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行走间 观天地丨重走革命圣地 弘扬革命精神--华山中学七年级“延安站”项目式研学课程纪实

2023/6/20 15:25:22  阅读:96 发布者:

511日至20日,华山中学七年级西安-延安线研学团队开展“重走革命圣地,弘扬革命精神”项目式研学课程。83名师生以项目式学习为依托,来到十三朝古都西安,看千年历史,扬华夏文明。他们带着探究性问题,踏入革命圣地延安,探寻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他们满怀敬畏造访国防高校西工大,点燃学习热情,对大学充满向往。这次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课程规划周密详尽的研学课程引领同学们在游历中领略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与传奇。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真的知识在旅途。2023510日清晨,师生们带着期许,带着希望,带着嘱托,带着梦想,终于踏上了研学的征途。古城西安,我们来了!红色延安,我们来了!

“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伴着落日的余晖,师生们终于抵达古城西安。从西安火车站到一路沿途的青砖黛瓦,鼓楼城墙,同学们惊叹于古都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还未开始游览,却已感受到这里迷人的魅力。

“一座长安城,半部中华史”,如果有一座城市能探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一定是西安。别具一格的研学开营仪式,让同学们初来西安,就在热情的接待中感受到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身着铠甲的秦兵气势宏伟,一开场就将同学们带入到了千年前纵横天下的大秦帝国,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军纪,瞬间震慑四方,无需任何解释,在这场精心设计的穿越性开营仪式中,同学们已感受到秦兵的威武。身着朝服的官员手拿圣旨,用文言的形式欢迎来自新疆的同学们。同时还借用一首《静夜思》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通关题。同学们沉浸其中,积极作答,最终顺利通关。在这种逼真情境的感染下,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用文言方式回答官员:“吾自西域而来,至此观光学习,今得放关通行,谢主隆恩!”谁说在教室里学习才算课堂?走出课堂,外面生动的情境必将为孩子们注入外拓的思想因子,促进他们更加自觉自为的拥抱知识。

项目一

看千年历史 扬华夏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我们才知道到哪里去。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追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继承祖先智慧,发扬先祖精神。为身为中华子孙而感到骄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半坡的史前文明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半坡遗址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半坡先民在这里创造了斑斓多彩的史前文明。

同学们跟随博物馆讲解员对话半坡,穿越历史,一起了解半坡人当时的生态环境、劳动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带着诸多疑问走进馆内,同学们不禁好奇6000多年前远古先民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如何劳作?又创造了哪些文明?带着这些问题,大家从尖底瓶、人面鱼纹盆等发明创造中让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从兽牙、贝壳等装饰品,流光溢彩的彩陶中看到了老祖宗们神采飞扬的精神世界。同学们漫步在人类童年的半坡遗址上,凝望着那一件件、一串串的精美器物;那一点点、一片片的史前印记;那一粒粒、一罐罐炭化了的粟壳,带着敬仰,带着无垠的想象……

在这里,同学们还亲身体验了钻木取火活动。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快速分成4-5人小组,大家有的手握木棒、有的脚踩木板,有的合作拉弯弓,用古老的方式开始感受钻木取火。

然而做比想要难很多,小组同学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尝试,随着木棍与木板的摩擦,点点的火花从凹槽中蹦出,终于看到火绒冒出青烟,小组同学迅速对着火绒吹起,青烟变成了跳跃的火苗。同学们飞奔向指导老师,用自己采集的火种点燃火把,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钻木取火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来源于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与探索,更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在新石器仰韶文化发源地半坡,埙是最重要的乐器。同学们惊叹6000年前的古人竟已有了审美意识。在这里,同学们聆听了一场时空音乐会,由专业的指导老师用陶埙现场演奏了一曲《大鱼海棠》。优美的音乐令人沉醉,同学们不禁也想吹一吹这古老的乐器。在老师专业的指导下,同学们尝试着吹奏简单的《两只老虎》,这简直太有趣了!

