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我们的“东方红一号”水火箭——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六年级专场)
2023/6/14 11:20:31 阅读:143 发布者:
课题组荐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类课程标准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在这类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小学北校区六年级数学跨学科组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从中国载人航天3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入手,在迎接第35届科普宣传周开幕之际,以设计制作自己的“火箭”为任务,运用“圆柱和圆锥”、“比例及正、反比例”为主要数学概念、联合科学学科技术与工程概念,在研究影响水火箭发射情况因素的复杂问题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简介
跨学科主题:创造我们的“东方红一号”水火箭
驱动问题: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在迎接第35届科普宣传周开幕之际,我校六年级学生紧跟时代主题,策划举办一场航模展演,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方红一号”水火箭。
核心概念:
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关联学科:
科学
学习过程
任务一:设计水火箭
学生通过观看载人航天纪录片了解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火箭进行深入的资料查找,运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数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为对象建模制定方案,并绘制设计图。
任务二:制作水火箭
学生选用废旧塑料瓶作为圆柱形水火箭箭体的材料,先经历观察、测量、交流活动,再进行切割,贴补,制作完成后检查水火箭的气密性,牢固性,并对水火箭进行装饰,展现小组的特色与创意。
任务三:测试水火箭
利用数学比例的知识为水火箭添加“燃料”,在观察、测量、计算的基础上往塑料瓶中加入水,瓶嘴处装上橡胶喷嘴,将水火箭装上发射台,一边打气,一边用手触摸瓶身感受充气量的大小,等到充气量充足之后,解锁发射台,发射员按下发射按钮。
任务四:评估与改进水火箭
学生通过初步的发射测试,记录了水火箭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围绕如何让水火箭飞得更高更稳定这个问题提出了多种猜想:“充气量对发射高度的影响”、“注水量对发射高度的影响”等,在提出问题后设计了探究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及时制作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改进方案后对水火箭进行修改,并再次进行了测试。
任务六:水火箭发射展演
经过多次调试、分析、改进后,水火箭的发射效果得到改善。在这样一个长程式的学习与创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得以成功运用的魅力,看到自己创造的“东方红一号”水火箭发射成功的那一刻,他们无比激动与自豪。
活动感悟
发射水火箭可太有趣了!原来数学是如此有力的工具,我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分析了水火箭飞行的状态,一下子就清晰的看到不同的注水量对飞行的影响,经过改进后使我们小组的水火箭飞得更高了!
水火箭实验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问题,例如发射水火箭时,它的飞行高度我们很难精确,这时我们就运用了数学的估算,而且估算可不是蒙,而是先计量教学楼一层的高度,再把教学楼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例如香樟树、升旗杆、飞行时只要和这些参照物进行比较就能得到数据了。
通过此次跨学科主题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科融合的力量,学生“融”学科知识,“融”学科思维,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开辟实践育人路径,让学生从“做题人”成为“做事人”。
转自:“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