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质量作业设计的误区及其修正┃作业设计

2023/6/20 17:08:06  阅读:94 发布者:

高质量作业设计的误区及其修正

洪越 张亚平

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要:高质量作业构建须坚守教育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走向思维发展的卓越和价值追求的崇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审视今日作业之异化现象,高质量作业建构中存在着诸种误区,其主要表现为:目标的功利性;方法的工具化以及内容的狭窄化。超越这些误区,高质量作业须重回育人的优先性与基础性,坚持高质量作业的认知性规范和价值性规范之统一,综合处理教育教学中诸多因素。发展高质量作业不仅是一种具体的实践、一种视域的转变,而且是一种完整性的审视与高质量的思维。

关键词:高质量作业;育人价值;理智教育;完整性;辩证思维

作者简介:洪越(1972-),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发展和语文教学;;*张亚平(1989-),女,河南许昌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1]洪越,张亚平.高质量作业设计的误区及其修正[J].当代教育科学,2023(04):19-26.

作业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诊断学生学习状况、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今天的作业却出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作业数量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单一、功能越来越窄化,作业被简单地等同于练习、训练和试题。在某种程度上,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身心受到伤害。为此,自2021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提出创新作业方式,提升作业质量,以此来减轻师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改变作业及作业教学中的这种顽疾。于是,高质量作业呼之欲出,构建高质量作业的相关研究随之也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热点。然而与之相伴,高质量作业构建中也出现了诸多误区,且亟需超越之。

一、高质量作业建构中诸误区举要

高质量的作业是促进学生发展、优化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下,中小学教师对何为高质量的作业,其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作业类型,每种类型的作业在学生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并没有清晰的路径,更主要的是,许多学校和教师对作业的功能和作用有误解,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重功利化而轻教育性

作业尽管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是,作业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质量作业应是一种育人目的和理念上的高质量,是对教育本真性、育人真谛的实施落实。之所以重视作业中知识、能力和技能等方面的掌握与训练,是因为它们之于教育目的的重要性。因此,高质量作业一定是以育人性为鹄的。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与教育内卷化现实影响,高质量却异化为“竞争性”“成功学”“高级卷”“优绩主义”的代名词,功利主义的取向越加明显,目的的功利化色彩愈加浓厚。于是,一个事实性的教育悖论就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名而实施更加功利化、应试化教育之实,在减负的环境下不断增负,在祛功利化的号召下愈加功利化。

首先,高质量就是高功效。“结果导向,成绩说话”“指标导向,分数说话”,这几乎成为对高质量作业认知的共识。对高质量作业的开发、研究不仅未能改变人们对于作业本质及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理解,相反,它更多地加固和优化了以往关于作业的认识。所谓的高质量作业就是那些能够使学生迅速获得高分数、高成绩的作业,重视作业的考试价值和应试价值之旨趣并未得到真正的实质性改变。无论是教师、家长、学生还是学校,都异常重视高分数、高效率、强训练,看重作业中的各种所谓的高质量的技能技巧以及所谓的“秘籍”或“宝典”。欢迎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查阅更多作业设计专题文章。

其次,有用大于发展,外在优于内在。有用即好、以分育人等观念根深蒂固,并且得到了相当普遍的认可。坚持有用性优先,高质量作业建构中的“投入—产出的经济学思维”有增无减,越来越被种种非教育的外在化指标围困。高质量作业变成了逆袭、成功的不二法门,而非教育发展和个性成长的科学之路。如此,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对作业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与热情,研究者也提供了诸多研究智慧,但是学生却难以感受或感受不到作业之于自己成长的快乐。越是重视作业,作业的育人价值却越加稀薄。高质量作业构建在很多时候变成了“作业崇拜”或“作业疯狂”。在这里,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有用性、优绩度的最大化,以有用性来衡量人的发展和作业的正确性。

最后,高质量即高竞争性。通过学生竞争并获胜来证明作业的高质量和有效性,如此,所谓的高质量作业就越来越难,越来越偏,越来越重视选拔性;自然,作业负担也就越来越重。这样的高质量作业观念加剧了竞争主义的教育观念。面对这个竞争的场域,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则越来越指标化,教育教学以及作业所承担的教育公共价值、人文价值却不断被弱化与忽视。对学生来说,如果作业、学习、知识等只是实现个人成功的工具,那么,他们就难以对所学知识自身产生真正的兴趣与思考。高质量作业并未激发出学生对学习和知识本身的热爱,激发其自我探索的热情;相反,一些厌学情绪正在悄然增长。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那些成绩差的“学困生”身上,而且表现在所谓的优等生那里。

