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促教研,立足课堂提质量——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晓萍老师、区教研员袁凤珍老师莅临我校指导教学工作
2023/6/14 11:32:29 阅读:80 发布者:
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打造高效课堂,近日,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青年教师导师组活动在邓尉路校区和竹园路校区顺利开展。市教研员刘晓萍老师和区教研员袁凤珍老师莅临指导,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本次执教研讨课的是张琦、徐姝岑、唐怡云和钱岑四位教师。四位教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向全体数学教师展示了高效的优质课堂。
张琦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和风细雨,带领学生体验“创造角”的过程,在活动中丰富对角的理解,通过正反例辨析形成科学的角的认识。另外,张老师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多维体验,在比较中突破难点,形成正确、清晰的重点表象。借助活动角,在生生相比、师生相比的过程中感悟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同时利用放大镜,进一步强化认知。最后回归生活,感悟生活中的角。
徐姝岑老师执教《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本节课与新课标提出的数据意识这一数学核心素养相勾连。课堂上,徐老师利用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统计需求,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通过观察童心园活动图,学生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多样的记录方式,让学生强化数据统计和分类整理的过程。
唐怡云老师执教《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通过花果山猴王分桃子的具体情境引入教学。唐老师的新课环环相扣:两只小猴分一个桃、一盘桃;三只小猴分一盘桃;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层层递进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学生自然而然得知:不管有几个桃,只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四次比较,整节课丰富而有趣,学生受益匪浅。
钱岑老师执教《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教师在具体的情境下,设置了多样化的问题,从问题出发,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数据收集、分析的过程。在钱岑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据分析意识得到了充分培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展示课后,市教研员刘晓萍老师、区教研员袁凤珍老师与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进行了议课。袁凤珍老师基于新课标,从教材内容的解读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学生活动的组织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进行了精准深刻的点评,令授课老师和参与听课的青年教师如拨开云雾,受益匪浅。袁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准确把握儿童的经验基础,在数学知识和生活误区的冲突中刷新儿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的应用意义和现实价值。
市教研员刘晓萍老师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刘晓萍老师表示唐怡云老师的课具有整体性与连续性,特别是在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及时地抓住现实素材充分运用四次比较来再认识分数,完成了数量关系的抽象。刘晓萍老师对钱岑老师的课堂把控能力给予了肯定,钱老师引领学生从问题出发,体验数据收集、分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感悟到数据收集的价值,非常有利于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培养。
此次导师课活动,在两位教研员的专业指导下,青年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也意识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带着思考,乘风破浪,进行实践,方能彰显教学的生命色彩。
转自:“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