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春华·教研】同课异构展风采 互学共研促提升 —记春华小学科学组教研活动

2023/6/27 14:05:14  阅读:76 发布者:

教研促发展 携手共进步

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春华小学科学组开展了基于生态教育理念下“问学课堂”教学教研活动。

相貌各异的我们

周夏霖老师和李斌老师上的是六年级下册《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两位老师分别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思路与风格。

周夏霖老师

周夏霖老师从人脸识别技术导入引出相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六种非常明显的相貌特征,并找出自己对应的相貌密码。接着计算20个、40个性状分能把人分为多少类,学生体会到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后对学生态度与责任素养进行渗透教育。

李斌老师

寓教于乐

李斌老师先让两位学生上台,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区分这两位同学,通过此环节聚焦到相貌特征这一概念中来。接着找出六种相貌特征一样的学生上台,但是其他同学发现他们并不是很相像,其实原来还有更多的相貌特征,学生体会到理论上人的相貌性状组合是无数多的。

八颗行星

傅志刚老师和俞露霞老师上的是六年级下册《八颗行星》一课,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也是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俞露霞老师

俞露霞老师首先让学生暴露前概念并建立模型,发现学生对于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排序是有一些错误的。然后她引导学生二次修正并用等比例缩小的方式画下来。学生发现等比例缩小后对于行星体积来说太小了,以至于无法画出,于是在俞老师的提示下,学生采用了距离等比例缩小的方式建模从而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学生体会到模型的建立是需要不断地迭代的。

傅志刚老师

傅志刚老师首先从一张图片入手让学生观察

图片中八颗行星距离以及半径并不科学,再由此发布项目任务:在长约50厘米的纸带上建立八颗行星模型。接着,学生通过等比例计算发现,行星大小无法正确在纸上体现,由此继续激发学生课后在操场上等更大的地方建立更加科学准确的八颗行星距离以及大小模型。

“”水相荡而生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在听课环节结束后,组内还进行了评课与辩课活动。本次教研活动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还进一步增强了教师深化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本校科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转自:“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