(二)重技巧方法而轻内容的深度理解

一般而言,在不用思考目的或目的明确一致的情况下,重视方式方法的研发是为必然。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相伴相生,为了达到功利化目的,人们一定会选择工具主义的思维和行为。于是,所谓的各种高质量作业的研究与构建大都集中于技巧、方法、策略等之上。当下,市面上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解题技巧”“解题秘籍”“解题达人”“解题妙招”等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就研究领域而言,围绕高质量作业进行各种作业开发、试题设计、解题思路、应对套路等大为流行。欢迎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下载高质量基础性作业。

重视方法技巧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高质量作业构建也不能只停留在理念和空想之中,要有推行措施。但是,重方法技巧而轻内容与理解就值得警醒。作业训练和高质量作业构建不能发展为一种方法主义、工具主义宰制。高质量作业在于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和深刻理解,在于使作业内容的意义最大程度显现出来,而不只是局限于掌握某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方法和技巧的追求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内容、发展思维、开阔视野,舍本逐末式局限于方法技巧的开发与应用无论对于实现教育目的、知识学习还是对于学生个性发展都会有所不利。就知识学习而言,高质量作业至少应该有三个作用。首先,高质量作业要能够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体现出所学知识的魅力和灵活性,能够产生知识的“滚雪球效应”。其次,高质量作业要留有学生发挥和创新的自由空间。第三,高质量作业要有挑战性,至少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要实现这三点,良好的理解是关键,也是前提。然而,方法主义、工具主义却容易阻碍对内容的理解和深入探究。实际上,重方法技巧而轻内容理解的方法主义、工具主义已经带来了一些后果。

首先,方法主义的考量追求短期有效,局限了学生学习的视野。面对作业,学生首先关注的不是具体的内容及其如何全面理解,而是何种题型、何以作答,考虑运用什么技巧和方法。于是,他们就不会主动去寻求更多更广的知识准备,而是局限于各种套路和技巧。高质量作业反而成了走向封闭、狭隘的东西,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功利、实用和短视。其次,这种方法主义往往考虑某种方法的高效,重视单一性训练,而忽视方法的综合以及方法对内容的尊重,“见方法而不见内容”。如果脱离了对内容的尊重,对方法的考量仅仅局限于方法的有用、有效,那么就无法真正理解“何以用此方法”以及方法真正的适切性。最后,这种方法主义会导致因循守旧,阻碍学生对新知识、新探索的可能性。学生似乎只能在熟悉的内容和领域内获得成就感,面对超出日常学习范围内的不同质的作业,他们往往表现出某种束手无策、抵触、抗拒和怕惧,从而限制了发散性、创新性思维的更大成长。

(三)过度强化作业的单一功能而忽视作业的综合性

目标的功利主义和思维的工具主义势必会导致高质量作业发展的窄化和片面化,即高质量作业的理念与内容不断窄化与偏狭。高质量作业追求所谓的“高含金量”、知识考点,以及“表格指标”(即那些能够写进材料表格中的指标)或“显示度”,这种追求常常还被美其名曰“聚焦”“优化”“调整”和“高效”。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理解与认识上的窄化。主要有两点,一是将高质量作业理解为试题、任务和考点,将作业简单等同于试题和问题;二是将高质量作业等同于高强度和高效率的训练。如此,高质量作业就遗忘或忽视了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不同活动与作业形式,也就容易造成个人发展的片面性和狭窄化。

第二,内容的现实化与当下性。高质量作业仅仅限于当下现实的需要,局限于考试大纲和升学科目,对其他非相关性作业则容易视而不见。高质量作业被视为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作业,如此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第三,功能与训练的单一化。如果作业只是针对某个方面的知识点的练习,学生只要能够使用知识点解答试题,作业的任务即行将就木。这样,作业就无法体现出其综合性、多目标性和多可能性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也无法实现自身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只针对某种功能或发展某种技能而开发,高质量作业就容易陷于碎片化、“见木不见林式”的简单化取向,对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理解并无所助益,有时候甚至有害。高质量作业变成了目标明确、功能单一、操作性强的作业之代名词。这一点在实际教育教学上则非常容易滑向单一性的机械化训练。欢迎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免费加入课题论文交流群。

