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课 研究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设计与教学

2023/6/14 11:14:29  阅读:85 发布者:

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设计与教学

富春七小五年级数学组

设计关联学习任务,促进知识主动建构

01 教材解读

525日下午,李燕萍老师作了关于《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教材解读,李老师从基于学科逻辑,沟通算理;立足单元整体,融合算法;借助转化迁移,建构学习三个方面阐述的。作为大单元整体教学也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一、每一节课都要有让学生有思维含量,有思考的时间,能有序回答和操作。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演变--应用等过程。三、上好种子课、关键课,而生长点则让学生自主生长,真正实现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同化。四、用相同的知识点,勾连整体的内容,网络状铺开,整体性把握。

02 课堂展示

根据李燕苹老师的教材解读,525日下午,盛渺渺老师上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节课盛老师基于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前测,将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联合推进,通过三个进阶活动不断引导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即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的相加减”。

03 观点报告

在盛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之后,李杨老师作了从“计”能到“计”巧,凸显计算的一致性的观点报告。首先李老师由观点引出三个问题: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不能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起点在哪里?算法算理怎么样的?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要通分?通分得目的是什么?3.计算分数混合加减法如何让学生在熟练的“操作性”计算中有思维提升?然后李老师围绕教学前测,把握思维起点;自主研“导”,捕捉“同”化灵感;直击冲突,析辩议理;择优选材,扎实计算能力,提升计算技巧四个方面进行观点的陈述。

04老师点评

方意琴老师:

听了盛老师的《分数加减法》一课,受益匪浅。

1.前测做的很细致,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在哪里,然后高于起点展开教学!

2.图式表征,观察对比,直指计算的本质: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3.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联系,再次理解运算的一致性!

章海芳老师:

本节课盛老师先从三上的旧知引入,结合学生的前测,并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运用迁移进行探究。整节课环节清晰,习题设计有层次,最后盛老师将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进行沟联,在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

  

裘彩萍老师:

本节课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甚至是简便计算等内容整合成一节课,课的容量非常大。在前测中利用画图的方法初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即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并在此图形感知的基础上,利用算式计算判断和探究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上述过程中,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且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章志明老师:

这节课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包括了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解方程等,整节课容量很饱满。从学生课堂表现和课的后测来看,学生比较好的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点建议:在讲解分析异分母加减法时,不要采用前测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方式表征,然后通过典型方式的分析讲解,从而理解异分母加减法为什么要化成同分母计算的算理,这样的素材才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也更贴近课堂!

夏萍华老师:

盛老师基于教材整体分析和学生前测情况分析整合设计了“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将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联合推进,通过三个进阶活动不断引导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第一层次是在同分母分数计算中落实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质是:计算时相同分数单位个数相加或相减;第二层次是在“同”与“异”勾连、转化中让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式明白统一分数单位的目的和本质,诠释计算的本质就是推理;最后一个层次是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对比联结,实现从数的计算到量的计算的沟通,从而感悟加减法运算的一致性。

转自:“杭州富春七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