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研踏歌行
共谱教研新美篇
聚焦语文要素“复述”策略主题研究活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复述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复述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而是对文本信息的提取、整合、加工与再创造的过程。
部编版语文教材关于“复述”这一能力训练的编排充分体现了递进性,一年级提出“借助
阅读课文”,二年级上册提出“借助提示(图片、关键词句)讲故事”;二年级下册提出“借助提示(图片、关键词句、示意图、表格)讲故事”,三年级提出“详细复述(聚焦关键情节,内化语言)”;四年级提出“简要复述(理清脉络,培养概况能力)”,五年级提出“创造性复述(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由低到高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一、梳理学段目标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低年级的学习要求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不难看出,在低年级的复述要求中,从复述对象看,主要是故事类文本;从复述要求看,重在培养复述的兴趣,强调的是对文本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开展复述活动;从复述的结果看,首先“复述大意”,其次是“较完整地讲述”。
二、单元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下第七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课文《文具的家》和《一分钟》,是以学生真实生活为素材的儿童故事;《动物王国开大会》和《小猴子下山》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创编童话。
本单元文本表达上反复结构很多,能帮助孩子掌握语言的奥秘,也是为训练孩子说话和写话,续说故事提供范本。在学习《小猴子下山》时,围绕“小猴子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同样,三下第八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编排《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和《枣核》四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故事,复述故事。在教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围绕书后的表格,理清脉络,便于学生复述课文。
三、语文要素
《小猴子下山》《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两篇课文以故事为主线。从一年级的借助图片、根据提示讲故事,到三年级首次把“复述故事”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编写意图是“指向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
1.把握有趣的故事情节,助复述起航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疏通情节等环节是复述教学的基础。基础工作落实不好,复述故事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复述教学首先要带领学生专心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搭建故事框架;其次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内化故事语言;最后要借助学习支架,掌握故事情节,开启故事复述。
2.搭建适合的学习支架,为复述领航
适合的学习支架是复述教学的有力支撑,支架让学生的语言智能在实践中不断向“最近发展区”跨越,最终到达语言表达的“最佳发展区”。
四、课例展示
《小猴子下山》
高晨露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将读故事的任务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朗读,然后讲述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小朋友很快完成了路线图“玉米地里——桃树下——瓜地里——树林边”。孩子们对这些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是理解的,明白不能颠倒顺序。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于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急性子顾客三次问话的语气,抓住顾客的动作、语言,以及隐藏在语言中的标点符号,让学生们体会当时焦急的心情,而慢性子裁缝不紧不慢,自述自己是慢性子,每次都用婉转的语言令急性子顾客满意而归。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性格截然相反的情境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五、课例反思
高晨露老师
师:为什么要用“扛” ?
生:(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高兴。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这样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啊课文里还有很多呢!找到了用笔圈一圈。
师:唉呀,小朋友说得那么快,我都不知道把动词贴在哪里了,看看吧,这些动作的位置我贴得对吗?
师:摘可以和桃子搭配,可以和西瓜搭配吗?和玉米呢?怎样的东西要扛着走?
生:桃子小拿来抱会掉了,应该用捧;西瓜大用来抱。
师:“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反思: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在通过不同途径理解了动词的意思后,让学生把动词卡片放到相应的
旁。在这时,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将所学的动词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也要让学生理解有些动词可放在共同的地方。
于慧老师
师:做一件棉袄,从秋天、夏天、春天,时间越来越短,即便是如此,顾客满意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一个小小的标点,也能表情达意呢!大家猜一猜,他最想什么时候拿到衣服?
指生回答,指导朗读。
师:“噌的一下跳起来”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能看出这是一个急性子顾客,这一部分还有一个动词也能看出顾客的急,你找到了吗?
生:夹起布料就要走。
师:你能带着动作,读一读吗?
反思: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在朗读中体会课文中人物的特点,通过语言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六、点评研讨
精彩的两节教研课结束后,中低段语文老师们集中在一起聆听了何雪校长对课例的深入点评。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何校指出,低段的语文课堂,不仅在于识字方法的创新,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何校还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晰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教给方法”不能是空洞而孤立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问题引领式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解决问题,更要从问题中看到本质,进而深化问题。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
唯有教研的芬芳,迎着夏日,绚丽绽放。
转自:“浦外高新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