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在“顺天致性 守望花开”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充分发挥“以劳树德 以劳启智 以劳强体 以劳育美”的劳动教育目标,坚持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溯源】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周南·芣苢》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马克思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
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劳动的赞歌,劳动创造了历史,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美好生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教育必修课。五十八中迅速行动,由党委书记董震亲自挂帅,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进行了劳动教育进课堂的安排部署工作。围绕“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教学理念,开展“让学生动起来,让教育美起来”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关键词【筹备】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设置递进课程模块 优化升级课程内容
组建专职教师团队 规范教研备课
依据劳动教育核心素养相关要求以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相关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劳动教育学科组从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城市出版社教材、河南科技出版社等版本教材以及高新区劳动教育指导手册中选取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并开展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1.0版本依托学校多彩社团、七大传统节日和三大特色活动开发劳动教育资源。
课程2.0版本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3.0版本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任务群进行劳动项目规划,并开发特色劳动课程。
为了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五十八中学生劳动清单,并在暑假进行了第一轮实践。
此外,每学期结束后,学校都会针对本学期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形成家校一体化课程构建模式。
学校有劳动教育专职教师9人,学科组教师承担劳动教育教研和日常必修课授课工作。每单周周二下午进行学科教研活动,七八年级一起研讨;双周周二进行备课活动,七八年级分开备课。教研活动主要针对劳动教育学科组建设情况、相关政策要求、优秀学科案例等进行学习分享;分学科集体备课时,为了保证上课效果,模拟更真实的课堂教学,七八年级备课组均采用无生授课模拟讲课的形式进行备课,主备老师用十五分钟时间模拟课堂各个环节,组内老师点评研讨。每节课都有主备老师,写出详案。授课过程中,好的做法发到群里一起共享交流,同课异构已经成为劳动教育组的常态。
关键词【践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0
1
必修课程
把有意义的课上的有意思,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行合一。
为了把有意义的课上的有意思,学期初,劳动教育学科组教师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以及期待的评价方式进行调研,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准把脉。
在必修课授课中,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拔丝红薯授课前,教师录制操作微视频,课堂上强调关键步骤,周末进行制作实践,美食达人们的手艺可圈可点。
拔丝红薯
剪纸和中国结课堂上,流淌在孩子们指尖的是传统文化的魅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孩子们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积淀。
变废为宝——创意笔筒制作课堂上,孩子们小组合作绘制草图,精确尺寸,并在班级进行评估。如何进行边缘加固?如何可以牢固地将底面粘好?星型笔筒如何制作才更简便?这些都是孩子们制作过程中遇到或者展示过程中被别的同学问到的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体现的是科学、执着、坚毅的创新精神。
在讲解花生的一生中,教师结合思源园花生种植实践活动录制花生成长视频,抛出疑问:“为什么有的班级种植的花生茎长得很好却不结果实”?实现从理论上知道如何种植到种植实践再到探究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这一“知——行——知”的过程。
留住精彩瞬间——摄影展活动中,孩子们不断思考如何构图、如何表达美的意境,如何将课堂上老师讲到的摄影技巧付诸实践……在思考、实践中提升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此外,学科融合已成为五十八中劳动教育开展的常态化模式。艺术组老师在课程结束后,会根据课堂讲授情况布置实践任务,例如 “做一件让校园变美好、让自己变快乐的事情”,孩子们用多彩的画笔装扮校园,为校园增添生机与活力。在诗画美食活动中,美术教师巧妙将语文、美食和艺术相结合,引导孩子们用无限创意来点亮生活。信息技术课堂上利用智能设备监测土壤湿度实现自动浇花,开展智慧农业探索活动。木工坊课堂上结合物理学的张拉整体结构实现悬浮置物架的创作。
疫情期间,线上烹饪达人打卡活动和内务整理小标兵评选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为网课学习增加了无限乐趣。
02
“思源农耕”劳动实践系列课程
开发 “思源农耕”劳动实践系列课程,实现知行合一。
思源园的实践活动本着自主、自愿参与的原则,学校进行公开招标分配。实践基地采取一学期一承包竞选的机制,已经承包过的班级,不再参与竞标,可作为考评督查小组,协助新的承包班级开展实践活动。
每个班级进行竞标——入选的班级颁发养护证书——各班级同学分小组在班主任、学生处老师和劳动教师的协助下进行种植、养护活动——总结、分享收获。
除此之外,设置监督机制,成立思源农耕园巡视小组,对各班级养护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同学除了请教班主任、劳动老师外还可以请教生物学科教师设计观察表、结合木工社团制作班级承包指示牌等。
为了进一步满足同学们的劳动实践需求,学校还开辟了仲景园中草药种植基地以及守望园果蔬种植基地。学校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和七大传统节日,三大特色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实践场域。
0
3
五一劳动周课程
设计多彩五一劳动周课程,强化劳动意识,培养自觉习惯。
为进一步落实劳动育人的相关要求,发挥学校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以劳动周为依托,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出发点,开展了“这是劳动的五月——五一劳动周系列活动”。我心目中的最美劳动者演讲活动,孩子们自己选取素材,制作课件,各班评出班级优秀参加决赛。从袁隆平、张桂梅到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抗疫战士……孩子们在不同人身上寻找着最质朴的劳动品质。在寻找我家的最美劳动者活动中,孩子们化身小记者,通过采访,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和对家庭的付出,体会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做一件让校园变美好的事情活动中,美术组的孩子们用梦想的画笔给长颈鹿穿上了新装,木工坊的孩子们亲手制作了果蔬标识牌,还有的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阅览室主动帮忙整理图书。校园的最美劳动者也成了孩子们争相合影的主角。
寻找最美劳动者
寻找最美劳动者
寻找最美劳动者
0
4
构建评价体系
构建二维度四经度的评价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以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过程性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方式多样的二维度四经度的评价模式。结合相应的活动开发家务活动评价表、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表以及相关劳动周评价量表等。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校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劳动实践评价注重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学生在成长手册上记录劳动心得和实践感悟,形成个人成长日志。
关键词【收获】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河南省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学校
《非遗手创》案例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教育优秀名师工坊
《永远跟党走——手工刺绣党徽》被评为郑州市学科渗透劳动教育课优秀教学设计
“思源农耕”系列课程获得郑州市特色劳动课程建设一等奖
非遗手创工坊创意鲁班凳制作获得劳动导师示范案例一等奖
劳动工坊导师张宪波带领学生代表郑州市在第二届中原劳动教育论坛进行课例展示
《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为例》获得郑州高新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劳动模范进校园——“我心目中的最美劳动者”演讲活动》获得高新区2022年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一等奖
《最美劳动者主题班会活动》获得高新区2022年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一等奖
关键词【期许】
新起点 新高度 不负时光 砥砺前行
劳动教育学科组成立之初就由学校党委书记董震亲自督导,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并给予最大支持。董书记强调:学校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通过学校搭建的劳动教育平台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和劳动的价值;劳动课堂应该与实践、生活、趣味和社会相连;劳动实践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具体、实在、可乐、可行,学校劳动教育要教会孩子养成热爱劳动、自觉劳动、主动劳动的习惯,培养有目标、有责任、有正能量、阳光积极的合格公民。
在劳动中恪尽担当之责铸“劳动之诚”,在劳动中涵养担当之勇拓“劳动之路”,在劳动中锤炼担当之能创“劳动之果”。在孩子们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让他们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培育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未来,五十八中劳动教育学科组定将在潜心育人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转自:“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