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在人物的品质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以《巨人的花园》为例 | 何捷

2023/6/20 14:40:58  阅读:167 发布者:

《巨人的花园》

目标

感受童话的奇妙

体会人物的真善美的形象

第八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的形象,让我们再回头看一下第七单元的学习目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大家可以发现这两单元的连续性做的特别好。第七单元讲从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动作去感受人物的品质。首先人物的语言加动作等于人物的本质,实际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都是人物外显的特点,而人物的品质是人物的内涵,人物所有的内涵要通过外显来表现。

于是今天的备课就将七八两个单元的目标联合起来,攻破《巨人的花园》执教难关。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背后体现的是人物的品质,知道了人物的品质就注定人物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包括真、善、美,所以第七单元的目标和第八单元的目标是可以联动的。

这一次的教学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巨人的花园有多奇妙。第二个板块是通过语言、动作去感受人物的品质,去了解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要的是三个关键词,叫真、善、美。真是指人物要真实以及人物真诚,善是指善良,美是指心灵美。

那么真、善、美三个可分吗?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话说回来,真、善、美是闭合的,一个人如果有真,那么一定有善,也很美,这个人很善,他本身就是美的,善良的人一定求真。所以真善美是可分的,分开来讲是讲得通的。真善美是可合的,合起来它也能够体现美好特质,也能够说得通。

一、感受童话的奇妙

1、梳理三次奇妙

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巨人的花园到底有哪些奇妙之处?

这样一来我们就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巨人的花园奇妙的地方,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

之前巨人的花园是很美的,非常奇妙,美到极致

之后巨人的花园是很冷的,冰霜风雪,冷到极致

最后巨人的花园非常美,美到了一种永恒了

前后发生了从美到冷再到美,这三个的变化。

回到课文我们标记下段落,发现之前写巨人花园美的段落是第二自然段,可以请孩子们朗读第二自然段,为孩子们的朗读配一段很清明、很舒缓的能够带来美感的音乐。

之后的花园是比较寒冷的,在第七自然段,请孩子们朗读第七自然段,此时可以为孩子们的朗读配上北风呼啸的背景声。

最后巨人的花园也是美丽的,我们可以在十三、十四、十五自然段找到,如果想精简的话,也可以只读十四、十五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请注意,依然用第一次朗读所配的音乐,第一次朗读和最后一次朗读我们配的音乐是一样的。

我们来板书一下花园变化的三个过程:四季如春-寒风呼啸-繁华盛开,这三个过程表示巨人的花园里有三次变化,这三次变化但带来一种波折感,这种波折我们统称为奇妙之处。

2、欣赏一段奇妙

我们再请孩子去文字找一找还有哪些部分的描写是除了花园变化以外最大的奇妙之处?还有哪些细节也让你觉得像童话般的奇妙?

注意:学生在这个环节还是大块大块的读书,我们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了全文之后,发现有这些地方是比较奇妙的:

a、在第七自然段的雪、霜、雹在巨人花园里的场景

b、孩子们爬进花园时,花园发生的变化

c、站在桃树下那个特殊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最奇妙的

d、花园里还有的一些很神奇的细节变化

在这个环节我们会请孩子除了集体朗读花园变化之前、之后,最后这三个部分之外,我们还会请孩子零散的为我们读一些全文中带有着奇妙变化的句子,这总共构成了第一个板块的教学内容。

3、学习一段奇妙(第七自然段)

课文原文: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他们嚷道:“春天把这花园忘记了,我们一年到头都可以住在这儿啦!”雪用它的白色大衣覆盖住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了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他说:“这是个好地方,我们一定要请雹来玩一玩。”于是雹子也来了,他每天总要在屋顶上闹三个钟头,然后在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奔跑。

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给年轻朋友,你千万不要迷恋什么拟人比喻、夸张这种结论性的话语,当你很轻易的说出拟人比喻夸张的时候,这个教学过程就结束了。

a、写到了什么?