二、高质量作业的理性重审

从落实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任务入手,问询高质量作业的价值和作用是学校和教师走出作业误区的逻辑起点,也是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前提。这是因为,高质量作业是基于正确价值观和目的论的高质量作业,它服务于好的教育、体现教育之本真。因此,高质量作业就是对好教育的延伸与显化。同时,高质量作业要凸显育人价值,而绝不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异化,即“生命价值隶属于有用价值,有用价值成为终极价值”[1]。因此,对高质量作业的思考要有一种更大的视野、更高的品位,而不能局限于单一性、功利性考虑之中。最后,高质量作业要基于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规准去思考,要有教育遵循。高质量作业不能违背教育的规律,要避免使学生沦为做题机器,不能破坏学生自我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更不能仅仅局限于某种教条和套路。因此,坚持育人价值、按照教育规律设计始终是高质量作业发展的“首要原则”与“第一要义”。理解高质量作业,还需思考其所蕴含的两大规准,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构建高质量作业、评判高质量作业。

(一)认知性规准:全面促进学生理性发展

高质量作业首先必须富含理性价值,符合理性逻辑,有助于学生理性的发展与成熟。这是高质量作业的认知性规范。教育哲学家理查德·彼得斯(Ridchard Peters)说:“‘教育’不仅表明人的发展是有价值的,而且还意味着知识和理解的发展。无论受过教育的人是什么,他都是对某事有一定了解的人。他不仅是一个有专门技术或诀窍的人。这使我提出‘教育是整个人’这一说法,这是一个概念性的真理。”[2]理智或理性发展是评判一切教育事业的认知性标准。

就高质量作业而言,它必须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扩大。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何种知识和何种理解。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它意味着知识的真确性、完整性和全面性,以及知识的深度。具体而言,第一,作业必须是真确知识的实践,必须有助于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或科学的知识。为此,作业首先需要体现经过理性反思和判断的真正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索求真的激情和兴趣,能够调动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动性。第二,作业中要体现出知识的全面性和广阔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方面,不能使学生形成某种狭隘的视野,更不能成为一个思想狭隘的学习者。就第二个问题而言,它意味着理解知识自身的价值、深度和全面性。首先,理解不能只局限于外在价值、功利性或工具性方面,要能够促进学生无私地追求知识以及对知识全面地理解,要产生知识学习的享受和吸收能力。其次,理解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概念化。作业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清晰度、相关性和真确性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一个事件或一个故事的普遍性意义。寻求理解绝非一个“怎么都行”或“全凭个人主观构建”的问题,高质量的作业需要在“理论约束”下进行个人性发挥。三是理解的完整性。理解不仅是一个方法与内容的理解,而且是不同视界的碰撞与融合。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就需要设置一些开放性、对照性思考,扩大理解的视域以避免某种极端化或过度化。

高质量作业要推动学生理性发展与提升,就不能局限于某些细枝末节的考察之中。近年来,作业越来越走向“筛选”功能,变得越来越细小、生涩、偏僻,如此对学生的理性发展极为不利。事实上,当学生将大量精力花费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时,他们就会遗漏对一些伟大的人类问题的思考,比如公正、平等、责任、宽容等。由于这些伟大问题自身所富有的广度、深刻性和可探究性,当学生去探究或思考这些伟大问题时,他们的视野才能被打开,也才能更加深入而全面地理解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文化。事实上,能够对一些人类共同关注的伟大问题进行严肃的思考,这本身也是具有高尚人生境界的一个标记。欢迎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查阅海量免费课题资源。

(二)价值性规准:蕴含美好价值的旨趣

高质量作业必须是一种好的作业。显然,好的作业不仅体现为理性,而且表现在价值之上。好的作业必须蕴含人类美好价值的期待与想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智发展和精神陶冶的平台,这是高质量作业的价值性规范。

首先,价值性规准指向高质量作业的道德价值。“‘教育’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任务和成就是,它与道德价值判断密不可分。……教育必须达到一种道德要求和道德成就,……道德考虑进入教育成就方面的方式比进入任务方面的方式更清晰。”[3]哲学家约翰·怀特(John White)说:美德必须放到受教育人的中心位置。[4]教育不只是发展能力和培育智力,更是培育良好的心灵和道德。我们不能离开价值、美德和健康心灵去谈论、筹划和构建教育,因为“教育,其一贯的原则乃在发展优良的品德。因此,教育理应与优良品德的发展必然有关”。[5]就这一点而言,高质量作业发展则需把握两点:一是坚持以良好道德价值为引导;二是在整个教学和作业中体现与践行良好的道德价值。高质量作业理应成为学生良好道德养成的实践。

