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赋能成长 共筑理想课堂——2023年安阳市小学数学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2023/6/30 14:58:40 阅读:113 发布者:
教研赋能成长
共筑理想课堂
2023年安阳市小学数学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绿树荫浓夏日长,一小校园花芬芳。县区教师齐聚此,共研教学促成长。为引导教师全面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数学知识本质,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使“学”的行为真实发生,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6月14日上午,安阳市小学数学专题教学研讨会在高新区第一小学多功能厅举行。
安阳市教育教研中心主任王社斌、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富森、安阳市教育教研中心教研二室副主任马智勇、文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文峰区教育局发展中心主任陈红桃、文峰区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祝瑞红、安阳高新区第一小学校长张承新等领导亲临活动现场。来自市区各学校的200余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和齐聚钉钉云端的各县数学骨干教师一起观摩了这次研讨会。活动分为“课堂展示——专题讲座——专家指导”三个环节。
活动伊始,高新区第一小学校长张承新致欢迎辞,张校长对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张校长表示,此次教学研讨活动架起了资源共享和共学共研的桥梁,大家互学互鉴,相互支持,开展深度的学习交流,希望大家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安阳市教育教研中心教研二室副主任马智勇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强调了这次活动的意义。马主任强调:课题研究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2022版课标的助推器,“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数学‘做中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很有实际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本次专题研讨活动,推动安阳市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的稳步提升。
01
课堂展示 精彩纷呈
荣书晶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一课。“数起源于数”,荣老师从“小扬子鳄的体长0.8米”这一情境入手,在数数活动中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将整数学习中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迁移到小数学习,学生在“米尺上找数”的任务驱动下,探究、交流、辨析,沟通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感悟数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体会“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的价值,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聂静老师以课堂微展示的形式,呈现课例《小小设计师》。在聂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孩子们经历了“基本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才能得到美丽的图案”“小组合作利用给定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小组合作设计美丽的图案”三个探究性极强的活动过程,充分感受了“做”中学数学的快乐,在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感受了数学的美,体会了数学的价值。
02
汇报交流 智慧碰撞
课例展示结束后,安阳市教育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超老师进行了《核心素养指向下小学数学“做中学”的思考与研究》的专题讲座。刘老师首先就课题开展以来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汇报。刘老师从课题由来、课题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难点和阶段分期等方面系统回顾了课题开展以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收获,并分享了团队在备课时的思考与体会。最后,刘老师希望所有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师生共同努力,打造立足真思考,力求真操作(动口、动手、动脑协同),实现真学习的现代化数学课堂。
03
专家点评 明晰方向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富森主任最后总结发言。刘主任充分肯定了课题的选题角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上位目标下提出“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同时指出,在2022版课标提出的当下,教师在研读时,不能只关注课标中内容的变化,更要意识到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刘主任指出,课题研究要聚焦真实问题,今天的展示课既有典型课例也有典型片段,形式丰富多样;“做中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如何落实、如何评价,两位老师的课例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刘主任中肯的点评和悉心指导,为安阳市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跋涉经险阻,钻研阅寒温。面对“双减”政策带来的挑战,全市优秀教师携手共进,积极担负起提质增效的教学改革职责,常规教研在“细”上强落实,“双减”工作在“实”上见成效,教育教学在“质”上谋发展,为全面提升安阳市小数教育教学质量再谱新曲!
转自:“安阳市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