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七小教共体举办研训活动
六月,骄阳似火,鲜花盛开,麦浪金黄,桃李芬芳。6月9日,富春七小录播教室里掌声不断,富春七小教共体数学期末复习研训活动火热进行中。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浙江小数掌门人——斯苗儿老师,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立峰老师,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方苏云老师和葛素儿老师,富春七小、大青小学、场口镇小、常绿镇小的全体数学老师们相聚,参加教师成长教共体研训活动——复习题研究。
主持人:赵涵菲老师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错题”的分享与探讨,推动教共体数学教师对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而提升其命题能力及课堂教学能力。此次活动先由教共体各年级代表做典型错题分析,各校老师参与研讨,斯苗儿老师及吕特、方老师、葛老师对各题目进行不同维度的点评。
一、交流互鉴
富春七小章志明老师发言
首先上场发言的是富春七小章志明老师代表六年级组数学老师发言,六年级团队精选了6题易错题,每一题从题目、题目来源、测评点、异错点、典型错例、我们的思考六个方面分析呈现,现场讨论十分激烈。
特级教师吕立峰点评
吕立峰老师:
教材只提供给我们一种解题策略,我们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学习素材价值在哪里,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课前分析教材的前因后果,课堂上把握孩子的学习起点,给孩子一根拐杖,指引他们一路前行。
浙江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点评
斯苗儿老师:
在落实难题时,我们拓展练习题是否能回归本源,把难题倒退回去简单化,让多数的孩子有能力去解决和理解,而不是把难题再深挖再做重复的题目。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既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把握重点,又要重视教学,注重学法,让学生在复习中自己去完成归纳整理的过程,感受获取数学知识的愉悦,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大青小学赵易莛老师发言
接着大青小学赵易莛老师代表五年级团队发言,她从运用数形结合、表征文字信息;对比练习题组、感受本质异同;拓展三维空间、沟通联系本质三方面分析孩子错误的原因,针对易错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斯苗儿老师:
在复习阶段该如何高效进行学习提升,可以尝试将枯燥的题海战术和老师的单一讲授进行转变,可以将课堂翻转,让学生自己讲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困点,自己分析错因,这样学生们可能会更感同身受。
复习阶段,老师要发挥班级中优等生的作用,让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对,以优带困,帮助学困生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富春七小夏萍华老师发言
夏萍华老师《动静结合:盘活核心概念的理解》为主题分享了四年级组典型错题,她从学生的作业整体共性情况入手,分析测评点,提出可操作化的课堂改进措施,得到同行老师的热烈掌声和专家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葛素儿老师点评:
聚焦根源,把握孩子的起点,把握教材的起点,把碎片化的题目整理有序,从结构化视角整合教材,加强概念的理解、应用、建模。
场口镇小曾超平老师发言
最后发言的是场口镇小曾超平老师,代表三年级老师一共整理了10题易错题,他用数据说话:每一题的正确率,错题分析、我们的思考、策略解决几方面展开交流。
二、提升引领
三个半小时的交流研讨活动接近尾声,斯老师提出:怎样提高教研的吸引力,让它成为老师们成长的福利:不是决定“谁上公开课”,而是人人参与其中。
她给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
1.利用寒假、暑假假期集体备课,把问题题目提前研究,老师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丰富习题。
2.集中的错题居高不下,错误是孩子们犯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分层教学,让兵教兵。
3.对孩子要有足够的了解,对症“开处方”。
富阳区教研员方苏云老师总结
教研员方苏云老师对本次“复习题研究”活动进行总结。她认为在期末复习的阶段,每位老师都应用心钻研题目、梳理知识点,要吃透重难点,打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进课堂前要有自己的思考,切忌拿来主义,精简题目从而减轻学生与老师的负担;应帮助孩子学会梳理,让孩子在梳理的过程中感受本册知识的重难点并查漏补缺。老师们特别要在选题、改题、讲题、点评题上下功夫。
三、参与教师感想
今天有幸参加了富春七小教共体数学组“复习题研究”活动,听了四位老师的好题分享,以及斯苗儿老师非常接地气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教师要学会思考什么是好题,好题是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学生的努力,能让大部分学生达成解决问题的数学任务,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我们要合理运用教材,把教材中的材料转化成学生自主研究的材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合理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寻找互帮互助的对象,在解放教师自身的同时,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
