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案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2023/6/30 17:39:28  阅读:194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教学评研究 ,作者夏德花

本节课简要评析

目标设计:

三年级《认识小数》一课,课标的“内容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感悟计数单位。“学业要求”是能直观描述小数,能比较简单的小数点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加减运算。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教学提示”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单位,进一步感悟十进制计数法。课标的语言往往是凝练、简约的,而课堂中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可操作,可测评。像课标中的“探索”“理解”“感悟”等行为动词可以分解成可操作的动词。把“初步认识小数”分解成“1.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2.通过不同图形对0.7元的表达以及不同单位小数的表达,能正确表达出小数的实际含义。3.归纳总结出零点几的小数就是十分之几。”

目标达成评估设计(达成评价)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根据“逆向设计”的原理,接着设计目标的达成评估设计,即“达成评价”。目标的达成评估设计是目标的再分解,说清楚做到什么程度即为达标。

如:目标1.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的达成评估设计为:1.1知道小数有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三部分构成。1.2能正确的读写小数。

问题设计

真实情境:备课时所设计的问题,都要情境化。教师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科学理论产生的场景或呈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像学科专家面临真实的探究情境时应该做的那样,或者像成年人在真实生活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那样。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识小数》这节课,老师设计了猜一台玩具橡皮的价格(用“大了”“小了”这些语言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价格是0.7元),我们猜价格的时候用到了一个什么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以前使用过小数。接着继续出示房屋的面积是98.98平方米,学校的面积是53333.3平方米。在这样的情境下,很自然的引出小数怎么读?怎么写?表示什么意义?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高阶问题: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0.7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用图形(一条线段、一个长方形)表示出0.7,数形结合,把识记类的知识转变成分析、探究类的问题。0.7就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7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0.7的意义。

评价设计

评价不是教学过程的孤立环节,而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在每一节课尾设计达标测试的做法改为把评价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使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相互助力,让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部分,做到“教—学—评”一致。对一些涉及高阶思维的问题解决,要设计评价量规,引导学生不断调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使问题解决成为学生连续自我矫正和调整的机会,引领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评价过程化使学生和教师能对自己的表现不断地作出准确的自我评价和调整。

嵌入评价的作用

导向性。通过嵌入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什么程度。

激励性。通过设计层级或累积式评价量规,引导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激励学生深度参与探究学习。

多元性。可以组织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评价方式多元。

差异性。只要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允许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请用线段或长方形表示出0.7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