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童话阅读经验,激活想象表达思维 ——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小学语文展示系列活动(二十三)
2023/6/19 14:10:35 阅读:107 发布者:
唤醒童话阅读经验
激活想象表达思维
——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
小学语文展示系列活动(二十三)
六月来临,匆匆而夏,以低段阅读教学实践,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宝安区小学语文教学主张“发展语言思维的文化集成教学”,提高低段阅读教学实效,促进校际教研交流,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承办学校教师教研水平的提升。2023年6月9日下午,西乡实验学校开展了“万名教师晒好课”系列教研活动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童话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教研活动。
本场活动由西乡实验学校李秋燕老师主持,西乡实验学校行政领导和语文科组全体成员、青年教师全程参与,径贝小学、航城学校语文教研组教师代表参与了本次研讨,本次活动分同课异构课例观摩、互动点评和专题讲座三个环节进行。
【课例展示】
同课异构课例《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西乡实验学校张伊楠老师抓住了一年级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肢体语言这一特点,在授课时通过边读边做动作,让学生理解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如:掰、扛等,模仿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最后帮助小猴子进步——交心成长,张老师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引导学生借助板书,图文对照讲故事,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作出推断,张老师的课堂亮点纷呈,精彩不断,有趣味性,有启发性。
西乡实验学校刘丽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文本中,从自读故事、赛读故事到聆听故事,每次都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刘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关键句式”,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从读正确到读流畅,再到读出重点词和感情,面对读不好的学生,老师并没有跳过去,而是耐心指导、不断鼓励。刘老师的拓展设计也十分巧妙,先由文本的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再拓展到香蕉树、南瓜地、葡萄架,教孩子们学会用“满……又……又……”形容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再进一步把这三幅图里的内容拓展到看图编故事中,环环相扣。
【互动点评】
航城学校办公室蓝婧主任、西乡实验学校许维老师对两节课例《小猴子下山》进行了细致点评。
西乡实验学校许维老师指出,张伊楠老师运用多层次的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开课时用一只小猴子的自我介绍迅速将学生带入课堂,首先寻找小猴子足迹,然后跟随小猴子下山,最后在主动探索中帮助小猴子进步,交心成长。刘丽莎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刘老师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带学生理解、读懂、拓展反复结构的故事,刘老师的课堂是有梯度、有基础、有拓展的高效课堂。
航城学校办公室蓝婧主任指出,张伊楠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文章相似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整合有效信息,让小学生对“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下山去”做出了思考,也让学生在思辨阅读的过程中明辨是非,保持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养成有条理、重证据的表达,培养了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而刘丽莎老师的课堂紧扣故事文本的特点,通过出示课文相同的四个自然段,带领学生发现文本奥秘,并相机总结,点名文本反复结构的特点,进行拓展,通过多文本的连接互动、比较辨析,让学生无痕理解故事道理的同时更锤炼了学生的思维,隐含了阅读此类故事的思维之路,学生经历这种长期的训练,必然会习得阅读之法,绽开思维之花。
【专题讲座】
径贝小学教学处郑康容主任带来了主题为《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阅读教学的项目式学习》专题讲座。
郑主任提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探究型的学习方式,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以语文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真实的问题,整合阅读资源,以项目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探究性的项目活动,创作多样化、个性化的的项目阅读成果。
本次活动在区教研员唐宝成老师、陈国富老师的指导下,校领导的支持下,及兄弟学校的共同研讨中成功落下帷幕,丰富的教研活动让与会老师收获颇丰。西乡实验学校小学语文科组将继续深入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童话阅读教学,让我们在碰撞中携手前行,让教育之花绚丽绽放!
转自:“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