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据驱动 AI赋能 技术引领教学智慧升级——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举办深圳市光明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

2023/6/30 10:05:59  阅读:198 发布者:

数据驱动 AI赋能

技术引领教学智慧升级

——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举办深圳市光明区

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

人间六月天,似锦展繁华。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部署,加快推进深圳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在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620日上午,一场以“数据驱动、 AI赋能,技术引领教学智慧升级”为主题的深圳市光明区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隆重举行。

2021年,我校获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的100所实验校”,两年多来,在市教育信息中心、光明区教科院的指导下,学校以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协同技术,实现教、学、评、管、研五维变革。目前已晋级4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学校。在此背景下,一场关于新课标下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深度研讨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采用“线下+线上”的形式开展,活动特别邀请深圳市教育技术中心张惠敏主任、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彭红玉院长、深圳大学教育学院曹晓明院长、信息与科创研究部王西凯副主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袁博副研究员参加,原深圳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刘晋教授、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李一鸣老师、深圳市南山区小学英语教研员董立鹏老师、光明区教科院教研员何涛博士、光明区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吴鹏圣老师出席。各学校教师代表等参加线下教研,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摩,集众人智慧,共话新技术,共谋新方向。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李晓艳副校长担任主持人。

成果展示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的前沿热点话题,共分为四个环节:领导致辞、经验分享、课堂展示、专家反馈沙龙。

领导致辞 盛大开幕

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彭红玉院长代表光明区教育局和光明区教科院向与会的专家、领导表示了衷心地感谢。彭院长谈到光明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肯定了我校自建校以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随后,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张惠敏主任致辞。张主任指出“双区”示范校的培育课程就是我们深圳市各区各校信息化教学探索的集中体现,光明区选择大数据方向有一定的优势。双区示范校重点探索如何将技术手段在课堂上落地,因此我们要重点关注课堂效果。张主任还表达了对未来深圳市人工智能教育的期待。

经验分享 携手共进

我校祖松梅校长带来题为《基于数据驱动、AI赋能的适性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分享。ChatGPT的到来掀起了时代变革的巨浪,她认为该怎么在时代洪流中搏击,培养出未来需要的智能型人才,这是值得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好好思考的问题。

市教科院实验小学(光明)秉持着“适性扬才,播种未来”的办学理念,学校全力打造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智慧教育特色,积极探索全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经过实践、打磨、研究和转型,形成了“适性课程”体系。课程链的不断拓展和课程教学的不断实践中,以基于全过程大数据的评价和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供给为策略,我们构建了“三阶四环”的“适性课程”教学模式,实现AI赋能下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

最后,祖校长表达:探索AI+教育的可行之路,我们将继续努力!

课堂展示 精彩纷呈

市教科院实验小学(光明)5节智慧课堂展示同步进行,既有《火眼金睛的机器》这样“学人工智能”的课程,也有数学、英语、体育这样“用人工智能学”的课程,还有美术这样“和人工智能一起学”的课程。

信息技术课:《火眼金睛的机器》    

授课老师:陈名扬

此课为首次了解人脸识别技术,以了解与感知为主,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利用情绪识别、防盗门模型、悟空机器人等工具让孩子们体验人脸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了解人脸识别原理。

数学课《密铺》   

授课老师:成诺

课堂上,成诺老师将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让学生在拼接图形的过程观察平面图形的特点,探究密铺的奥秘。同时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密铺场景为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醒学生的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

英语课:《AI听说课》    

授课老师:赵婷婷

基于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本节阅读课尝试在英语课堂中植入AI智能软件赋能教学,聚焦单元整体设计,将人工语音智能技术的运用呈现在了5BModule 4 Unit12 The giants garden》课堂中。语音器的加入,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听说的兴趣,此外,软件即时形成的学习掌握程度反馈,能即时呈现学生学习效果,并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当场进行查漏补缺,提高了课堂效果反馈的及时性。

体育课:《武林大会》     

授课老师:李佳丛

李佳丛老师设计了趣味十足的课堂活动,武林秘籍(情境导入)—资格选拔(准备活动)—找寻门派(复习)—拜师学艺(学)—勤奋练习(练)—学成归来(赛)—全面发展(体能练习)等,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及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对学生的运动状态实时评价,与美术、语文等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学练武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

美术课:《我与AI对“画”》    

授课老师:孙颖欣

《我与AI对“画”漆艺特色校本文创设计》课程结合了AI绘画的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了传统漆艺技法以后,尝试用AI软件生成数字漆艺文创,在课程中结合信息、英语和美术的相关知识,实现多学科综合能力的运用,感受科技与传统的碰撞,找到二者的区别,取长补短,思考AI绘画给人带来的便利与挑战,对未来绘画展开创想。

学校希望通过这三类课程,以实践探索为着力点,分析“人工智能+实践探索”的新思路、新设想,寻找更多教育契机,运用“AI技术+教育”的课堂模式,协助课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AI赋能教育”落到实处。

专家论坛 百家争鸣

展示活动的最后,深圳大学教育学院曹晓明院长作为主持人,组织了专家论坛,思维碰撞火花四射。

南山区英语教研员董立鹏老师指出市教科院实验小学进行了大数据与英语学科融合的多种尝试,既有写作课又有听说课,既有低段又有高段,他对英语科组的大胆实践给予肯定,并期待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打磨。

深圳市数学教研员李一鸣老师从智慧平台对数学课堂的赋能角度,分析了技术对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并提醒老师们注意技术对课堂教学作用的两面性。

原深圳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刘晋教授肯定了青年教师体育教学的高涨热情和新颖创意,并对在新课标指导下进行智能工具与体育教学的融合给出了建议,激励青年教师勇于创新,大胆尝试。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袁博副研究员展示了他在美术课运用AI智能软件生成的作品,他对看到学生在技术赋能的美术课上极大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感到高兴,对青年教师对新技术的勇于探索感到欣慰。

光明区教科院教研员何涛博士一路陪伴了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他对今天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老师继续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体验。

最后,曹晓明院长总结了各位专家的观点,并对市教科院实验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寄予厚望。

活动的最后,李晓艳副校长以“人工智能时代,人在回路中”为题与现场老师展开互动,并通过Chatgpt的回答激发老师们思考,希望老师们不断探索,达到人工智能和教育的共生共长。

AI智能与教育之间的回环,促进了教育变革和教育公平,一场基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的教学研讨,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本次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收获良多,未来已至,我校会继续前行,同心协力,携手前行,继续进行新课标理念下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深度探索。

风劲潮起,自当扬帆远航;

任重道远,更需前进不息。

转自:“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