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一零七):
谦虚是学问的底色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6年9月15日,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同志强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956年11月12日,适逢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说孙中山先生注意研究中国历史的情况、当前社会情况和外国的情况,“是一个谦虚的人”。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导写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谦虚”。材料第一段由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开幕词引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材为第二段是毛泽东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时,对孙中先生进行评价,说他“是一个谦虚的人”。从这两段材料可以看出中心话题为“谦虚”。
“谦虚”是一个老话题,相对简单,写作者也容易有话说。谦虚指的就是虚心,不自大,不自满,永远认为自己有不足。我们可以由此拓展,想到一些相关的名言,比如“满招损,谦得益”“不满是向上的车轮”等;我们还可以联想到自然界当中,那些沉甸甸的稻穗总是低着头,那些满载的船总是平稳前行等;我们还可以想到人类,从个体到集体也都是同样的道理。古往今来,有很多人是因为谦虚而获得伟大的成不,比如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因为他的谦虚,所以他才有伟大的成就。正比如在《伶官传序》中,李存勖的灭国也不得不说是骄傲的结果。历史上因为骄傲而失败的例子太多太多,包括吴王夫差、西楚霸王项羽等。
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表达对谦虚或自满、骄傲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正反对比也可以论点或论据并列。同时为了表达的严密,我们也要注意谦虚与自卑的区别,或者是骄傲与自信的区别等。
具体写作时,可以在首段表明观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主体可以正反对比,正面列举一些事例,从而证明谦虚使人进步;反面也也可更举事例,从而证明骄傲使人落后。最后,再照应开篇即可。
参考立意
1.满招损,谦受益。
2.谦虚使人进步。
3.谦虚会助人向上。
佳作示范
谦虚是学问的底色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智慧超群,而且做人低调,异常谦虚,他的名言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从苏格拉底的话语中,我们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就在于时时谦虚,处处恭谨,不与他人争锋,不以学问家自居。
是啊,只有谦虚恭谨,甘居下位,才能孜孜不息,锲而不舍,才能夙兴夜寐,尽心竭力,才能永保进取姿态,摩顶削踵地努力奋斗;而骄矜傲慢,不可一世,则永远是做学问者的大敌。
宋代学者谢良佐,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在和老师分别一年之后,他去拜见老师程颐,程颐说:“分别又一年了,你这一年在学问方面下了什么功夫?”谢良佐回答说:“也只是去掉一个‘矜’字。”程颐说:“是什么缘故呢?”谢良佐说:“因为仔细检点起来,所有的问题和毛病都是出在这里的。如果能够克服了这一个大缺点,就能够有上进之处。”程颐点头表示赞许,借机向在座的其他学生说:“这个人做学问,能恳切地求教,切近地思考。”
从谢良佐“也只是去掉一个‘矜’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他的谦虚低调,只有身处学问之境者,才能明白谢良佐已经克服了自身骄矜,这将是他在做学问路上迈出的最大一步。
著名画家齐白石在北平艺专任教时,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谢时尼画的一幅《梅鸡》的画,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就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张画太有味道了,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好吗?”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拿出自己的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的好不好?”
作为一代大家,齐白石能放下架子,临摹自己学生的《梅鸡》图,可谓躬身谦让,“礼贤下士”了,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泰斗大师的谦虚精神。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兼任省立厦门中学数学教师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的悬赏题目来为难他,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没过两天,他向学生详细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直到那个学生弄懂为止。接着他又说:“闽南有句老话‘只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先生’,我现在虽然是教你们,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身为一代化学大家,对于学生的刁难一无介意,且异常谦虚地认为“只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先生”、“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面对卢嘉锡先生其人其言,我一下想到的是梭诺尔之那句话“最丰满最好之稻穗,便最贴近地面”。
是啊,“谦虚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重温苏格拉底这句话,我们更坚信了谦虚是学问的底色。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