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贯通 感悟一致性
2023/6/27 9:27:58 阅读:98 发布者:
课内外贯通 感悟一致性
——淮安市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实践系列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实践中要突出结构化、整体化,体现一致性。“一致性”正是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新视角。如何让学生感受一致性,二年级数学组开展了思维实践活动,幸福娃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感悟“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培养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
“数与运算篇”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二年级小朋友们奇思妙想,用方块、小棒、算盘、计数器等等多种方式来表示数,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数,在他们的笔下,数是有颜色的,生动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自然数伴随着运算的产生,加法是所有运算的基础,其他运算都是通过加法运算推导而来。小朋友们把算式编成了故事,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都变得有了生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为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我们二年级小朋友对运算进行研究,探索运算的一致性。
“综合实践篇”
“时间在哪里”打破了数学与语文、美术的学科边界壁垒,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关联。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能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感悟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孩子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的他们学习了更多的方向词。为了查验孩子们的掌握情况,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了他们眼中的“我的教室”。在他们的画笔下,每一个教室都充满了“生机”。
制作单位树能调动孩子们的感官和创意,用色彩形状绘画,让孩子们把它当作是自己的一个作品而不是一项枯燥乏味的数学任务。单位树的每个树枝相互独立又连接在同一个树干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按一定的规律构造树枝,直观不易遗漏且更加全面。
“数学连环画”中,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是跨学科的主题学习,他们自主结合文字或绘画完成了练习。有通过编写有数学知识的小故事的展示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连环画中数学知识的意义及蕴含的数量关系;也有通过画作的形式呈现的。
数概念是数运算的基础,数概念是数运算的应用。在数与运算思维活动中,实小幸福娃们动手又动脑,既感悟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又培养了推理意识与运算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落实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思维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体验到了数学思维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真正助力学生的成长!相信在实小乐园里,孩子们一定能带着创意和梦想,在数学征程上继续昂扬出发!
转自:“淮安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