其次,高质量作业要渗透那些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的美好价值,体现人类生活追求中的伟大精神。大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说:教育是一种灵魂转向,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全面的。[6]布置作业是严肃的事情,教师不能抱着投机的态度,更不能敷衍了事,而是要通过作业将孩童引入人类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价值之中,让他们感受、思考作业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追求,并能够热爱这些价值,在这种作业中实现自我精神的不断超越。柏拉图(Plato)在《理想国》中讲,教育就是摆脱狭隘和当下性价值,超越到更广阔的普遍的精神视域。[7]如果无休无止地增加一些无所谓的练习或者填鸭式地灌输一些流行的偏见,鼓励竞争主义与脱颖而出,那么就会削弱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和对美好价值的形成。

最后,高质量作业不能灌注一种错误价值,不能激发出个体发展的不好的、幽暗的一面。作业不能通过作业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观念”,不能放大对立、闭塞、敌对、自我中心主义等价值,更不能有违于人们认可的做人原则。教育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爱弥儿》一书中已经提醒我们,要防止作业中所可能产生的负面价值和错误价值。当下,教育中盛行竞争主义、内卷文化,学校也通过不断增加一些作业来提高学生成绩,于是那些“多考一分,干倒千人”之类价值就会通过作业得以固化。这对于学生心灵健全地成长极为不利。如果一种所谓的“高质量作业”激发和鼓励的是一种“错误的”或“恶劣的”或“坏的”价值,那在教育上是匪夷所思的。

思想家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说:“知识为整个人格的和谐发展,旨在确保一种善的生活。”[8]高质量作业需将教育、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知识学习和作业训练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要将知识的学习引导到善的生活上来。欢迎点击加入视频课程手把手教你零基础做课题写论文。

三、高质量作业设计的本真追求

高质量是对作业的更高要求:既是一种理念的革新,又是一种实践的挑战。事实上,高质量作业设计不仅要重视科学性、思想性和挑战性,还要体现对人的德性、知识和理性的要求,要能够克服狭隘、偏见和封闭,指向知识的真确性和科学逻辑,要能够引起真正的思考与批判。雅斯贝尔斯说:“激发学生不断地冲破自我狭小的一隅之地,走向一个更为明朗、充实的世界,为自我的成长注入新的生气。”[6]高质量作业同样如此,“指引学生走在心明眼亮地做事做人的人生大道上”[10]

(一)突破作业的工具性,深度挖掘作业的育人价值

高质量作业不是设计方法上的精妙和有效,而是理念上的转变。对高质量的评价要以人的高质量———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标准,离开了这一点谈论高质量作业,无论在教育的逻辑还是教育的理念上都站不住脚。作业是人的作业,作业里面必须有“人的因素”或者必须意识到作业是“人成为人的条件”。如今,我们的作业设计越来越细致、精准、高效,反而越来越忘记了人,看不到人。“当代教育已经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教学方法和技巧亦不断花样翻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此外,就是教育一再出现的特有现象:放弃本质的教育。”[6]故而,谈论高质量作业,必须超越方法主义窠臼与狭隘的功利主义思维,回归本体论思考。发展高质量作业,最缺乏的是对教育本真性价值优先性与基础性的重视,而非各种方法体系的优化。

超越方法主义,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念,摆正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作业必须服务于正确的教育目的,手段与目的需要统一。高质量作业不仅是如何做的问题,更是如何做好的问题。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Gert Biesta)认为,教育活动采用形式取决于活动的目的,取决于通过教育想要达到的结果,“只有当能说清后者的时候,我们才能决定怎么实现我们的目的”。[12]因此,要超越方法主义,就必须保持一种对作业育人价值和教育目的的敏感性,要不断问询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性和德性的健全发展。其次,避免方法至上或方法崇拜。方法崇拜是当前高质量教育发展和作业建设的一大障碍,只问结果、不问目的与过程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往往会使教师将作业问题简单化。避免方法至上需要教师打破方法至上与方法崇拜的思维模式或思维定式,不仅问询何种方法有效,更应问询何种方法符合教育本真、更加合理,要确立并捍卫教育价值的正确秩序。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努力弱化高质量作业中的急功近利取向与想法,坚持育人导向而非单一的结果导向、绩效导向。最后,要从方法至上超越到方法艺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多思多想,多读多看,要有多维的视野,要以思维力的提升去克服方法主义的不良后果。良好的方法绝非只是方法及其熟练运用,而是背后有理论性支撑的科学的方法。方法艺术是一个融学术性、思想性、科学性和批判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表现,反映的恰恰是教育教学对方法的多维审视与全面考量,是指向良好育人价值的好的方法。对于教师而言,要达致方法艺术,首要的任务就是突破功利化和简化的思维习惯,扩大自身知识面与理论基础,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审视方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欢迎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免费查阅海量作业设计指导文章。

