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觅法,向新而行——椒江区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
2023/6/19 15:46:52 阅读:189 发布者:
— 椒江区实验小学 —
寻道觅法 向新而行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
本学期已接近尾声,椒江区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全体老师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引领下,认真学习新理念,扎实研究新课堂。组内老师真抓实干,以多层次多维度的、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为交流、讨论、研究的基点,深化理论认识,提高教学水平,促进科研成长,以求达到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围炉煮“课” “研”途花开
01
集体磨课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道德与法治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吃透每一点细节,钻研每一个难点,狠抓每一处重点,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以研讨形成合力,以交流汇集智慧,向高效课堂努力!
02
交流成长
椒江区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与其他兄弟学校开展联谊交流活动。
区实验小学下陈校区:杨西子
椒江区下陈街道中心小学:陈远航
品质课堂 活力生辉
学习新理念,践行新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真主人。让每一节课都教之有道、学之有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为此,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研究,在身边的课例研讨中学习。
阮明月老师执教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第一课时《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阮老师借助微项目探究,结合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之大,通过课堂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人类不合理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沈丹青老师紧抓新闻热点临海“千人宴”,以项目式探究的方式,感知劳动者不畏艰辛、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精神。在沉浸式感知“持锅翻炒”“托盘体验”的活动中认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行动上尊重和感谢各行各业劳动。
阮歆婷老师执教了《能管老天的竺可桢》一课,她创设“星火少年宣讲团”招募宣讲员的情境,带着学生沿着“竺可桢年谱”,走进不同时期的竺可桢,感知他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求是创新、一丝不苟的精神。通过项目式探究,了解我国气象事业在竺可桢精神的引领下蓬勃发展。本节课中,学生习得精神,并积极宣讲践行。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研虽无涯,探索亦有道。”每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收获,一次成长。
精于培训 勤于学习
古人云:“学而知之,非生而知之。”我们现在所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尤其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得不断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经验经验是我们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的重要法宝之一。
专家指导 同伴助力
椒江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丁为群老师携兄弟学校骨干教师多次到访椒江区实验小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也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借于活动 得于收获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本学期椒江区实验小学举办各类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渗透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一二年级习惯养成教育
三四年级劳动践行教育
四五年级国防安全教育
生活教育
教有所获 研有所得
阮明月:
回顾本学期,我开设了一节区道德与法治公开课,参加了区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比赛,结缘道法,收获颇多。磨砺得新知,备课时,我仔细研读课标,把握学情,精准施教,在反思中不断改进。众行方致远,每次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团队的群策群力,在强大的智囊团队中,在多次的磨课经历下,我也不断成长。
沈丹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每一学期都希望自己能前进一小步,在一步一步中去丈量我教学生涯的每一寸道路。路虽漫漫,但在成长道路上,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本学期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小伙伴的陪伴下,一次次去尝试突破自己,欣喜着也成长着。
阮歆婷:
多学多思,提升教学理念;细心耐心,打磨课堂教学。一次次备课,是历练自我,丰厚自我;一次次上课,是研磨课堂,精彩课堂。感谢专业团队的同心合意,感恩指导教师的悉心引领。
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不为风雨所惧,不为平凡所忧。我们愿做一棵树,根植于这方沃土,向下扎根,在学习、思考、实践中,伴着孩子们的成长,自己也逐渐抽枝长叶,日渐繁茂。我们坚信终将春花烂漫,夏树葱茏,秋实累累。
转自:“椒江区小学道法与地方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