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是这些年出现的教师教育的新形式。名师们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县目前运行的语文名师工作室有8个,分别是陈明彩名师工作室、宗先菊名师工作室、袁敏张多兰名师工作室、周平胡冬萍名师工作室、苏颖名师工作室、郝春林徐琼名师工作室、樊玲玲刘琦名师工作室、陈咸云王琳玲名师工作室。这些年,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个人名义命名,招募成员加入,教师抱团成长,形成了1+N的组成和运行模式。促进了我县高质量教师群体的壮大和参与者更快的专业成长。
郝春林、徐琼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8位老师,在县级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各显神通!
初夏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研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推动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提升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水平,长丰县教体局决定开展2023年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并于5月23日在城关中学开展了长丰县高中语文基本功比赛暨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复赛活动。
本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比赛县级复赛采用现场上课和现场说课两种形式进行。说课内容为大单元说课,课题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现场上课为大单元背景下的单篇教学,课题为《紫藤萝瀑布》与《恐龙无处不有》。
名师工作室刘银鹭、杨晶晶、葛德存、杨友贤和贾大丽5位老师参加了上课比赛,宋艳慧、叶配配和黄庆好3位老师参加了说课比赛。他们认真备赛,深入研习新教材,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用精彩说课呈现了思维成果,用魅力课堂绽放了教学风采。
尽力而为,尽兴而归!
名师工作室成员 刘银鹭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参加赛课了,老学校里面始终不进新教师,于是不惑之年的我依然作为学校最年轻的力量被指派上了“战场”。准备的阶段挺痛苦,因为工作繁忙,只能带晚熬夜备课。但是在比赛前一夜做好ppt合上平板电脑的那一刻,满足和放松同时袭来,算是让我体会到了书中所说的“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一个人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 当下的我,比起结果反而更在意自己准备的过程。比赛本就有赢有输,你为此付出很多努力也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是别着急,这些沉默的时光是扎根,总有开花的一天。每一次的历练,只愿我自己都能尽力而为,尽兴而归!
向下扎根 向上成长
名师工作室成员 杨晶晶
教育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在这条悠长的教育路上,我想,一个教师最好的状态就是不断地向下扎根,持续地向上生长。
本次长丰县优质课比赛,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展示自己、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从接到通知,到参加比赛,历经一个月左右,这期间,有些焦虑,忐忑,对我来说,第一次靠近县级课堂比赛,是个极大的挑战,更是一次成长的历练。
从收集资料、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到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整个的准备过程中,又有了颇多的收获。
比赛之后是更多的反思,有些课堂环节的处理,还是有一些小瑕疵,需要今后去改进。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教学就是一场修行,在漫漫的教学路上,我有了更明晰的目标和动力,我要不断地沉淀自己,静下心来学习,思考;也要不断地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开阔眼界,努力把书教好。
向阳前行,载爱而归
名师工作室成员 葛德存
作为一个有着27年教龄的教师,我是第一次参加县级课堂教学比赛。比起很多同行,这个年龄才去赛课,未免太晚。但是,对我个人而言,不早不晚,一切都恰逢其时。
若是再早几年,那个怯懦的我无法拥有站在赛场上的勇气,无法拥有挑战自我的信心,无法拥有面对众人的无畏,以及面对结果的淡定与从容。真正懂得享受过程,需要时间的浇灌与沉淀,它需要经历阳光雨露和风吹雨打,需要独自承受无数流金岁月的洗礼。
感谢同学无条件地给予信任,给予平台,给予助力。感谢同事毫不保留地提出看法,竭尽全力地帮忙研磨。也许,正如那句老话,“人生处处是起点。”
备课时是充实忙碌的,可以说是备受折磨与煎熬,上课时的紧张无措,甚至脑袋一片空白,上完课轻松、愉悦,如释重负。
比赛已结束,回归现实,挑战依旧不断。自己再面对未来时,多了一份勇敢与自信。满载温情,一路向阳前行!