——场口镇小蒋洪武老师
下午我参加富春七小共同体数学教研活动,有幸与浙江小数掌门人斯老师、富阳小数引领人方老师、吕老师,葛老师以及四个学校的小伙伴聚在一起,讨论有关期末复习的话题。四位小伙伴的精彩发言,典型选题,精准对策,展现出大家对孩子的学习水平了如指掌,指导复习都是有的放矢。斯老师对于期末复习的习题,高屋建瓴提出:会选题,会讲解,会改编,会点评,让我耳目一新。例如典型题目23×(5/23-5/32)×32,平时教学时我也尝试了许多方法都不得法,斯老师引导大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畅言错误的原因,接着抛出:怎样改编一下你就会了呢?如果改成()×(5/23-5/32),你认为括号里填几你就会了?学生一定会填23乘32的积,再运用乘法分配率就能解决了。这样追根溯源的方法,让孩子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本源。今天的学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教学上敲响警钟,不能单单满足于学生会做你出的题目,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真正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我时刻都应该以学生的思考来引导课堂教学,数学教学研究之本就是学生。我不能主导学生的思维,应该试着追随他的思维,想想怎样的教学才是他们需要的,这样才能知道我应该做点什么。
——场口镇小周宽老师
复习题是巩固知识、锤炼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在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在复习课中,学生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练习。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深入挖掘,也灵活处理习题。复习中教师可以尝试对教材习题进行“再加工”,依据学情对习题进行调整、重组、拓展和补充,以促使课本习题的教学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富春七小张少蓉老师
这是一次非常接地气的培训!七小教共体的老师准备了学生常出错的题,针对学生出错的问题,斯苗儿老师睿智的以题诲师。这些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题,这类题目需要的是审题和策略的讲解,多给孩子一点审题的时间,让孩子教孩子解题的方法,比起老师一个人讲解效果会更好!另一类是比较灵活,难度大的题,老师再怎么讲解总是有学生听不懂,碰到这样的问题时,斯老师说可以降低题目的难度,给学生思考搭一个脚手架。其实一线的老师也如同学生,需要教研员时不时的来提点一下!
——富春七小方意琴老师
今天,有幸参加了七小教共体有关“复习题研究”的研讨活动。首先,四位老师带来了他们的好题分享,剖析了学生的错因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题策略。接着,与会老师们借助复习题这一媒介,聊聊自己的想法,来更好地厘清复习方向与思路。而斯苗儿老师与几位教研员的点评更是一针见血,让我们重新认识复习课要怎么上。斯老师还提到: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错因、改题编题,在课后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等策略,让学生真正去主动学习。
——大青小学董露丹老师
今天下午3个半小时的活动,有趣又有收获。看了三到六年级各个年级精心准备的好题。就像斯老师说的,在复习期间,我们要转变复习方式,不要一味地给孩子发题,做题,可以翻转过来,让孩子自己出出题,或者对于错误了比较高的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错,教师就像医生,要找到问题所在点,才能对症下“药”,我们不能看到某一题错误率高,就着急忙忙慌地跟进练习,而是要静下来,搞清楚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这是治标又治本的策略。
——富春七小谢钰群老师
本次活动邀请了区三位教研员以及浙江小数掌门人斯苗儿老师。活动从六年级好题分享到三年级的好题分享,每一位分享的老师都给我们抛出了好题,给出了学生做错的原因,找出了解题的对策,分享了一些跟进练习,斯苗儿老师和三位教研员给我们指出了意见和建议,为我们后续的复习教学带来了方向。
四年级组“动静结合,盘活核心概念的理解”四年级典型错例交流分享印象非常深刻,富春七小的夏老师从学生作业整体共性情况出发,指出了学生存在1.概念理解不深,涉及概念理解的练习,错误率普遍偏高;2.动态问题解决能力弱,融入数学运动操作的练习,错误率尤其高。接着从四年级运算律最难得乘法分配律入手,夏老师认为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借助可视化图式表征加强概念理解,借助问题情境变式设计加强概念的运用,借助形式多元的习题加强概念的建模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夏老师的报告中,夏老师是非常关注跟进的题组变式练习的以及解题策略的寻找,如在一块长方形草地中修小路,我在教学中往往只会关注一种情况(小路是长方形),而且当学生想象不出来的时候也只是口头讲讲,没有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夏老师则非常关注教学的改进,借助课件制作重视动态操作演示,重视转化前后的信息关联,夏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好题研究以及解题策略的寻找,为我们后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常绿镇小陈淑萍老师
转自:“杭州富春七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