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于教师而言,
是技术,是理念,更是一种责任。
为深入开展命题研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升教师命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6月14日至17日,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地理学科(深圳)教研基地负责人、深圳市初中地理教研员张静老师策划组织了初中地理教师命题能力提升培训。培训活动采用线上专家讲座与线下命题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专家引领:立足素养,理论培训
袁孝亭教授
《地理试题的命制:立意、问点、情境、任务》
东北师范大学的袁孝亭教授带来线上理论培训讲座--《地理试题的命制:立意、问点、情境、任务》。袁教授的讲座集理论性和实操性于一体,结合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试题实例,启发老师们在核心素养立意下探索地理试题命制路径。
首先,袁教授通过三个试题实例指出试题考查核心素养的“判别”依据:1、从核心素养的内涵看——应具有核心素养内涵所规定的“特质”;2、从课程目标看——应符合其达标的“基准”;3、从学业质量标准描述看——应符合其描述的“基本逻辑”。教师在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要把握不同核心素养立意的“着力点”。袁教授以区域认知为例,侧重分析从空间视角立意的“着力点”:重在体现区域认知中用空间视角“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空间位置关系、空间格局、空间联系和空间动态演变的视角等方面。
袁教授结合多个典型试题强调,教师要从地表差异、解释数据、证据、空间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成因、地理联系等方面入手捕捉试题的问点。最后,袁教授以PISA创设的情境为例,指出设问与情境契合、立意清晰以及评分标准的拟定的重要性,强调情境与问题不能脱节,两者契合的要点在于情境要蕴含答题线索,尽量体现“主题统领”。
讲座后,张静老师勉励老师们,要深刻理解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以及核心素养的内涵。关注问点背后涉及到地理学科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把握素养立意的命题方向,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样态。
张进晖老师
《初中地理命题的理念和方法》
教研基地成员、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大冲学校的张进晖老师则给我们带来《初中地理命题的理念和方法》专题理论培训。张老师结合大量实例和自身经验,围绕命题的理念、依据与原则、过程、材料的处理、问题的设计和简单的试题地图描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又细致的阐述,带领着老师们共同思考、热烈研讨。
张老师指出,如今的地理命题重在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教师在初中地理命题时应做到改变立意、方法和价值观,依据课标、学情和学科特点进行命题。张老师给老师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挑选好题、模仿好题、原创好题;多积累素材、多研究试题、多了解学生。
最后,张静老师总结道:教师命题能力想要有质的提升,一定要深入学习国家政策,深入研究理解课标,思考命题策略,注重命题反思,做命题的“有心人”。
分组命题: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课上认真“听”,课后及时“用”。在理论培训之后,老师们对如何命制一组地理好题各抒己见。16日下午,教研基地全员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命题实操演练,在所给的资料包中任选资料完成一组选择题和一组综合题的命制。
现场实操训练期间,老师们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和而不同,绽放出满满的激情与活力。各小组老师对试题命制展开深入的研讨,在讨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反复翻阅课标、查阅资料,一次又一次调整命题思路,一遍又一遍修改命题设计,在严谨练达的遣词造句中、在逻辑缜密的问题设计中体验打磨试题的快乐。
分享成果:小组汇报,互学共研
17日上午,线下培训进入到小组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阶段。命题汇报会由宝安区桥头学校陈佩仪老师主持,八个小组按照抽签顺序现场分别进行八分钟的汇报展示。
台上精心“讲”,台下潜心“研”。各小组代表以说题的形式分别从命题立意、设计思路、试题展示、素材处理、试做反馈等方面展示小组的命题成果。老师们被各小组的汇报展示所吸引,全神贯注、及时记录;汇报结束时都感觉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现场汇报集图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指导点评:基于课标,素养立意
小组汇报完毕后,首先由罗湖区教研员刘春明老师对小组汇报进行细致又专业的点评。刘老师对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示充分肯定,进而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综合题的材料宜“精”,精选素材、精简材料、精确表达,情景设置与问题设计应紧密联系,且符合地理学命题的基本逻辑;第二,设问应充分考虑学情,宜“小”、宜“窄”、宜“深”;第三,在地图的处理上应准确、严谨;第四,说题展示时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坪山区教研员孔丹丹老师肯定参训老师们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对接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命制的试题立意高远,突显地理育人价值;设问技巧突出,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同时提出如:“材料的处理是内容的拼凑还是能真正起到指引解题的作用?”“如何设计清晰的问题链以及逻辑链?”等问题,引发参训老师们的思考和探讨。
南山区教研员蔡文峰老师在点评指导前,用“感谢、感动、感悟”这三个词概括了自己对本次培训活动的感受。蔡老师指出:“每一组地理题都是讲好一个故事”。讲述好这个地理“故事”,应讲明时空尺度、挖掘学科逻辑、展现区域的整体性和地方性;更要深挖地理“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如此才能命制出“色、香、味”与“营养”兼备的地理试题。
评委老师们对各组老师命题坦诚的指导和点评,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命题方向和命题方法,老师们深受感动也备受鼓舞。
在活动的尾声,张静老师总结道:“因为感动,所以感谢”,感动、感谢老师们精益求精、挑灯夜战、团队互助,全神投入到培训之中。从专家讲座,到命题实操,再到说题汇报,就是一次完整的学习历程,边学边做,学以致用。
张静老师从对学生的影响、对教师的影响两方面阐述了此次命题培训的意义。于生而言,素养立意的命题指引着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这影响着学生的终生发展。于师而言,命题的训练,能精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命题能力的提升,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张老师勉励大家,把握正确的命题方向,“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在有水的地方持续发力,终将浅塘挖成深井”。
转自:“深圳市省级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