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因此,新丝路学校二年级数学组合作开展了本次项目化学习。
项目简介
本次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是《实践中加深理解,交流中发展素养》之《小小服装设计师》。基于孩子们二上第六单元以及二下第四单元有关测量的学习基础,以及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的要求,《小小服装设计师》这一项目化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去测量身体的各项数据(如胸围、肩宽、臂长等),在实际测量、比较等多种操作活动中建立长度的表象,积累测量长度的活动经验,并将测量所得数据与衣服尺码表进行对比,挑选合身的衣服,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次项目化学习课程围绕“如何设计一件合身的衣服”这一驱动性问题展开,将其分解成4个子问题,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借助评价量表,达到学习目标。
课堂展示
课程伊始,袁老师以“如何设计一件合身的衣服”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通过四个问题串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深入理解和体会测量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设计衣服需要测量身体哪些部位数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讨论,发现挑选上衣需要知道肩宽、胸围、手臂长、腰围、上身长等数据;挑选裤子需要知道腰围、臀围、腿长等数据。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工具以及如何进行测量?”基于二上测量单元学习的基础,孩子们基本都能正确选择米尺作为测量的工具。
第三个问题“如何进行数据的记录?”在综合分析之后,明确了由于数据的多样性,可以选择用列表的方式来记录,5个数据的排列可以根据测量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为肩宽、臂长、胸围、腰围、腿长。为了更方便快速的记录数据,可以用学号代替名称。孩子们在探讨中体会了数学语言的有序性的简洁性。
由于在生活中同学们关于测量身体数据的经验较少,老师们进行了测量的演示,在正式测量之前再次明确合作要求,并出示评价量表,通过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测量,给与学生人人体验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成长。
在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同学们都展现了很好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当然测量不规范的组员也有,因此在同学们测量完成进行数据汇报的时候,引导孩子们观察数据并和对应被测量的同学进行比较,思考哪一些数据有可能有偏差,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最后一个问题是“该如何运用测量所得的数据?”孩子们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可以选择合身的衣服,也可以根据数据来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接着同学们独立思考,动手画一件漂亮的衣服设计图,在设计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会将所测的数据标注到设计图当中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学习总结
课程结束,陈老师进行项目总结。本次项目化学习以《小小服装服装师》为例,聚焦新课标核心素养下量感的培养。
项目化学习后,我们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在不断试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怎样基于学生视角去设计合理、合适的课堂。
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学生感知到测量可以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了思维深度。学生学习测量,运用测量,又能发现生活中的测量,做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活动评价
数学组其他老师为本次项目化学习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经过本次项目化学习的研讨,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项目化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项目化学习,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转自:“义乌市新丝路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