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学文本 深研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教学策略研究》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深化我市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推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提高初中教师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3年6月7日广东韶关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组积极开展《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教学策略》的课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课堂观摩+交流研讨”的方式进行,活动环节如下:
一、研讨课一:壶口研学之旅——《壶口瀑布》(广东韶关实验中学 谭文)
二、研讨课二:孔明形象赏析——《空城计》(广东韶关实验中学 陈外军)
三、评课议课
四、活动总结
壶口研学之旅——《壶口瀑布》
首先,由广东韶关实验中学的谭文老师执教研讨课《壶口瀑布》,谭老师以自己旅行时所拍的壶口瀑布的景色导入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壶口研学之旅”,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动词、叠词、四字词、修辞等角度对文本句子进行了赏析,在小组展示的同时,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语言赏析和朗读,通过语言的赏析及朗读领略壶口瀑布之美。
谭老师针对当下初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学情,作出了行之有效的“自主讲评”策略,改变传统文学类文本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绝对权威,学生被动式、边缘化的状态,由学生自主讲评文本,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文本阅读讲评的中心,实现以学为主、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规定,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不断加强。所以,在谭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谭老师优化阅读教学,设计精心,创设“研学活动”情景,目标突出,环环紧扣,注重对学生语言赏析及阅读策略的指导,为我们教师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参考。
孔明形象赏析——《空城计》
其次,由广东韶关实验中学的陈外军老师执教研讨课《空城计》。课堂伊始,陈老师注重课堂的情境创设,以《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更好的动情、产生共鸣,让学生自然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去感悟文本人物。
在课堂教学中,陈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用“以问促思,以思促学”的方式有深度、有质量、有梯度地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适当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拓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丰富精神世界,对文本人物进行深入咀嚼,为学生搭建了一把梯子,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汲取知识,激发滋养情感的体验,满载而归。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陈老师的授课引发大家的共鸣,让我们更加坚信:语文学习需要做到“以问促思,以思促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立场,实现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学”的根本转变。
评课议课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夏治新主任、刘景娟老师和刘艳婷老师都积极参与评课,及时和授课老师交流、探讨,不仅给予授课老师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让所有参与的老师都受益匪浅。
首先,谭老师和陈老师先后陈述他们的教学设计和思路,紧接着,夏治新主任、刘景娟老师和刘艳婷老师依次发表了对此次研讨课的观点和建议。
刘艳婷老师从教师本位、学生本位、文本本位三个方面对谭老师的课堂给与了肯定,谭老师这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总体较好。
谭老师的课堂亮点频闪,学生学习素质高。尤其突出的是教学评一体化、学生的诗歌创作环节;最后三位老师也指出谭老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建议解读文本形式多样化,展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注重学生课堂深层性学习的突破,力争做到“以读促思、以思促写”的课堂。
陈老师这堂课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有激情,语言有鼓动性,采用多元教学问题的引入,深入探问,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尤其是能“以问促思”,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在陈老师的引导下一个个积极举手发言,畅谈他们对孔明和司马懿两个人物的理解,课堂成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天空。阅读教学中,陈老师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关注学生的“有疑而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少了,学生却学得多了,学得更投入了。
夏治新主任总结
夏主任对本课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该课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的针对阅读教学进行多元策略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凸显出阅读教学的地位,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到更多。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应该重视情景创设、深化情感体验、引入群文阅读、重视读写结合、拓展阅读视野。让阅读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能够真正的优化,真正的达到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它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对话,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灵感与灵感的交集。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
思想有声,行动留痕。我们在时光里赶路、在研讨中收获。相信本次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研究的研讨课,能让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尽快成长。
转自:“韶关市中学语文教研会”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