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共读(六)
夏雨蒙蒙送凉意,线上声声有知音。5月26日上午八点,工作室成员再次齐聚云端,共读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第十章。本次共读由经开区实验中学的王盈鑫老师担当领读,工作室主持人樊战杰老师做了重点内容圈读。
王盈鑫,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两次、省市区级优质课奖项十余次,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
高新行知中学 呼赛平
今天通过对第九章:第四学段(1~9年级)课程内容的解读,主要有以下收获:
1. 由于本学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情绪波动性大,可塑性强,因此课标在第四阶段主要设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五个主题框架内容,并通过主题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真实的社会情境角度进行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
2. 在本章节中,针对每一个主题教育又进行了小主题的拆分讲解,并给出具体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给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提供了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帮助。比如:在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中,给出可参考的议题“改革开放铸就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同时还给出可参考的活动形式,比如:举办主题班会或展览、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团队会活动等。
经开六中 彭艳霞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九章的学习,我们系统学习了(7~9年级)第四学段的各个模块儿,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认识青春期,正确对待两性关系,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正好对接七年级下册相关知识。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人的社会性存在,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从全方位引导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法治教育主题”从法治道路,习近平法治思想,树立宪法意识,再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四个制度的保障,给学生展现出一个完备的法治教育体系,学生通过学习,能从系统体系中认识到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并明白青少年在法治中国教育中的责任与担当!明白自己的所有所为要合法合规,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必定会成长为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好公民;
“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伟大建党精神,明白中华民族如何在党的领导下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学生通过对党的奋斗历程的学习,红色革命精神的洗礼,明白青少年要结果革命先辈的接力棒,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感!
经开外语 王瑞雪
今天通过对第九章:第四学段(1~9年级)课程内容的解读,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更加系统的学习了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包括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通过学习相关内容、教学提示和相关解读,了解每一个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和教材实施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根据第四学段课程内容,梳理教材。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萌发了根据这五个主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树立和归类的想法,整体把握教材内容,通过梳理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学情和课程的实施,不断提升自己对教材的把控,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主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郑东新区思贤学校 朱凤娟
通过今天的共读,我知道道法学科任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辨识与判断、阐释与论证、探究与建构三个方面。对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命题过程中要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它是可以观测的;第二:它必须是关键的行为表现,反映某个核心素养的水平。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相融合体现学习逻辑。
经开六中 彭艳霞
通过今天共读的《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第十章内容,收获颇丰:
第一,解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可以观测的行为表现,衡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成效,不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人”和“育人”的效果,这正是道德与法治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体现出思想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第二,在教学中的变化,教材编写应该把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融合,通过“人”与“生活情境”的长期博弈和实践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实际行为表现实现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一点在我们学科的试题和中考试题导向中已经体现明显,试题不再有标准答案,而更多是开放型试题,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真实体现,言之有理即可,这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的中考指挥棒会直接促使我们的课堂改革,我们的课堂需要真实情景探究背景,需要真探究,真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最好是现在急需解决的真实问题,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有多种声音,这样的教学是接地气的,能直接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再是以往教学中的高分低能现象。当然了,最后是能多一些现场实践课更好,因为学生缺乏生活实践阅历,限制了他们真实解决问题的想象力!
第三,这样的教学导向,对我们学科的质量测评提出了很大挑战,既然没有标准答案,那该如何检测这门学科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明确如何读懂“学业质量标准”与如何实施“考试命题标准”,二者虽然有密切关系,但并不是一回事。“学业质量标准”,关注凭什么命题、为什么命题、命什么题,主要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而“考试命题标准”关注具体体型,分值结构比例、命题原则、阅卷依据、为什么判分、给多少分、主要回答怎么考,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学业质量标准是制定评价测试标准的根据。从核心素养到学业质量标准、考试命题标准、再到评分标准,这个过程可以视为核心素养逐步具体化的过程。是核心素养在特定情形下的具体行为表现。是可以通过这些过程来检测我们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成效的。
经开十一学校 王露露
今天的共读内容主要是关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解读。经验告诉我们,课改的权威在于课标,课标的权威在于学业质量,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此次学业质量标准是本次课改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一新事物,把握好学业质量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定位,培养科学的学业质量观。
经开五中 丁丽
今天共读的内容是第十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解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学业质量基于核心素养,是在完成某一阶段的课程内容学习之后核心素养实际达到的水平,反映课程目标和学业要求的达成度。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如何用好学业质量标准,开展学业质量评价,是使用学业质量标准的关键。这就促使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一学--评”一致性,坚持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开展体验式、议题式等教学活动和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学生的行知体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九龙学校 王一帆
第十章解读学业质量,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学业质量标准。最印象深刻的观点是衡量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和学业质量水平,依据是“行为表现”而不是“答案”。课标关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表述中,对学生的行为要求能够做到具体化,所以在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具体化以及可达成性,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的评价。核心素养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科表现。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学习也在督促自己不能完全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九十六中 许飞
今天共读第十章解读学业质量,更加清楚优秀的学业质量标准的特点:明确、管用、好用、能管好考试评价。衡量学生学习成效不仅要看学生的学科知识(辨识与判断、阐释与论证)等认知层面的掌握,也要行为表现(探究与建构)等实践方面的掌握。
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那就需要通过真实情境,有效设问达成这些目的。初中阶段是简单常见情境,高中阶段就会涉及新颖复杂的情境。在思政一体化的背景下,了解高中教材,研究高中试卷,研究高中考试情境及问题设计,能更好的实现学业质量标准情境结构化,学科知识结构化。
经开外语 王瑞雪
本次共读学习了第十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解读,通过学习对学科学业质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学业质量标准和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考试命题标准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初中思政课教师,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现在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学业质量标准,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不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而学业质量标准就是描述课程知识的内化与外化程度,尤其是外化程度。无论是衡量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还是衡量学业质量水平,所依据的判别对象、显示水平的根据都是“行为表现”,而不是“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更要重视学科素养的培育,重视试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开实验中学 张利军
本次共读学习了第十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解读,通过学习对学科学业质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学业质量标准和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考试命题标准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初中思政课教师,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课堂的设计应该给予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运用,需要学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感悟情境中人物的情感感受,并有条理的理性的分析问题,科学智慧的解决问题。课标学业质量标准的解读,告知了我们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次共读,大家对学业质量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厘清了核心素养逐步具体化的过程,对今后的考试评价方向有了更多的洞察,也必将对大家科学的考试备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转自:“樊战杰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