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遇见,阅读|读书,丰盈教与研的幸福样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科艺体教研组阅读分享

2023/6/14 11:21:19  阅读:91 发布者:

读书,是一种“遇见”

一本书,一个群人,一场对话

读书,是一段“行走”

一本书,一个世界,一种情怀

读书,遇见最美的自己

丰盈教与研的幸福样态

01

悦读

最美的姿态

美好时节,悦读成长。在温暖的时光里,科学、艺术、体育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读了《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一书,同享文字之美,共思教研之法,尽品悦读之乐。

02

落笔

让阅读留痕

读书留痕,笔墨生香,阅读如呼吸般自然。老师一边品读书籍,一边联系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将切实得到启发的文字进行划线,将脑海中时刻浮现的想法在书本上标注,用心去看一本书,用情与书交流。

03

摘写

启润微感悟

捧一本好书,读一个篇章,摘抄一段触碰心弦的文字,让阅读在老师的心里留下余味。老师们纷纷摘抄了《走向实证》这本书中让自身受到触动的段落。这些被写下来的文字将会默默地引领老师在日常教科研中去有方向地成长。

04

思维导图

让阅读向深处漫溯

思维导图,让经典阅读变得更有系统化。老师们在细致阅读《走向实证》一书后,根据书本的结构和内容,以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了解构与统整,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使用得淋漓尽致,在阅读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阅读理解。

05

微沙龙

一段思维碰撞的旅行

一个人读书,是沉浸、品味;一群人沙龙,则是交流、碰撞。老师们以共读《走向实证》这本书为契机,组建阅读共同体,开展微沙龙活动,让教科研的思考回归实际教学,寻找思维的共鸣。

教科研对于一线教师,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情。教科研难,难于上青天。黄教授给我们找出了难的原因:教师搞研究难,就难在准备不足、认识有误、方法不明。那如何做好教科研?一是教师应从课堂观察入手,从观察个别学生开始,二是从两个或以上学生进行对比观察,三是借助适当的理论角度提升教师课堂观察的品质。

——肖娴

《走向实证》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实证研究的具体案例,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改进建议,可以说该书将会成为我个人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开展课题研究的“引路人”。初读本书,帮助我建立了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让我有信心有底气去开展研究,我想在研究开展起来后,我也会时常翻开此书将作者的科研思路与自己着手进行的课题对照学习,将各个部分根植于真实教学情境。

——陈浩宇

作者平实的语言,让“教科研”这件事看起来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困难重重。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教学研究并非眼中那般高高在上。它其实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没那么高不可攀。如果能经常性地通过教学研究来解决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那么学生能在这样的研究中健康快乐成长起来,同时教学水平也必将随之提升,这才是最好的研究成果。  

——杨永舟

通过阅读黄建初老师的《走向实证》,我觉得受益匪浅。我们东校区的音乐研究课题是《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内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是转变心智模式的有效载体,做课题研究需要先形成研究思路,做一个系统的规划,然后阅读相关文献,最后写研究报告,得出研究结论。这个研究过程对教师的挑战性很大,而《走向实证》是为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多了指导性意见。

——骆丰

《走向实证》中写道:课堂观察的目的在于发现,一是发现他人教改实验中好的地方,二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障碍以及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我们作为青年教师,既要向榜样教师学习,更要懂得关注儿童,立足核心素养,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以儿童的视角去设计课堂,用观察后的反思收获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如此反复循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张燕

读了《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一书,有一点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文中谈到,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积累,等到真正需要用时,我们就能信手拈来。老师与孩子们之间会发生很多感人的小故事,我们要善于发现,积极记录,久而久之,这些故事都能汇集成一篇好的育人文章。

——蔡佳辉

06

共分享

一场向美而行的约会

读书时光醉人心,阅读分享共前行。老师们通过《走向实证》整本书阅读,领悟书本的精髓内涵,结合教学实践,发表阅读感见解,倾听阅读感悟,启发教科研的哲思。

07

读与写并行

写一篇学科专业论文

《走向实证》一书以案例见长,以真实的故事引出道理,指导教师如何把案例评析做成经验论文,如何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等。老师们在阅读了书本后,得到启发,通过撰写论文的实际行动来响应此次阅读活动,从理论学习走向实践。

08

读思行合一

展一节课堂教学风采

一起阅读,还至本处。老师们开展专业阅读,学习《走向实证》一书中的精髓,最终还是要将自身所学服务于日常教学与教育研究,于是,老师们纷纷通过开设市级公开课、校级公开课和组内研讨课的方式进行读思行的实践。

一支笔、一本书

从时光里捡拾故事

在对话里升腾思考

阅读

让教科研更有温度

成就教师最好的模样

转自:“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