参加优质课比赛心得体会
名师工作室成员 杨友贤
这个星期二我有幸参加了县语文优质课比赛,感慨颇深。上个星期四抽签抽到了《恐龙无处不有》这篇文章,看到这个课题心里是害怕的,因为这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它内在的逻辑顺序比较难懂,内容也比较枯燥,真的是压力山大。得知课题后,我就观看各种上课视频和课件,以及教学设计,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又经过反复修改,最后形成定稿。
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校门到其它学校上课,心情很忐忑。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我有勇气迈开第一步,敢走出去,我感觉就是进步。通过这次比赛,我感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其他老师的差距还很大,这也督促我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学无止境,教学相长
名师工作室成员 黄庆好
在此次郝春林徐琼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关怀帮助下,我有幸参加此次县优质课说课比赛,在准备的过程中得到工作室主持人耐心而又热情的指导。
通过此次参赛,我认识到,在当今“双减”政策精神的引领下,为了学生高效学习,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学习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准备课,采用大单元教学,让教学事半功倍,让老师教学有方,让学生减负增效,快乐成长。很幸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让我从备课开始,默默耕耘,播下种子,静待花开。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名师工作室成员 宋艳慧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最近这一个月,自己一直在为优质课做准备。从赛前的煎熬、迷茫到赛后的轻松、淡然,回首看看这繁忙而又充实的一个月,对自己来说是那么珍贵而又难忘。
还记得刚看到参赛文件的时候,内心是极度的矛盾和纠结。一方面想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锻炼一下自己;另一方面,看到文件中大单元教学这个概念,又让自己有了退缩的想法。毕竟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很少研究和实践大单元教学。但最后在同事、领导的鼓励下还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个巨大的挑战。
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天起,自己就开始大量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期刊杂志、小红书等媒介搜索和大单元教学相关的文章、视频进行观看。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对大单元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尽管前期看了不少与大单元相关的文章,但当自己接到初赛课题的时候,自己还是有点手足无措。到处向身边的同事朋友求助,最后在自己日日夜夜的研读教材中慢慢有了一点灵感。然后着手写说课稿、制作课件,接着让同事一遍遍查看寻找问题,我一遍遍修改,最终录制了一节大单元说课视频参加初赛。两天后当看到自己成功晋级复赛时,心里有几分的激动,又有几分的不安。因为自己清楚地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果然不出所料,当看到复赛课题是七下第五单元时,内心又是一片慌乱。因为第五单元包含多个文体,想要进行一个完美的整合实在太难。而且网上几乎找不到任何与第五单元相关的大单元教学案例。
后来决定回归课本,研读教材,与同事寻找交流切入点。就这样,课间休息时在思考,下班在思考,接孩子的路上在思考,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想如何把这一单元完美而有创意的整合在一起。最终确定下了一个主题,然后在主题下开始进行单元的整合与设计,完成了初稿。
初稿完成后发给同事进行修改打磨,一遍又一遍,一个晚上又一个晚上……这期间还请了身边的一些专家进行指点,面对专家的无情的“打击”时,脆弱的自己曾一度失去了参赛的信心。但还是虚心接受了他们的意见,进行一次次的修改完善,最终在比赛的前一天完成了定稿。赛场上虽然有点紧张,但好在完美的呈现了所有内容。当踏出赛场的那一刻,身上无比的轻松。虽然现在结果如何还不知道,但自己尽力了,也就无憾了。
累并快乐着,未来的道路还有很长很长。我将带着这份对语文的热爱继续努力前行!
(宋艳慧老师的板书设计)
学无止境,语文研学一直在路上…
名师工作室成员 叶配配
2023年5月23号,我有幸参加了长丰县举办的初中语文优质课说课比赛。比赛前的一周准备,对我来说漫长又紧张,一开始对于大单元的整体设计毫无头绪。于是,我深耕课本,抽丝剥茧,终于有了一点点思路。做课件,整理说课稿,演练……一步一步慢慢进行。随着时间的临近,我有些紧张,有些欣喜。紧张自己第一次尝试大单元说课会不会做不好,欣喜这一周的准备终于可以落下帷幕了。庆幸的是,自己上台说课的时候并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紧张和慌张,相反,我得到的更多是从容和淡定。也许,在比赛中会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会继续努力,继续去寻找更好的自己!
文本细读是硬仗,功夫到时课自来
名师工作室成员 贾大丽
这次抽到的课题是《恐龙无处不有》,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深入研读教材,分析文本特质,抓住了本文的两个突出特点:逻辑缜密和表达严谨两个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但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由于这篇文章选自《新疆域》,是一本英译汉的科普文,只在90年代出版过一次,并且似乎在教材选编的过程中也进行过修改,所以网上有两个版本的课文。这给我的文本细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我没有办法确定哪个版本最接近英文原版,网上搜索的各类信息大多是无用的重复信息,英文原文更是无处可寻。在向豆瓣网友求助后,对方的回复依然是无法可想。
研读文本时,我逐字逐句梳理,遇到不理解之处一定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一查到底。由于文章涉及古生物学、地质学和逻辑学等陌生领域的知识点,所以,我查阅了大量背景资料,了解中生代的地质运动、气候演变与恐龙灭亡等相关知识。一开始我被三叠纪、巴列姆期和纲目这些奇怪的概念弄得晕头转向,但是教材的研读与拓展,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背景,也带给我许多的教学灵感。
对“两栖动物”一词的深究,让设计出了一个教学亮点。但出于整体效果的考虑,这个环节最终没有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是个小小的遗憾。但是,赛课最终的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相信通过比赛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
报名一次比赛需要巨大的勇气,最终出现在比赛的现场更需要持久的毅力。准备期间,我曾多次打退堂鼓,但赛后的我很感谢自己的坚持,无论结果如何,我又完成了一次自我挑战。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的付出与坚持,必将在未来收获灿烂。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本次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教研热情,加强了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让工作室的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语文学科单篇精读优质课”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促进了这个以“在活动中成长”为理念而团聚起来的名师工作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播种,绽放一路教研之花。
转自:“长丰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