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短歌行》,完成题目。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革。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衿:古式的衣领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厌高 厌:厌恶
16、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四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C.“月明星稀”四句使用典故,写诗人因贤才难求而孤独寂寞,形象生动,感人至深,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17、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
18、“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你觉得用“何”好还是用“无”好?为什么?
1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解读能力。解读诗句中相关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诗歌语境以及自己所掌握的文言知识进行理解。D项“山不厌高”,意思是山不嫌其高,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所以“厌”,可以理解为“满足”。故选D项。
1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使用典故”及对诗句的理解有误,应为比喻,以“乌鹊”喻犹豫不定的贤才,以乌鹊南飞、绕树启发贤才要择良木而栖。故选C项。
17【答案】从“忧”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大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以这里的“忧”不是消极悲观的态度。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忧”的原因,一忧贤才难得,二忧人生苦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招纳贤才的优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的忧思,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老,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一种使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由此可以明确这里的“忧”不是消极悲观的态度。
18【答案】用“何”好。“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枝”可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待做出的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雄伟的山、浩瀚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些贤才可以依托的对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诗歌的炼字能力,作答时把两个字代入句中进行比较,看表情达意上的区别。“无”字没有的意思,“何”字还有选择性。一“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无枝可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赖的选择。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诗人一方面写出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的情形,另一方面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表明自己是那些贤才可以依托的对象。由此可知此处用“何”好。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答案】:
1.C
2.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短歌行》第一节“对酒当歌”四句诗,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
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带有楚风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的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析。
【答案】(1)A
(2)都是抒发了渴求贤才安定天下的豪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运用了比喻、化用典故等手法间接抒情;“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运用疑问句直接抒情。
【解析】(1)A.“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错误,此处表达的是诗人为人生短暂而焦灼的心情,其实是促使人抓紧时间建功立业,没有让人“及时行乐”的意思。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比喻、用典,属于间接抒情。诗人以周公自比,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殷勤接待人才,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这两句卒章显志,是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表现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流露出一种忧虑,怕不能得到贤才治理国家,表现了对人才的渴望,采用的是疑问句的句式直接抒情。所以两首诗都抒发了一种渴望得到贤才来安定天下的豪情。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短歌行
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①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②。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有咏,长夜无荒。
【注释】①华:同“花”。②蟋蟀在房:出自《诗经》“蜴蝉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10、下列不能与本诗一起入编《古诗精华》的选项是
A.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B.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C.《涉江采芙蓉》
D.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以下不属于本诗“悲歌”兴感之由的一项是
A.盛年不复
B.酒旨肴臧
C.物序更替
D.生命易逝
12、比较本诗与曹操的《短歌行》,两首诗各自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0.B 11.c
12. 参考示例:本诗以自然物序更替譬喻人生盛年之短,表达了珍惜兴会之乐之情;曹操的《短歌行》抒发了人生如朝露的易逝感,更多抒发烈士暮年的壮心和求贤渴望;曹操化生命的虚无感为积极的慷慨之志,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宏愿,在生命苍茫垂暮中,有刚健之气,体现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陆机的诗更多是珍惜生命此在的兴会之感,用情感与诗歌战胜生命的荒芜,是平和而从容阔大的人生态度。(陆机的《短歌行》抒发人生短促,为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也可。)(评分说明:主旨2分,人生态度2分,分析2分,给满5分为止。)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