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晓聪校区】“研”夏并肩行,成长无止境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晓聪校区低年段语文组同伴合作课

2023/6/27 16:27:19  阅读:107 发布者: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好课同琢磨,教研共切磋。为落实新课标,增强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同伴互助作用,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晓聪校区低年段语文组开展了 “同伴合作课”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张蓉蓉老师和庄清贝老师合作执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咕咚》一课,低年段的语文老师们参与评课、议课。

携手研教材,备课细琢磨

《咕咚》是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看了才明白:原来“咕咚”是成熟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从这个故事中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本课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发展独立识字阅读能力,边读边思考,训练学生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来理解故事背后深刻含义的阅读能力。

在备课过程中,两位执教老师一同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并反复斟酌揣摩设计教学思路与策略。

由于本单元是围绕“问号”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考虑到文本特点与新课标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着相通之处,因此,教师基于这一学习任务群进行整体建构,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图文对照的阅读、识字,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尝试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教皆可见,练评亦有方

《咕咚》第一课时由张蓉蓉老师执教。课伊始,教师借助音效营造出一个神秘无穷的大森林环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画面并谈心情与感受,以此代入课文情境,再由一声“咕咚”开启“森林探秘”的学习之旅。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是首要任务,课上,张老师采用以读代讲、随文识字的方式,不断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形声字猜字”及“看图猜字”的方法进行识字,扎实有效。接着,在带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张老师又巧借矛盾、启发思考——课文始于一声“咕咚”,终于一声 “咕咚”,两声“咕咚”小动物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第一声“咕咚”让兔子及其他小动物跑起来?为什么第二声“咕咚”却让大伙儿都笑了?在主问题“为什么跑”的牵引下,老师引导学生圈画、朗读、思考、交流,学习根据问题进行信息搜索、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进而根据推断发现秘密,知道了小动物们是由于“不思考,只盲从”的缘故才莫名跟着兔子跑起来。

立足生情学情,牢牢地抓住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张老师将“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三个学习任务贯穿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单辅助学习,让老师的教与评、学生的学、练、评皆有迹可循。好玩的故事、轻松的氛围、思维的激荡,让整节课充满了智趣。

清贝老师执教的第二课时,继续在“森林探秘之旅”的学习情境里,设计了“探一探”“说一说”“演一演”三个学习任务。在承接第一课时学生已明白“小动物们不思考、只盲从,所以才跟着兔子跑起来”的前提下,重点探讨小动物们听到第二声“咕咚”为什么都笑了。教学中,庄老师首先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代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发现野牛遇事表现与其他小动物的不同之处,体会其冷静、沉着、勤思、善问的品质。其次,庄老师把朗读贯穿课堂始终,多种形式的读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再通过读中问、读中思使学生进一步懂得遇事要多思考、不盲从的道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其挑战根据四幅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整个故事,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最后,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并借由学评单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庄老师的课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理解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锻炼。

成长不止步,“研”夏并肩行

教有研,研有思,思有获。教研会议上,低年段的老师们结合对新课标以及“双减”政策的理解,对两节课进行评点与建议,并以“如何设计学评单促进学习可见性”为话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看法。

“研启一条路,烛照万里程”。在漫漫的教、学、研途中,老师们秉承着钻研的精神,不断地更新优化教育理念,落实新课标,大胆尝试,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研亦无止境。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老师们也将不止于学、不止于研,砥砺深耕,在提升专业素养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转自:“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