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颗初心,探数学教学的曲径通幽。在奇思妙想的数学世界里,在才思轻扬的数学课堂中,共赏数学之美,共探数学之妙,共品数学之魂,共追数学之旅。
5月,中数组按照学校心本课堂“3+N”式一月一品研修范式,对《年月日》进行了一次全面且深刻的研修活动。
教材课标分析
《年月日》是属于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年、月、日的知识属于“常见的量”部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是:“认识年月日, 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
教材关注学生对已有经验的把握,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教材的编排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足够的时空中去建构知识,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填表、对比等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年、月、日的含义和关系。教材还介绍了区分大小月的拳头记忆法和歌诀,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情分析
活动主题确定后,肖诗意老师开始调查学情,设计了5个问题以前测单的形式,对三年级100个学生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发现,100%的孩子知道时间单位年、月、日,97%的孩子知道一年有12个月,但对一年或一月有多少天,能够准确表述的孩子不到一半,而最后一题,“关于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你想了解些什么?”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想了解时间单位为什么会有年月日,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提问为什么有的月是31天或30天,2月是28天等。所以年月日作为时间单位的来历和大小月的由来是大部分学生心中的疑惑也是学生本节课必须要掌握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年、月、日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一些基本知识,将学生原有的一些零碎的知识梳理成系统的知识。
课堂展示
有了学情和课标的支撑,彭晓倩老师作为执教者进行了本节课的课例展示。在教学中,彭晓倩老师以年、月、日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通过让学生观察、记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了大月、小月、特殊月,并通过左拳记忆法、歌谣、游戏等方法识记大、小月。
研讨过程、设计调整
第一次课例展示后,我们备课组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课程流程有层次且重难点突出。只存在一些细节需要加以调整,一是练习单的问题建议更开放,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发散思维;二是去掉不便操作的万年历和的加强游戏的趣味性。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通过试教-调整-再试教-再调整的方式,最终彭老师呈现了非常精彩的一堂课。
三个场域评课
思维场:
彭晓倩老师对教材能够认真钻研,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并能围绕重点设计教学方案,注重知识的点拨探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无疑是一次创造思维能力的锻炼。对教学难点,能够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增强学生的记忆。
交往场:
整节课都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其中彭晓倩老师组织大家通过观察、记录、对比年历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识点,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这一知识。彭老师还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情感场:
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环节,让同学判断“屏幕中出现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是大月就拍拍手,是小月就挥挥手,以及“真假身份证”、“生日猜猜看”来巩固刚学完的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知识。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不只及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对学习充溢着无限的兴趣。课堂尾声彭晓倩老师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最特别的一天,如看到彩虹的“彩虹日”、交到朋友的“好友日”......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主评人评课
朱敏老师作为主评人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朱老师肯定了这节课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尊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是“时、分、秒”知识的延续。所以彭老师从年月日时分秒导入,让学生将时间单位串联起来,进一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究新知作好准备。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体现新课标育人理念
本节课穿插了天文学的知识,古罗马的故事,以此来丰富学生对于年月日的全面了解,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有机融合,这也正符合新课标理念———学科之间的融合,体现了以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育人理念。
三、作业设计趣味性浓,层次感分明
整堂课引导学生采用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识记大、小月及特殊月,孩子们兴趣盎然,尤其是巩固练习设计的“希沃小游戏”,“真假身份证”,“生日猜猜猜”,极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所学知识。本节课设计的练习也有梯度,层层递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整堂课彭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年历卡,鼓励孩子大胆说,积极思考,发现探究新知,老师给学生创造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去交流,让孩子们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发现、分析、整理出年月日之间的进率,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主题研修活动反馈单、总结表
综合中数组老师对《年月日》这一课的想法和建议,组内完成了本次主题研修活动反馈单,奉丹东老师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了总结。本次教研活动,使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研讨,并在主动参与中自主发展、在沟通互动中快乐成长,呈现了教研的主题思想和整体性的教育价值。
转自:“岳麓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