仅仅吹一吹还不足以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接下来同学们学习用合模法制作陶埙。取泥、制胚、开孔、修形,最终获得一枚完整的陶埙,同学们如获珍宝,小心翼翼地一直带回了新疆。

穿越千年的回响,同学们感受到了半坡远古先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管风吹日晒,电闪雷鸣,他们胜似闲庭信步,用自己聪明智慧的头脑和灵巧勤劳的双手,构建了五彩缤纷的活动舞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灿烂的明天。

中华之根轩辕庙

轩辕庙内,距今五千余年“黄帝手植柏”,干状体美,枝叶繁茂,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同学们站在树下抬头仰望,内心非常震撼,这棵历经沧桑的长寿树,就像中国人的性格一样日积跬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同学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号称“中华第一陵”。这里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

“樵山巍峨柏松仓,沮水泱泱鸟语香”,同学们沿着山路一路向上走去,映入眼帘的是四面环山,河流纵横,森林茂密的恢宏景象。同学们一边走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在这里同学们知道了黄帝如何带领部落取得逐鹿之战和阪泉之战的胜利,如何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奠定了华夏民族和中华古国的根基;在这里同学们知道了我们为何被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古柏千丛迎赤子,心香一炷祭轩辕”,同学们怀着敬畏之心庄重地在黄帝陵前三鞠躬,缅怀始祖的功德,表达自己尊祖继宗的爱国之情。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同学们站在高处,看着栩栩如生的俑人,犹如置身于千年以前。

了解到秦始皇如何一统天下那段辉煌的历史后,凝望着面前千人千面,千姿百态的的兵马俑,同学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比如兵马俑为何面朝东方?兵马俑为何都没有头盔?兵马俑为何都是单眼皮?在导游耐心的讲解及自己的观察下,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一有理有据破获答案。

在世界八大奇迹馆中,同学们了解到金字塔的奥秘,感受了亚历山大港灯塔建造的智慧,对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与奥林匹亚宙斯雕像充满敬畏,阿尔特米亚斯神庙的建造令人惊叹,摩索拉斯王陵尽显神秘,巴比伦空中花园超越了同学们的想象,秦始皇兵马俑最让同学们骄傲。

大唐西市的繁华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以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西市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目前仅存的商业遗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万里丝绸由此启,同学们在导游的讲解下了解到长安城的整体布局,知道了西市的由来及管理制度,通过《窦乂卖坑》的故事感受古代商人的智慧,并亲身实践以物换物的贸易方式。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拿着新疆的特产纸皮核桃去大唐西市广场上寻找店铺或游客换取矿泉水,最终看哪个小组换得的矿泉水数量最多。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出发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刚开口就遭到了拒绝,只能沮丧地寻找下一个目标。更令同学们难以接受的是,刚刚拒绝自己的店家竟然给下一组换了矿泉水,可见沟通的能力是多么重要。有的小组通过完成店家的提问顺利换得矿泉水。活动后,有的小组两小包核桃换得两瓶矿泉水,有的小组用同样多的核桃换得十瓶矿泉水。

很多同学表示,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与陌生人交流时,还是需要克服胆怯的心理,而且沟通的语气、方式方法很重要。老师全程只是默默观察,并未做任何指导,但同学们已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的交流的秘诀。

张博洋同学经过几天的游历,情不自禁做诗一首:“古有长安城,万邦来朝拜。今有西安市,更胜古长安。”

一眼千年不夜城,一夜如梦回大唐。大唐不夜城的繁华令同学们流连忘返。更令同学们记忆犹新的是那传唱千年的唐诗。导游在绝美的诗词中带领同学们感受唐朝盛世。更有趣的是同学们挑战用陕西方言来背唐诗,别有一番风味!

陕历博的前年文化

都说,了解一座城市,从参观它的博物馆开始。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素有“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称号,这里以周秦汉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馆藏文物171万余件,居中国博物馆前列,建筑风格突出盛唐风采。

早在研学前置作业时同学们就了解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鼎鼎大名,所以对这里的参观也是充满期待。大家紧跟导游,穿越历史,从蓝田猿人到赫赫宗周,东方帝国,大汉雄风,冲突融合,盛唐气象,最后是文脉绵长,同学们认真听讲解,记笔记。当历史书上的图画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时,同学们眼神里闪耀着惊喜的光芒。典雅端庄的商周青铜器,姿态万千的历代陶俑,盛世气象在金银器间流转,十三朝古都文物在玻璃展柜里讲述着时间的故事。文物之精美灿若繁星,令同学们应接不暇,惊叹不已。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同学们不禁感叹中华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优秀的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幅幅图画,一件件实物,一页页典籍,时间和空间在这里凝固,思考和心绪在这里激荡。知其所来,明其将往,这正是同学们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

项目二

 重走革命圣地 弘扬革命精神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革命圣地。88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百折不挠突破重重险阻,带着对革命理想无比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抵达陕北。自此,延安成为了中共中央的“落脚点”,也成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出发点”。是什么让无数有志之士不惜一切来到延安?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走进延安那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岁月。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简陋的窑洞,绵延的黄土高坡,红色革命圣地,这是同学们通过书本了解到的对延安最初的印象。而当同学们真正踏上这片热土,才深深体会到延安精神的丰饶与厚重。

