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7日,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28年研究成果“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暨青岛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大单元教学研究》课题阶段研讨会在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顺利召开。青岛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青大物理教育学业导师团团长、青大硕士生导师王㺸老师,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中心组核心成员、秘书处成员、市内四区八年级全体初中物理教师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会议由崂山区初中物理教研员徐海虹老师主持。
(一)场馆开放体验
本次公开课中的教学情境选取与学校场馆活动相关联,为此学校场馆对听课教师开放。各区物理教师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参与体验高尔夫球、羽毛球、射击、射箭、器械健身等体育运动,体会其中的物理原理。
(二)张星校长致辞
张星校长首先代表崂山区实验学校欢迎青岛市物理学科各界同仁的到来。
张校长在致辞中提出,实验学校的“和美教学”理念与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28年的研究成果“四层五环教学模式体系”有不谋而合的理念,实验学校于波老师的公开课也将从学校的“和美教学”理念出发,以青岛市“四层五环教学模式体系”为指导开展,希望能为与会的各位同仁带来一些启发的同时,也能为青岛市初中物理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青岛市公开课
崂山区实验学校于波老师展示了青岛市公开课八年级《功与能的关系》复习课。本节课整体结构采用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结合本节课展示了崂山区正在进行的青岛市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大单元教学研究”,紧扣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以情境贯通知识,升华思维框架,完善知识结构。
本节课采用“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之“三重五环节课前翻转教学模式”,教学分成三个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课前翻转,回忆所学知识。通过播放学校运动场馆视频,并结合生活实例,请同学们列出与本章相关现象,结合实例认识功、能的概念。
第二阶段,通过发现日常生活中与物理学相关的问题,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列举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能量,形成初步的能量观念。
第三阶段,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描述不同形式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知道做功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者转移的过程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运用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多种科学思维,切实落实了核心素养。
三个教学阶段环环相扣,层层递增,运用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大单元教学研究成果,提升了学生的情境联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评课交流活动
青岛初中物理学科中心组副组长、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组组长青岛51中王德前老师进行了评课。王老师对于波老师的《功与能的关系》复习课给出了极大的肯定,课程的整体设计和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复习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思维发展空间,资料库的建立和运用为复习课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的同时,由数据的对比处理将知识实现课堂的内化与升华,为如何开展一堂高效的复习课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青岛市经验交流
首先由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的管晓宇老师就《有关初高衔接的<功能关系>大单元教学的思考》进行交流。管老师通过解读课程标准,以初高中功能关系相关题目为分析依据,对初、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程度与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了初高中有关功能内容的具体阐述后提出:在初中阶段应更多的注重提升学生的能量观念,让学生对功和能之间的关系有相对比较清晰地认知,才能更好的为后续高中阶段的继续学习打好铺垫,同时在不超出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为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时做好基础的台阶。
随后,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的于波老师做了题为《基于新课标的项目式学习初探》的交流,从实验学校的特色学科节的自制乐器展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的开展理念和学科融合思路,也为单元教学的设计方式提供了一条特色道路。
由NOBOOK虚拟实验室杨帆老师带来的题为《虚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的讲座,杨老师给大家从虚拟实验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利用虚拟实验上好复习课、利用虚拟实验拓展学生思路等方面向老师进行培训。
最后,由青岛市崂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徐海虹老师开展了以《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徐老师以崂山区初中物理的单元教学的探索历程为出发点,围绕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导向的培养要求,点明了大单元教学在现实运用中的困境和立足方式。为使老师们更好的体会物理单元教学的设计过程,徐老师以浮力单元设计为例,从单元课标分析、核心概念的提取、完善单元结构、新授课与复习课的核心概念对此等不同角度,与参会老师深度探讨物理单元教学在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势所在,为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单元教学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六)教学模式问题研讨
青岛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㺸老师本来想要以讲座《从小实验探究教学到大实验探究教学》为内容,系统介绍一下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最新研究成果——大实验探究教学和24种多阶段实验探究模式,但因为时间关系无法展开讲座具体内容。于是,王老师以于波老师这节课为例,简单介绍了一下其中体现的运用“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的亮度做法,尤其是其中大实验教学和多阶段实验探究模式的做法。
“大实验探究教学”就是将一般的“小实验探究教学”进行组合或分解,形成多阶段、进阶式的复杂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由此强化实验教学、实现学习进阶、呈现更加真实的科学探究模拟过程,从而为实现深度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背景。一节课中的大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可以像一条条“钢筋”那样使原本零散、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小实验探究教学联结成整体。大实验探究教学的搭建工具是一类特殊的探究模式——“多阶段实验探究模式”,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通过市“十四五”课题《运用翻转课堂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已经建构出24种多阶段实验探究模式,如下:
于波老师这节课通过运用“信息-检索实验探究模式”,引领学生存储信息建构“信息资料库”,然后通过不断从资料库进行检索、提取信息,去探究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通过“得寸-进尺实验探究模式”,引领学生经历功与能关系的三个台阶的进阶式探究,最终为形成物理观念奠定基础。通过“坏事-好事实验探究模式”,将学生出现的问题暂时搁置,等到学生的思维能力进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将其转换为对物理观念形成进行助力的新证据。通过“百川-归海实验探究模式”,引领学生将前面几次实验探究进行归一,最终归为功与能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大实验探究教学和24种多阶段实验探究模式,为青岛市“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交流和思考中,老师们对新课标的运用和理解更进一层,同时也为未来打造高效课堂,建立高质量教学过程明晰了方向。未来,青岛市初中物理将不断前进,以切实的实践教学和勇攀高峰的精神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为“青岛文化物理派”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崂山区实验学校
崂山区初中物理学科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
2023-6-12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