这里写到了北风、霜雪、冰雹。

b、写成什么样?

雪:用白色大衣覆盖青草;霜:把景物都涂成银色;北风:大喊大叫在呼啸;雹子:在屋顶闹,噼里啪啦。

c、实际上怎么了?

实际上:刮风了,风在呼啸、呼喊;冰雹下了,砸在屋顶上;结霜了,叫给树枝涂上银色;下雪了,给青草盖上了白色的风衣。

就这三个问题把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样子写成了童话的表达。

这就是经过过程的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果,这就是教学,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就少了这样的过程。语文老师的教学就非常喜欢用一个结果来表示,在展示了过程之后我们才可以总结性的说出,这就是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这样看来我们的童话确实经常在拟人。因为在童话中,一切皆是人,一切皆可爱,一切皆有个性。树可以跟你说话,石头可以在你面前蹦跶,鸟儿可以是你的朋友,花儿可以为你开放,这就是童话。老师们注意,在这个时候依然是围绕目标:欣赏童话中的奇妙。

二、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两个单元目标联动:

第八单元的学习目标: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的形象。

第七单元的学习目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1、巨人的语言分析

巨人的第一次说话:第四自然段中:“你们在这做什么?”他叱责道,这是是巨人的第一次语言描写。

接下来要分析巨人的语言,就需要把他的语言全都找出来,巨人的语言大概在这几段中有:第4段,第5段,第8段,第 10 段,第 12 段,第 13 段,第 15 段,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讲课节奏,同学们应该把这段落中的语言都找到,看看巨人总共在这个故事中说了几次话,老师们注意:并不是每次话都一样教,第一次要先教。

第一次就在第四自然段中的 “你们在这做什么?”他叱责道,怎么样通过巨人的语言感受它的品质,感受它的形象这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

他说了什么?

巨人在这里首先他在询问。

他怎么说的?

我们请大家关注说话的提示语,它的提示语叫叱责,叱责是一般的询问吗?这是客客气气的询问吗?答案肯定不是,这是骂人的语气。

我们感受到他的形象是什么?

从语气可以感受到巨人的粗暴,凶狠,这样一来我们就达到目标了。

目标达到后,请注意立刻梳理:是怎么样得出巨人粗暴和凶的呢?

梳理出学生的学习路径:第一,我们先关注说话的内容,然后特别注重提示语,然后在提示语理解的情况下,我们去读一读这个话语内容,一读我们就知道言为心生,我们一读就知道这个人的品质是怎么样了。

老师们,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因为我们为学生梳理出学习路径之后,学生才能理解的更透彻,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孩子,他才会有学习的方向。

与此同时,在我们的《精卫填海》中,我也给孩子梳理,学习神话故事一定要有路径,没有路径就不能举一反三。那么这一轮新课标你就没有吃透,学习新课标的目标是:学知识,学技能,学素养,学方法,要能迁移,会应对未来,可拓展、能延伸。

第二次在第五自然段中的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这一句的提示语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提示语是:自言自语。

这里我们用上在第一句话中梳理的路径:

提示语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提示语是自言自语。

巨人说的是什么内容呢?

这里他说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一看这个内容,我们就发现,他这句话中用了太多重复的我自己,“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四个我中就包含了三个我自己。内容讲白了就是我、我自己。

我们感受到他的形象是什么?

通过四个我中就包含了三个我自己可以得出巨人是一个自私的人。

刚才我们说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找到了巨人的语言之后,我们就要找巨人的行动了,于是我们再让孩子顺势往下一看,注意,这里一定要连着教,这里连着教效果非常好,于是他在花园里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道布告牌,禁止入内,违者重罚。

到这里我们的学习路径再加一条:

巨人做了哪些行动呢?

