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4高考一轮复习!如何回归教材?

2023/6/30 10:45:40  阅读:91 发布者:

高考命题要回归教材、促进双减。

落实教考衔接,试题源于教材,紧扣课标。

一、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启动了新一轮的回归教材

1)高考命题改革要配合、促进新教材的推进及相关理念的落实。

2)改革中的高考命题要全面、深入地反映新课标的理念。

3)《中国高考报告》指出:高考命题会以教材中的知识为蓝本进行改造,既可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可以引导回归教材,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这一轮的回归教材,表现出了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不是简单的联系教材,而是从学科本质上回归学科。

第二,在操作上,强调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1)高考和教材的直接联系,如教材的典型例题、典型实例;

2)对形成学科思想有帮助的相关内容,如小结、引言等;

3)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内容;

4)中学最容易忽视在大学很重要的内容。

进一步立足基础知识,根据高考的考核要求,从知识形成过程、学科的思想方法、美学价值、教育功能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独特的作用等方面,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三、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

1)几乎所有的高考题都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去解决。

2)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如2022年高考很多试题在材料选择上与教材内容进行呼应,在设问上也指向教材进行设计。

要求高考命题的题意、描述、问题、解答等都必须能在教材上找到援引。

3)相当数量的高考题是对教材内容的变形、改造及综合。

四、考试内容与高中教材的内容要做到神似形异

神似指考试内容应该完全体现教育、教学的旨要。

形异指考试内容无须照搬教材。

五、强调教材知识的应用,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

1)现在有些学校在备考中仍然是一遍一遍地过教材,不能说这样做没有意义,但至少可以说仅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

2)现在的试题,其背景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又立足基本能力,有些题即使不刻意复习也能考好,反过来,平时不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就算刻苦复习也不一定取得好成绩。

3)要求培养考生勤于思考、知识面要宽、有相当的背景知识,知识越丰富,答题也就显得容易。学得活的学生会很占便宜。

六、高考对教材的处理是有所侧重的

1)对于知识点,高考以能够承载相应能力的知识为重点。

2)各学科高考命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科要紧跟教材、有些学科要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还有的学科要一定程度地远离教材。

3)在评判试题是否超纲时,有一个标准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七、复习时如何用好教材

1)深入研究教材:全面、深入、充分研究、理解和把握教材,把教材“看透”。

2)敢于超越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化教材,与时俱进补充更新教材相关内容,把教材“用活”。

3)正确使用教材:既要重视正文内容,也不能忽视辅助文内容,相关链接、专家点评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探究与分享的案例也可以作为高考命题情境或者命题参考,把教材“用好”。

4)回归课本------吃透课本的四大步骤:

①研究目录。

②具体章节一字不落。在看各部分章节的时候务必要保证一字不落。同时,要把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以区分不同的理解难度。

③不断浏览书上做好标记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④最后冲刺阶段要再次回归目录,形成整体感,做题的时候更加有全局性,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知识盲区,抓紧补习。

5)研读课本应避免两大问题:

①研读课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新鲜感和跳跃式阅读。关于缺乏新鲜感这一问题,考生可以在课本上不断地做一些简单的批注,把一些考题简单地标记在课本上,这样每次看课本的时候都会感到有新的收获。

②看书的时候一定不能跳跃式阅读,即遇到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就一字不看,这样非常容易造成知识盲区。一旦考到了被忽略的内容,就会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在高考之前,一定要认真地研读课本,把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

转自:“中学数学教与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