(二)坚持理智与德性的统一

高质量作业坚持理智与德性的统一与完整。高质量作业要培养人的理智,不能使学生只会做作业、刷题而没有理智成长,不能使他们眼里只有作业而没有其他,只能做“优秀的绵羊”而无法正确地质疑与反思。只有通过这种理智锻炼与理性发展,学生能够正确地获得其行为的意义,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才能理解真正的德性和文明的生活,判断价值的真伪并克服某种狭隘偏见。尽管对于学生成长而言,德性和价值同样至关重要,高质量作业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但是离开了理智的训练,他们就无法判断何种德性和价值值得追求和捍卫。价值性规范让我们去追求美好,认知性规范使我们知道何为美好。高质量作业始于理智培养,走向德性养成,理智和德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发展高质量作业,教师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坚持育人的全面性和综合性。高质量作业绝非仅仅是“德育作业”,更不是单纯的“知识作业”。

坚持理智与德性的统一性,意味着要挖掘作业的最大化、全面的价值。首先,教师要基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去进行作业练习,避免仅仅只是“某个单一任务”的训练,或者仅仅只是“突击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要使作业显示出当下的价值与潜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使当下的作业成为学生后期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基础。要选择那些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或产生“联想迁移”的作业,将思维的进阶式训练与高质量的思考作为重要的指标与努力方向,而不是局限于机械性的训练。同时,教师要尽量布置那些具有一定启发性、可发挥性、综合性的作业,要使学生在作业中能够运用多学科、多种类知识。今天,中小学尝试开展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进行STEAMSTEM实践,高质量作业在实际构建中亦需借鉴和体现这方面的研究,构建大作业、融合作业观念。其次,教师在作业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作业不仅是课堂内容的巩固和练习,还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甚至是更新。教师要处理好探究性作业、兴趣性作业和基本作业的关系;同时,为了训练学生的理智,也需要布置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作业,要在研究型作业上下功夫。最后,教师要有“育人性作业”的观念,将理性训练和思想性、价值性结合起来。比如,在理科的作业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知的态度,在文科的作业中将人性、生活、社会文化和知识统合起来,实现作业育人价值的最大化。[13]

(三)聚力复杂性关系的辩证

高质量作业要超越方法主义,避免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但并不意味不重视方法和良好设计,不要功利。任何好的教育和目的都需要良好的方法去实现,对高质量作业的探究不但离不开方法创新,而且要落实在方法上,高质量作业也不能没有效果和效率。同样,我们不能离开教育教学和学生所处的复杂关系和特殊社会背景去空谈教育本真价值的优先性。离开了效果、效率,高质量作业就难以充分实现其所追求的主体满意度。教育教学是非常严肃的事业,良好的作业涉及诸多因素,亦须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因此它就需要处理复杂的关系。作业要考虑孩童们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爱好兴趣,但亦要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和知识学习的进阶性,要考虑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和加深知识学习的深度。高质量作业要处理应试要求与理性发展的复杂关系,要把握质与量之间的度。高质量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事关平衡和均衡的问题,需要聚力高质量作业发展中的复杂性关系之辩证。

高质量作业从来都不是单一性价值的过度或垄断,而是多种价值的复杂性的呈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教育悖论或教育佯谬。因此,如果教育忽略了某些方面,就会对我们所重视的那些方面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容易使得重视的方面难以实现,甚至出现与初衷相悖的结果。教育是一种复杂性关系的存在,需要复杂性思维,高质量作业发展需要复杂性思维。

聚力复杂性关系的辩证,重要性在于复杂性与辩证性两个方面。首先,要有复杂性思维的习惯,尽力避免某种观念的一意孤行。教师要有一种宏大的视野,要全面育人,更要全面思考。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说:“然而———多少世纪以来直至现在,也许人们早已是行动过多而思想过少。”[14]事实上,相对于高质量作业发展中的风风火火、轰轰烈烈的各种做法,高质量的思考更为重要。其次,要有一种灵活和动态的应对措施。复杂性的辩证不是等量齐观式或大杂烩式的面面俱到,不是单纯的复杂性,而是基于教育目的、教育任务和教育情境下的动态调整,是教师教育智慧之体现。欢迎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查阅5万参考选题。

聚力复杂性关系的辩证,其重要性就是要认识到:高质量作业涉及诸多因素间的复杂关系,高质量发展本身也具有不同的面向[15]。依此,超越高质量作业发展中的误区,至关重要的是一种理性的、有智慧的慎思与坚守,而不是浪漫主义的疯狂与现实主义的褊狭。

本文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2023,(04),19-26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