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历史缩影

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座不朽的红色基因库,一本生动的红色教科书,这里浓缩了中国红军革命十三年的历史风云。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同学们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旧的革命文物,不禁感慨万分:是什么样的力量使经过长征仅有3万余人的中央红军,在陕北黄土高原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站稳脚跟,甚至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继续前行,同学们看到了毛主席题写的校训石刻“实事求是”,看到了周恩来总理从苏联带回的“三用”深褐色皮大衣,看到了林伯渠奖给女劳动英雄黑玉祥的“纺织起家”奖状……触摸革命圣地跳动的这颗“红色心脏”,每一次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无论是中共领袖、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农民劳模,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延安精神的璀璨光芒。

杨家岭的革命艰苦岁月

来到杨家岭,看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走过那一间间充满历史画面的窑洞,同学们的思绪被拉回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延安。

同学们感叹,以前所学和了解到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是伟大而崇高的,但近距离接触到他们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后,那段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生活画面仿佛浮现在眼前。他们生活在简陋的窑洞中,却心怀天下安危、民族兴亡。多少次面临绝境却从未放弃,无需说教,同学们已感受到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保育院的震撼表演

大型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演绎了革命先辈为抚育“希望火种”而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催人泪下的真实细节,震撼的舞台效果,演员们的真情流露,同学们不知多少次流下感动的泪水。当苦难降临时,除了泪水,还有坚强,还有希望。大爱永远是黑暗中最闪亮的指路明灯!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幸福来之不易,吾辈且当珍惜!

 

宝塔山下学安塞腰鼓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在宝塔山下,同学们一起学习陕北特色民俗安塞腰鼓。挥腿、踢腿、转身、跳跃,挥舞之间感受着陕北文化彪悍、虎劲的一面。导游老师直夸孩子们学得可真快。

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宝塔山一路走来,一路感悟。同学们踏着结实的黄土高坡,闻着浓厚的黄土气息,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同学们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的劳动大生产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南泥湾,一个响亮的名字;南泥湾大生产,一段不老的传奇。这里曾杂草丛生,野兽出没。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南泥湾军民克服重重困难,用勤劳的双手,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从而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同学们在导游的讲解下了解到,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同学们在这里亲身体会劳动大生产运动,忆苦思甜。推磨、烧火、蒸南瓜红薯,拿着铁锹锄头开垦荒地。沉重的石磨一个孩子推起来费劲,就两三个孩子一起推。拿着农具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也更加敬佩老一辈革命家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主义精神。

 

夜幕下的篝火晚会

夜幕降临,同学们在南泥湾点燃篝火,歌曲、舞蹈,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才华献给这片神圣的土地。晚会结束,同学们住上了具有陕北特色的窑洞式宾馆,又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同学们开心极了。

一个改变民族命运的地方--张学良公馆

张学良公馆是张学良及家属的住所及办公之地,就是在公馆西二楼的会议室里,张学良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宣布了次日要对蒋介石发动“兵谏”的决定并做出了具体行动部署。同学们抚摸着这里独具特色的墙壁,仿佛这近百年的历史就在弹指一挥间。当同学们听导游讲解到张学良为中国的和平发动西安事变,自己却被蒋介石囚禁长达54年时,许多同学的眼里闪烁着泪花,同学们被张学良将军这份赤诚爱国,一生无悔的情怀所深深折服。

 

隐藏在古城里的“星星之火”--八路军办事处

在八路军办事处,同学们看到了周恩来总理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一张窄小的单人床,一张办公桌,房间装饰极其简单。还看到了西办的机要大厅及救亡室,一号院地下隐蔽的马达发报机,这些足以让同学们感受当年革命先辈们危险的工作环境。

坐在回程的大巴车上,当老师问到项目二最初的那个问题:80多年前一大批知识青年从海外、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延安,是什么让无数有志青年都想到延安来?大家不再犹豫不决,坚定、自豪地告诉老师:“是延安精神”!

