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双减”下的心本课堂】共研共进,共促成长——5月份课堂观察“课堂现场”集锦

2023/6/14 9:56:45  阅读:132 发布者:

01

中语组

陈玉绳

理解感悟与表达品悟形成一体,循序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聚焦问题

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都是我们的好友。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衔接紧密、自然,三篇课文也好,课后习题、阅读链接、交流平台这些助学系统也好,都是围绕着这个基点展开。而作为第三篇精读课文的《白鹅》,不仅要求学生围绕“高傲”细读体会,品味情感,更要发现它表达上的奥秘,理解感悟与表达品悟形成一体,循序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亮点评述

思维场: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同文体的文本,在体裁选择,结构方式,表述方式,语言风格方面也不同。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言语个性和言语智慧。课堂上陈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后,在体会白鹅的叫声时,教师先是从四个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入手,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再发挥想象,让学生尝试翻译白鹅在说什么,感受这三个词语的细微区别,从而借助言语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这真是一只高傲且霸道的白鹅。接着陈老师在品析重点句子上别具匠心,她先引导学生思考:“凡有、必然、甚至、也”这些词语能否删掉,体会白鹅高傲的程度,感受作者语言的智慧,接着紧扣白鹅和狗的对比,边读边想象白鹅看守门户的场景,学生立刻发现鹅叫声的高傲,并不是骄傲自大,而是它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看守门户的表现,这种表面上看上去是批评与指责的语言,实际是表达一种喜爱之情,从而读出作者心中对白鹅的欣赏,无痕中通过思维的碰撞领悟了作者的表达密码。

交往场:

     本节课由扶到放,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白鹅步态、吃相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课文情境去自主表达感悟。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互评,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老师也能适当点拨,实现师生共话,如在品读步态环节,陈老师不仅出示了净角的资料介绍,而且通过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鼓励学生即兴上台表演,让学生获得切实的体验,这样鹅的傲慢形象就更加丰满了。陈老师以学生为本,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多元感悟,使这节课更扎实更有效,更具语文味。

情感场:

文章虽然句句表现白鹅的高傲,学生通过文本的品读,却在作者细腻的描写、诙谐幽默的语言中感受到了他对白鹅的喜爱。在此情感基础上,陈老师相机拓展《鹅》的原文、作者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鹅不仅仅是一只动物,而是丰子恺先生的玩伴、朋友、亲人,是他生命在最重要的部分。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继而因此而生。

观察员:李美霞 陈雄

02

高语组

刘佳程

由《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到《骆驼祥子》,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聚焦问题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自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刘佳程老师,在课堂上,由课文到整本书,带大家走进并了解了《骆驼祥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亮点评述

思维场

课上,刘佳程老师准备了大量材料将学生带入了当时那个时代,自然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刘老师在课上运用朗读、对比阅读等多种方式,不断引导学生用词语概括自己对那个时代,对书中人物命运的所思所想,领着学生的思维走向更深处。这是我们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力求做到的,在教一篇课文时,不仅仅停留于文本内容,而更应该引领学生与文本后的作者对话,与那个时代同呼吸、同感受。帮助学生更深地去理解作品。

交往场

刘佳程老师的课堂氛围十分轻松、愉悦,她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似乎是在和朋友般的放松闲谈,在对话中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在交流中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在谈到“趣读法”时,刘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读《基督山伯爵》的故事,以自己的经历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讲到记录法时,刘老师分享了自己班上孩子的素材本,启发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累积习作素材。总而言之,刘老师这节课,看似平淡,却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带着学生进入他设置好的品读流程,让学生由阅读到“悦”读。如果说课中能多一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就更好了。

情感场

课中,刘老师在人物描写中调动情感,通过一组人物描写的句子,引导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然后在对比描写中激发,最后在对比提炼中深化,在总结感受中升华。

情感在阅读方法中流动,刘老师跟学生讲“深读法”,孩子们在“作者的生平”中触动,在“时代背景”中沉思,在

的直观感受中强化情感体验。

学生在了解“创作的过程”中激趣,在同学的“创作素材”中创趣,在“悦读”中感受“京味”“民生”,情感在思考与交流中碰撞激荡。

观察员:邓晓倩 高武姜

03

低数组

周燕萍

平板课堂,促进思维碰撞

聚焦问题

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中,本节课周老师都巧妙地、逐步深入地组织学生看、读、听、拨、算、估等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进而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数感。周老师利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疯狂动物城”引入课题,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积极参与。在后面的实践中,周老师让学生借助平板活动实践,自主探究,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数的组成。在对数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周老师利用数豆子,估豆子的形式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活实际中数的多少,充分培养孩子们的数感。

亮点评述

交往场

在教学中,周老师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能流畅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所学知识,同时借助平板帮助学生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思维场

在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千”的产生过程中,体会到“千位”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进一步加深对各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让孩子在平板上分别利用小棒、方块和计数器等不同的方式表示,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孩子们从各种直观角度学习、认识数的本质、了解数的组成。

情感场

整节课的学习中,周老师就以朱迪不仅聪明、勇敢。而且还有毅力为契机,暗示学生要做个出色的学习者,并会施以奖励,整堂课,周老师都在鼓励表扬学生,激励学生学习,发给出色学生小奖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促使整堂课学习氛围热烈,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观察员:旷兰 涂书琴

04

音乐组

张叶妮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轮唱的快乐。

聚焦问题

《老爷爷赶鹅》是一首二声部的罗马尼亚儿童歌曲,情绪活泼轻快。歌词采用了叙事体呈现,讲述了老爷爷赶鹅进程的故事,情节幽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堂课就是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二声部轮唱。

