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单元整体教学,培学生思维品质——记思贤实验小学高数组学期教研活动

2023/6/30 15:18:04  阅读:62 发布者:

高数组

教研活动

思贤实验小学

教师只有懂得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帮助学生习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为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思维,思贤实验小学高数组于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教研活动。

课前——集体备课活动

在教研课活动开始之前,高数组教研组开展课前集体备课活动,六年级数学教师以《比例》一单元为基础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备课。老师们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各自阐述了自己对这一单元的理解,结合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费沈伟老师—《放大与缩小》

本节课,是单元教学的第一节课课时,费老师用同一张照片不同的方法放大引入,让学生感受有的变大会导致图形变形,有的则不会,再通过对应边之间关系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图形按比例放大。课堂上,费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出放大和缩小的定义,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更多的是思维的交互与碰撞。

王佳文老师——《比例的意义》

王老师从学生所熟悉的教师生活照片形象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对话活动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了本课的学习。进而探索本节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规律。最后,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实例的展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整堂课中,王老师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复进行思维的训练,以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

吴勤老师——《比例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吴老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过渡自然。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探索中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问题,从而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吴庆老师——《解比例》

在本节课中,吴老师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吴老师在课堂上强调: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课后,吴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想法:课堂要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耐心对待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

周奕老师——《比例尺》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周老师在教学时将这部分知识进行了适当改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前引入阶段,周老师选取了让学生们回忆有关比例的知识。其次周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训练。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要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要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思维的启发提供好的环境。

张黎老师——《比例尺的应用》

张老师巧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例子都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老师的设计别出心裁,探究新知富有章法,练习设计具有创意,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此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后研讨

课后,在高数组教研组长张黎老师的主持下,高数组成员开展了教研课活动研讨。讨论发现,整个两个单元需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要注重学生把本科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以便更好地梳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课堂要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学海无涯,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虽然本学期的课堂展示活动已经结束,但对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究将继续推进。思贤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会以此为契机,悉心学习,不断成长,我们永远在路上!

转自:“思贤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