延水悠悠,千年不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有了“精神”这个法宝,人才变得有“精神”,学习才会有“精神”,民族才能更有“精神”。延安一程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却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同学们为寻找一种精神而来,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而走,向着一个坚定的目标而努力前行。

项目三

学子造访西工大 壮哉壶口燃激情

国防高校西工大

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同时进行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养的211985高校,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效(A类),被誉为中国“国防七子”之一。

大巴车终于抵达校园,接待同学们的校园导游是帅气的大一学长。学长流利的语言表达,良好的精神风貌,谦虚有礼的待人态度瞬间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走进校园,教学楼外墙随处可见的“此处为自习室,请保持安静”的标语一下让同学们感受到高校浓厚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心脏,西北工业大学的图书馆坐落于秦岭山下,周围有山有水,空气清新,仿佛建造于生态公园,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水上图书馆。”仰望这座九层的高楼大厦,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去看看。据学长介绍,这里面光是馆藏的书籍就有330万册,电子资源更是非常丰富。图书馆内高雅的设计,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同学们深深吸引,大家忍不住驻足欣赏,发出一声声赞叹。

校园内一架巨大的飞机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据学长介绍,这是一架商用“退役”的飞机,因为西工大人对这架飞机的制造有着巨大贡献,因此国家将这架飞机赠送给西工大作为纪念。在这里,学长为同学们讲解了许多关于飞机的知识,比如飞机的组成部分,飞机的受力分析,飞机的升空原理等等。有实物直观观察,许多男孩子听入迷了,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疑问。那种疑问被快速解答的满足感,让同学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校园各处都能看到具有特色的雕塑。最令同学们印象深刻的要数一进大学正门就能看到的何尊雕塑了。这尊雕塑内底所铸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象征着西工大人立足西北,报效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同为西北地区的学子,同学们选择在这里为高三的学长学姐送出高考祝福,希望他们高考顺利,明日功成。

西工大校园内还有一尊名叫“为国铸剑”的雕塑,是由一双捧着剑的双手和一个深深埋头的老人组成。在学长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这尊雕塑代表西北工业大学甘愿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报国之心。这种精神令同学们肃然起敬。

 在西工大,同学们在西工大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滑翔机,同学们一边研究图纸,一边动手拼接,专注投入,最终华山中学的朱桐轩同学第一个完成制作滑翔机的任务,李禾萱同学第二个完成,获得了西工大教师亲手赠送的校园纪念卡片。学长还教会同学们如何通过调整滑翔机的尾翼来调整飞行方向,如何让滑翔机在飞行中回旋。虽然同学们从小就玩纸飞机,但这么专业的飞行技巧却还是第一次知道,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获得新知的激动与喜悦。

 

在离开校园的路上,很多同学忍不住感慨:“在这样优秀的大学读书可真好!”是啊,这里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还有众多专业出众的教授以及一行优秀的同伴一起前行。当学长问同学们以后想考哪所大学时,有的同学表示自己以后也想考西工大。参观大学的意义就在于为同学们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为之而奋斗。

壶口瀑布燃激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壶口瀑布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国内外罕见的瀑布奇观。20米高的陡崖倾注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远远望去,奔腾的黄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呼啸而下,水势汹涌,排山倒海,气势磅礴,同学们被这浩大的声势所震撼。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这学期七年级语文书上,就有一篇课文叫做《黄河颂》,在这里,同学们要将这首诗以及《黄河大合唱》一起献给黄河,歌颂它的伟大坚强。

 

在浩浩荡荡的黄河水背景烘托下,所有同学整理好着装,抬头挺胸,拿出最饱满、庄重的精神状态,整齐洪亮地唱出“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此刻,其声、其势、其景,动人心魄!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敬畏以及对国家深深的热爱。

在金龙鱼中央厨房中,同学们亲手体会制作馒头和小饼干。揉面,刻模型,装盘,烘烤,吃上自己的亲手制作的食物可真是美味!在这里,同学们还聆听了膳食如何营养搭配的小知识,真可谓“食”之有味,“育”之有慧。

在陕西省体育馆,长安剑客击剑专业运动员向同学们介绍剑的不同类型,并指导同学们如何击剑。这项运动是同学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真是一项新奇的体验。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受到中国武术专业裁判的指导,带领大家学习一些简单的防身之术。

研学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研学是一次无声的成长,对于同学们来说,研学是一种新形式的素质教育。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风景名胜、文化场馆、美丽乡村,融入自然景观,融入人文社会。眼睛看,耳朵听,稚嫩的心灵被辽阔广博的世界打动。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在自然和社会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难忘的心灵感悟。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提升自理能力,在游历中增长见识、结交朋友,探讨学习,磨砺品性。研学不是享受,而是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知行合一的良好方式。

不去观世界,哪来世界观。千年的历史文化,不朽的延安精神,卓越的国防高校,一路涉足,一路收获。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优秀的革命精神,高校严谨的学术氛围无不在同学们的心海中荡起一片片涟漪。梦想的种子在这一刻生根发芽,爱国之情在这一刻更加深沉,愿同学们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筑青春之梦,扬奋斗之帆!

转自:“华山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