他的行动中有一个叫做砌墙,第二个挂牌,那么这个牌子里面挂的是什么呢?禁止入内,违者重罚。

接下来我们就提问小朋友,文中的动词是什么?一个是“砌”,一个是“挂”,砌的是墙,挂的是牌,牌子上写着不准入内,违者重罚。

我们可以模仿一下以巨人的口吻来读“不准入内,违者重罚”这八个字,此时他高高挂起的是他的粗暴、残酷。巨人砌起的围墙关闭封锁的除了花园之外,还有巨人自己,当一个巨人把自己封闭在花园之内,当一个巨人挂牌拒绝别人来的时候,他越发显得自私、越发变得孤独,言为心声,什么样的心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心做什么样的事。巨人在此时此刻就是一个孤独的巨人、自私的巨人。

我们回顾一下花园变化的三个过程:四季如春-寒风呼啸-繁华盛开。之前花园四季如春,可是由于巨人的自私,花园也就每旷愈下,成了寒风呼啸,成了冰天雪地,成了北风怒嚎,成了冰雹雪霜们的乐园,一切都因为自私。那么他不自私的时候花园怎么样呢?后面巨人不自私的时候花园就回春了。巨人自私花园就冰天雪地,巨人不自私花园就繁华盛开。

刚才我们讲了第四、五自然段巨人的语言,接下来我们还有第八、十、十二、十三、十五自然段的还没讲。

第八自然段:疑惑

第八自然段的语言是:“我不懂为什么春天来的这样迟,”巨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凄凉的花园,“我盼着天气快点儿变好。”这个时候巨人产生了真正的疑惑了,为什么?

第十自然段:发现

第十自然段的语言是:“春天到来了”,前面在写春天到来的样子,后面就用了一句话说春天到来了。这个时候是写巨人的发现。

总结:我们发现,之前巨人正在骂人,正在自私的表态,那么到了第八自然段就开始出现转折了,人要改变总是从疑惑开始,很明确,他从疑惑开始,然后疑惑之后有发现,转变才开始。

第十二自然段:反思

第十二自然段的语言是:巨人看见这个情景,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了,“我是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巨人还是在自言自语。对比第五自然段中自言自语,我们可以发现前文中他是真的很自私,一直在说我自己,但是这里的自言自语是开始反思自己自私,那么此时他是什么形象呢?自己反思自己,那么巨人现在的形象就是不自私的。

第十三自然段:改变

第十三自然段的语言是: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与之前巨人砌墙、挂牌子、写警告语一对比可以发现:巨人已经彻底改变了。

第十五自然段:赞美及认可

第十五自然段的语言是:“我有很多美丽的花,可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巨人在赞美小孩了,当巨人赞美小孩的时候他也就成了小孩,因为一个人赞美什么就认可什么。

2、以语言为主线,匹配人物的动作

起初(强硬):砌墙,挂牌

改变(温柔、柔软):“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门”

1、为什么巨人的动作会柔软?因为什么导致它动作柔软?

答案呼之欲出:因为巨人心软了,心软的时候,身体才会软才会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门。巨人在这一个故事中,他一直在进步。

是谁带来了巨人的进步?

是孩子们。之前让巨人变坏的是因为把孩子赶走,现在让巨人心变软,身体变软的也是因为孩子们的到来。

原文: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成为孩子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脚下,爬上巨人肩膀,尽情的玩耍。巨人本来是很高大的,小孩是很小的,到了后来巨人是躺下来坐下来的,小孩子在他身上玩耍。

通过这样的一个比对,我们可以发现:

a、巨人变小了

b、巨人和小孩子在一起了

c、巨人成为孩子了

《巨人的花园》作为统编教科书传达给孩子的理念是:

孩子就是童话世界的王国,任何一个人来到孩子的世界中,他的最佳归宿或者说最高级别就是变成一个孩子。巨人的可爱就在于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但是它有一个纯洁的童心,他有像孩子一样真善美的纯真,这样一来,只有他认识到孩子纯真的可爱,他才会变成小孩,同时,巨人就拥有了孩子般的真善美。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