与之沾边的套作在三等以下;对于辞藻华丽而扣合材料贴边的作文要格外注意,一旦确定是套作,20分及以下。

6.“不要抄袭”:抄前面材料占全篇,10分以下;抄600字,15分以下;抄400字,20分以下;抄100字,扣3分。

7.跑题作文,内容在四等打分,表达最高在三等打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即15分以下打分。

8.结构不完整:400字以下,20分以下;600-400字,25分左右;400-200字,15分左右;200字以下,10分以下。

9.不足800字,600字以上的,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4分。

10.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同一个字不重复扣分;标点问题太多的扣1分;两项加起来扣3分封顶。

11.特别注意:病句不在扣分栏扣分,要放到表达分栏酌情统筹赋分。

12.异常卷问题:要上报。

13.鼓励打高分,注意拉开差距,57分以上的作文请提交质检组。

14.赋分参考意见和标准:

①基本观察分(相当于平均分),45分。内容的15分是第一颗图钉。

②按照“内容”“表达”“发展”赋分,四等打分。

一等文,60-48分,单项20-16

一等上,60-54分,单项20-18

一等下,53-48分,单项17-16

二等文,45-33分,单项15-11

三等文,30-18分,单项10-6

四等文,15-0分,单项5-0

再从今后的教学来谈,一是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阅读又分略读和精读(在这里不赘述具体阅读方法),二是狠抓课本上的内容,注意课内和课外的引申。高二在期中考试之前就做过一篇作文《讲好中国故事,让文化走出去》,而这篇文章与高考相似度有百分之九十八,而材料就来于选择性必修中最后一个单元的总结部分。因此语文平时教学不能只盲目做题,要抓阅读和课本这两个根本。

晋诺观点:

最后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工具,使用这个工具,便可提升其文化内涵,因此,阅读应该注意是语文式的阅读,既从语文的工具特征——言语形式——入手,自然获得文化积淀、情感熏陶。把语文课还给学生阅读,并提升阅读的专业化要求——写小论文、学术报告——提升理性认识,写作在读写一体的语文实践中自然就会提升。

说明:转自晋诺工作室

转自:“高中语文与考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