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是他最终辞官的主观原因。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
C.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
D.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2.简析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答案】
1.D(“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错误,本诗描绘田园风光用的是“白描”手法,而不是夸张手法。)
2.诗作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喻为一只关在笼中的鸟,现在辞官归隐就像鸟脱离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样轻松愉快;用“尘网”“樊笼”比喻庸俗、黑暗的官场;以“故渊”“旧林”比喻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贴切形象,内容的解。
【解析】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故渊”“旧林”比喻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贴切形象,内容的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用“尘网”“樊笼”比喻庸俗、黑暗的官场。诗作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喻为一只关在笼中的鸟,现在辞官归隐就像鸟脱离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样轻松愉快。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解析】(1)C.这里的“暧暧”:是迷蒙隐约貌的意思;“依依”是讲烟的形状;“暧暧”与“依依”不可以互换。“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2)这句诗有景物描写,有人物活动,联系上一句来看,其内容是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
【答案】
(1)C
(2)“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春日即事(其二)
耿湋
【注】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
【注】耿湋(wéi)于唐宝应二年(763)举进士,不久任周至(今陕西周至)尉,四年任满后,罢居在家。此诗大约就写于其罢居在家时。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园田居(其一)》前八句写诗人因鄙弃仕途而归田。后十二句写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的愉快心情。
B.《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既无华丽的词藻,也无深奥的典故,而是用当时习用的语言,如“方宅”“草屋”“狗吠”“鸡鸣”等,语言朴素自然,真切地表现了田园风光。
C.《春日即事(其二)》颈联写诗人幸而尚可畅饮沽来的美酒,家里的藏书也很丰富,不必翻来覆去读破书。
D.以隐居为题材的诗歌往往着重表现生活的闲适与恬静,但《春日即事(其二)》这首诗可谓大异其趣。
2.同样是归隐田园,《春日即事(其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为什么?试作简要比较分析。
【答案】
1.C .“写诗人幸而尚可畅饮沽来的美酒,家里的藏书也很丰富,不必翻来覆去读破书”理解错误。诗句“强饮沽来酒”是写诗人沽酒浇愁,并不快乐;“羞看读破书”是说仅有的藏书已翻来覆去读破,实在羞于再看。
2.①《春日即事(其二)》着重表现诗人青春隐居的抑郁不平及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惆怅和伤感。诗人是任满而罢居在家,不得已而隐居。②《归园田居(其一)》则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归隐山林、躬耕田园的自由和喜悦之情,以及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快慰、惬意与欢欣。诗人是主动辞官归隐,他本就热爱山林(田园),虽误入官场、但一直渴望归隐。
四、读下而两首诗,完成下而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料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因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溪居:溪指冉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作者曾于此筑室而居,并改称冉溪为“愚溪”。
②榜:船桨,这里作动词。
14.下而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诗描绘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士形象:柳诗描绘了“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的贬谪者形象。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和“夜榜响溪石”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
C.陶诗首两句真诚率直,诗人的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表现了诗人淸髙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D.柳诗末两句写诗人独来独往碰不见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淸越,在碧空久久回荡; 语言淸新晓畅,却又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15.下列诗句和“误落尘网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火。(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D.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红楼梦》批宝玉《西江月》)
16.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居”生活的?“闲”的内涵有何不同?
【答案】14. B 15. D
16•陶诗远近、动静结合,选取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等多种景象,写出田园乡居的静谧美好,诗人身处英中,居室简陋,却自在闲逸,抒发了归隐出园的乐。柳诗开篇就是反语,说自己为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过上闲适的生活。接着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自己的乡居生活“闲依”“偶似”''晓耕”“夜榜”,寓情于景地写岀被贬的寂寥孤独,饱含怨愤之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査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B项,“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错误,陶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而柳诗“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表面写乡居生活的闲适,但联系首联“南夷谪”和尾联“来往不逢人”可知,柳诗实则表现了被贬的孤独寂寥。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査鉴赏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拟(分为拟人、拟物)、衬托、对比、顶真、反复、对偶等,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并能根据苴特点判断出诗句所用的是何种修辞,并综合比较,得出最佳选项。题下中“误落尘网中”,比喻,陶渊明把官场比喻成尘网。A项,“樯橹”,借代,以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火”,夸张,写周瑜的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B项,“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写岀岳阳楼的高耸入云。
C项,“由来不羡瓦松高”,拟人手法,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高洁。
D项,“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故D项与题干中句子都用了比喻手法。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诗歌标题、作者、注解、意象、抒情关键词等,在理解全诗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关键诗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陶诗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结尾四句, "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由写景而写心,写出诗人悠然闲逸的心境。
柳诗表而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但景中含情,字里行间隐含贬谪乡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是反语:“闲依农圃邻”包含着投闲宜散的无聊,“偶似山林客” 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