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程建设|信息科技课程发展与教学创新

2023/6/14 10:02:44  阅读:95 发布者:

信息科技课程

发展与教学创新

我校一直致力于信息科技课程的发展和教学创新,近年来我校信息技术教师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规范,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以“编程教学”为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随着2022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颁布实施,老师们也在积极地探索由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课程的转变,努力将新课标理念在课堂中落实。

课程发展概况

我校的信息科技课程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探索阶段、完善阶段和发展阶段。

2017年参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始信息课程校本化探索,开设了scratch3D打印课程,注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2018-2021年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逐步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信息课程体系,明确了各学段学生培养目标,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

2022年起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探索信息科技课程开展,完善社团建设。课程体现“科”与“技”并重,研究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课程教学创新

1.教学内容创新

原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以办公软件WordPPT等内容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选择了不同的编程软件,开展教学活动。

学校较早的引入了Scratch图形化编程和智能硬件Micro:bit编程课程,图形化编程简单生动,智能硬件编程直观便于理解,这使得学生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之初就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对于较为成熟的图形化编程内容,我们精心选择典型案例,包括数字故事、互动游戏、智能仿真等多个不同的案例,使学生在发展兴趣的基础上落实能力。之后我们在高年级开展了CodeMonkey平台普及代码编程,通过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学生可以轻松的分析问题,梳理逻辑关系,阐述算法流程,并无障碍的使用全英文代码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此外,我们还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先后开设了无电脑编程、Arduino编程、Python编程和信息学C++编程等社团课程。

2.教学形式创新

在智能硬件编程教学中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学习形式,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教程,完成简单案例,通过答疑辅导学会使用传感器,制作具有创意的智能作品。在图形化编程教学中尝试使用英文学习卡的方式开展编程教学活动,从课堂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通过几次课的辅导就能较好的形成利用学习卡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代码编程教学活动中,使用网络在线平台学习,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能够通过软件平台给出即时反馈,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3.教学活动创新

我们对于原有的信息技术课内容进行整合,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和学校的活动进行整合,如对word软件的学习就与学校足球节活动一起,组织学生开展了海报设计。3D打印课与学校电影节活动结合,让学生开展电影节奖杯的设计。这样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校连续多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编程一小时”活动,学生在学校体验了微软“小冰”现场作诗,并在小冰的带领下进行了“不插电的计算机游戏”活动。

学校连续多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编程一小时”活动,学生在学校体验了微软“小冰”现场作诗,并在小冰的带领下进行了“不插电的计算机游戏”活动。

新课程实践探索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学科课标颁布,信息课程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老师们开展大胆的创新与实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探索跨学科主题课程。

《数码编织》将信息课与劳动课相结合,将编程软件作为设计软件,通过编写程序设计编织图案,学生在劳动课上亲手将自己设计的图案使用针线编织出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程序的理解。

《使用继电器改造》和《材料导热研究》都是对新课标“过程与控制”领域的探索,一个主题是基于工程方向,一个主题是基于科学方向,两个主题都是借助智能硬件开展教学活动,落实过程与控制模块的教学目标。

信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育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工作,信息科技课程发展与教学创新是不断演化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会继续不断探索和尝试更适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好地适应技术与社会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新需求、新挑战。

转自:“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