亮点评述

交往场:

在新课导入时,先让孩子们复习一遍之前学过的歌曲《咏鹅》,从而导出“鹅”以及老爷爷,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帮助老爷爷赶鹅进程,在故事中学会老爷爷赶鹅的两条节奏型“4\2X XX | X 0 | X XX | XX X ||”和“4\2X 0 | XX X | X 0 | XX X ||”,并且将两条节奏进行双声部合唱。

思维场:

同学们学会两条口令之后,便帮助老爷爷赶鹅进城了。这时便让学们认真聆听歌曲,讲一讲发生在集市上有趣的故事,并学唱歌曲。然后便让孩子们自导自演,讲故事活灵活现的表演出来,模仿老爷爷和老大哥。

情感场:

歌曲的难点部分是轮唱的学习,在学习轮唱之前就已经让学生分组演唱表演,在进行轮唱的练习。在课堂上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及多种形式反复多练,最后学生便能让二声部轮唱初步和谐了。最后的四个节奏乐句较为负责,通过“赶鹅”的吆喝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反复练习!最后,孩子们富有表情的欢快的将歌曲完整的表演了出来。

观察员:唐艺 黄海燕

05

美术组

张雯欣

 小蜗牛,大梦想!

聚焦问题

526日周五第一节课,张雯欣老师在2114班带我们一起走进《小蜗牛慢慢爬》,让孩子们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种下“设计”的意识种子,激发对自然的探索与研究精神。

亮点评述

情感场:

课堂情境以张老师邀请的小客人开始,随着“咚咚咚”小客人的敲门声,学生的注意力瞬间被课堂吸引,同学们认识了小客人漫漫——蜗牛先生,听了漫漫的讲述同学们都想制作更多的小蜗牛帮他一起完成环游世界的梦想。

思维场:

在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时,张老师巧用前面的情境贯穿以小客人漫漫精致的衣橱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这些花纹之间在色彩、大小、方向、图形方面重复变化的规律,让学生能简易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表达方式,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张老师也是以漫漫的服装破洞了学生填补的形式,同学们踊跃举手,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次的制作过程,张老师用了一个神秘的道具来固定螺旋形的蜗牛外壳,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跃跃欲试,都想尝试用新工具回形针来制作小蜗牛的外壳,看着孩子们积极探索、即使卷错了也重新再来的样子,不正是小蜗牛即使爬的很慢,但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吗

交往场:

在引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张老师让同学们猜一猜小客人漫漫的性格与梦想,同学们通过漫漫外壳上向日葵的花纹猜想,他是一只阳光、开朗的小蜗牛。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尽情的表达:我的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小蜗牛,她喜欢森林和大树;我的是一个有军事梦想的小蜗牛,他喜欢坦克和火箭;我的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小蜗牛,他最爱算术题……最后,黑板的大树上贴满了同学们制作的有梦想的小蜗牛。

观察员:姜岸 黄云

06

综合组

柯慧凌

拥抱未来教育,探索人脸识别

聚焦问题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体验过相关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具有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产品或应用的使用经历,如学校门口的闸机刷脸进校园、家里的智能门锁等,但对识别的过程和原理并不清楚。因此,柯老师本课设计了多个体验活动,以腾讯AI体验中心的人脸识别验证实验为工具,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运用iPad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够理解人脸识别的过程不仅仅停留在体验的表面上,还能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激发他们对这项技术的兴趣。

亮点评述

思维场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体验式认知为途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学生任务、学习单等,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浅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通过AI体验,理解人脸识别的含义,理解人脸识别背后的基本原理,通过多人的人脸输入、检测和结果的反馈,探讨影响人脸识别的因素,通过讨论与探究,培养学生采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交往场

柯老师在这节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探究,学生完成了人脸识别的原理验证实验,理解了人脸识别的过程。柯老师也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设问,帮助学生抓住本课的重难点。

情感场

本课在设计时特别关注给予学生进行人脸识别体验的

素材的选择,并运用视频及

介绍了“天网”系统追踪罪犯,人脸系统帮助失踪儿童等,激励学生为科技、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教师还介绍了人脸识别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智育与德育并重。

观察员:夏娟 卢桂容

07

英语组

石雨薇

巧设真实情境,体验活跃课堂

聚焦问题

本课授课内容为绘本《I am a witch.》, 石雨薇老师化身神奇的女巫,利用“咒语”教学,带领孩子们在梦幻的语言环境中,领会Ww字母的发音,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体验和表达,培养了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大量自然拼读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亮点评述

交流场:

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学生能根据教师指令做出正确的回应,及时跟读操练或者模仿、表演。雨薇老师声情并茂,能够带动学生进入情境,参与活动和练习听说。课堂后面总结部分,可以采取师生集体表演的模式,整体互动,老师当女巫,所有同学变身,集体操练,使基础较弱的孩子也能充分参与课堂。

思维场:

雨薇老师在导入部分,把旧知kingred BenFrank 等人物与新知“I want to be...”结合,构建新知与旧知结合的思维场,并且设置“make a wish”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情感场:

童话是低年级孩子乐此不疲的主题,为了让学生更有体验感,石老师巧设情境利用“咒语”将零散的内容板块巧妙串联,实现学生沉浸式学习。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生进行了大量自然拼读字母发音的练习,拼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育人目标的实现更显自然。

观察员:蒋群 邹沛玲

转自:“岳麓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