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研展示 | 聚焦问题引领,优化学习路径——宝安区小学数学“万师晒好课”(坪洲小学专场)展示活动

2023/6/19 11:23:37  阅读:86 发布者:

聚焦问题引领 优化学习路径

—宝安区小学数学“万师晒好课”—

(坪洲小学专场展示)

六月来了,所有的美好都如约而至。宝安区小学数学“万师晒好课”教研展示活动之“聚焦问题引领 优化学习路径”课堂教学——坪洲小学、航城学校专场如期开展。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宝安区海城小学、汕头市潮南区新联小学、汕头市潮南区峡山小学、汕头市神山小学的数学老师们。

首先由坪洲小学的张丹老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环节,并对参与活动的同仁、教科院提供线上平台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第一环节:由坪洲小学钟晓英老师和陈婉秋老师为我们带来两节课例展示《搭配中的学问》和《数图形的学问》。

坪洲小学钟晓英老师执教《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在本课中,钟老师创设了3个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搭配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渗透了符号化思想,注重符号意识的培养。

自主探索,发现搭配策略,渗透符号意识

钟老师首先创设“小丑乐乐表演”的情境,触发学生对“搭配”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经历对搭配方式的全面、多角度的探索,通过交流、讨论,感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以实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搭配方式。学生最后呈现了文字、连线、图形、字母、数字、算式等多种搭配方法,通过提问“有了最简洁的算式,其他的表达方式还有用吗”,引导学生去反思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并体会感悟使用符号进行搭配的简洁性和一般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多次体验,应用搭配策略,体验符号魅力

钟老师转换情境为“营养配餐”和“路线搭配”,从表面上看与搭配服装不是同类问题但通过探索交流,学生会发现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和“去动物园一共的路线条数”都可以用同样方法表示,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

坪洲小学陈婉秋老师执教《数图形的学问》一课。在本课中,陈婉秋老师创设有趣的情境——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横生的数学探究之旅。

抽象实际问题,培养分类思想

对于“鼹鼠钻洞”的问题,陈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组织学生画出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对比几个不同的作品,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鼓励学生运用画图的方式描述并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对比观察,去繁求简。陈老师巧妙小结,引领学生从中意识到“鼹鼠钻洞”的路线问题其实就是“数线段”的问题。之后,学生进一步探究“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这个问题。学生展示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陈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异同。

熟悉画图策略,强化有序思考

“鼹鼠还组织了一场菜地旅行,它需要设计单程几种不同的车票呢?”接下来,陈老师借助“菜地旅行”这个情境组织学生独立解决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进一步巩固用符号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再提出多个车站的问题,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由坪洲小学张丹老师和舒剑梅老师作课例点评。

现场点评1——两个亮点,培养学生深度思考

坪洲小学张丹老师对钟老师《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首先这一节课给人一种“美”的感受,钟老师的形象美、语言美、教态美,对回答错误的孩子贴心安抚,对表达有困难的孩子轻声提示,跟上台紧张的孩子击掌鼓励等等,这些小小的举动,在炎炎的夏日里让人如沐春风。钟老师整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个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个亮点:创设生动情境,打造趣味课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爱玩爱吃爱动,钟老师很有办法,她以“小丑乐乐”为主人公,结合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三件事“搭配衣服、营养配餐、去动物园”,串出一个情境串,吸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乐在其中,学生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三个高:学习参与度高,思维激活度高,目标达成度高,在小小的搭配中活动中挖出了大大的学问。

第二个亮点:聚焦核心问题,优化学习路径。“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用自己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体验、尝试,由繁至简,由混乱至有序的思维活动过程。通过一系列追问,引导学生去反思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钟老师选取的展示作品中,有用文字记录的、有图形、有字母、有数字,还有用算式的记录的,体现了记录方式的多元化,渗透了符号意识。引导学生说出“先用帽子搭裤子”或“先用裤子搭帽子”,让学生体会了搭配方法多样化,整个教学流程清晰,达成了学习目标,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纵观全课,每个活动都不是一场走秀、而是一场带着核心问题的数学头脑风暴、给孩子们带去深层体验与感悟、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成长收获,从而优化学习路径。

现场点评2——凸显2个核心词  彰显4个特色

坪洲小学数学科组组长舒剑梅老师对《数图形的学问》进行了深刻点评。舒老师指出这节课有条不紊,做到了以问题引领为核心,学生为中心。这节课凸显了这两个核心词——符号意识和几何直观,正是本节课的核心与重难点所在。陈老师的课堂还有以下4个特色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教材上创设“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课堂上能够看出陈老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到了用好范本,将这两个情境深入剖析,层层递进。

二是巧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悟符号的简洁性,发展几何直观。我们看到,课堂上教师出示情境,引领学生理解情境后,不急着去解决数的问题,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单上画出图中能够解决问题的数学信息。

三是利用数形结合深入感悟符号的一般性。采用数形结合的策略,让学生将算式中的每个数与图形符号中的线段条数一一对应,体会数图形中的规律,培养符号意识。感悟数学符号参与运算的过程,符号可以简洁地表示运算过程与规律,说明结论的一般性。

四是课堂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生本思想。本节课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只是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的点拨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中来,优化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

第三环节:由坪洲小学李利洪老师和航城学校沈晓燕老师作微型讲座。

讲座分享1——学习路径优化的实证研究

坪洲小学教学处副主任李利洪老师进行了关于《学习路径优化的实证研究——以“数图形的学问”为例》的讲座分享。李利洪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学习路径以及实证研究的技术路线,再对如何对学习路径进行比较研究展开详细的分享,一般会选择同课题不同教材版本内容比较分析,或对同课题的不同学习路径进行对比分析,而本次研究采取了后者方式。之后李老师还详细分享了如何实际进行研究学习路径的优化研究,从依据理论建立学生的理解水平标准,到如何进行前测及数据分析,再根据前测分析构建假想学习路径,并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优化。李老师的分享干货满满,极具可借鉴的操作性。

讲座分享2——深度解读教材 优化学习路径

航城学校教学副主任沈晓燕老师进行了关于《深度解读教材 优化学习路径——以“搭配中的学问”为例》的讲座分享。沈老师首先从2022版课标指出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想让教学行之有效,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要求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解读文本中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核心概念;“怎么教”既要挖掘编者的编写意图,还要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精准把握教材内涵,真正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

沈老师以“搭配中的学问”为例,从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两个维度深度解读教材,对比分析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和部编版教材的异同,倡导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符号意识,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解题策略,沟通知识间的一致性,培养模型意识。最后沈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路径进行优化:自主探究,感悟有序搭配——多元表征,渗透符号意识——拓展练习,促进知识融合——联系生活,构建搭配模型。

本次活动还有宝安区航城小学、海城小学、汕头市潮南区新联小学、汕头市潮南区峡山小学、汕头市神山小学的老师们在线上共同参与本次教研,大家表示这次的活动内容丰富,让大家受益匪浅!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生动的课例,深刻的评课,深度的讲座,别样的教研,环环相扣,把本次排列组合的课题内容深入探讨剖析,力求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同教研,齐分享,共成长,努力践行宝安区小学数学“深度理解 多元表达”的学科主张,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教研之花必将越开越灿烂。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