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一零六):于烈火中升华,于磨砺中借力

2023/6/8 17:04:33  阅读:84 发布者:

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一零六):

于烈火中升华,于磨砺中借力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也有人认为并不尽然。对此,你有哪些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导写

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也有人认为并不尽然。这是一则蕴含思辨关系的作文命题。“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非此即彼,二者平列,既无转折意味,也不选择可能。这句话包括两层含义:

1.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对此我们可以持不同态度。

1)否定态度:他人逼迫的内涵是他人的压力、环境的内卷,被这些裹挟被迫前行。被别人逼迫,极易陷入精神内耗;而这样的推力一旦消失,自己前进的动力也就没有了,最终可能沦为躺平摆烂之流。

2)辩证看待:别人的逼迫是外力、推力、助力,对自己的发展可以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如美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倒逼华为公司自主研发芯片,转型升级。

2.真正的优秀是自己和自己死磕。对此我们也可以持不同态度。

1)肯定态度:“和自己死磕”的内涵是自己与自己对抗,是自我追求和自我鞭策,是对实现梦想的渴求,是与困境对抗到底,绝不退缩,永不屈服。

2)辩证看待“死磕”:死磕有其积极意义,但有时死磕也代表着钻牛角尖,心怀执念,或者固守僵化,不知变通,这样的死磕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参考立意  

(一定要围绕这两个核心概念写,偷换话题,算三等。)

1.否认别人的逼迫,肯定在于自己和自己死磕。

2.不否认别人的逼迫,但是更在于自己和自己死磕。

【评分标准】 建议切入分45

一等(60--51):对这句话有鲜明的态度,论证有思辨性,观点内涵分析透彻,论证深刻有层次,论据准确、丰富、多样,语言表达水平高。

二等上(50-46):对这句话有鲜明的态度,论证有思辨性,观点内涵分析比较透彻,论证条理清晰,论据比较具体充实,语言表达流畅。

二等下(45--42):缺少思辨力,论证时只写死磕一个方面,不能兼顾死磕和逼迫的对举关系;或者不能辩证分析死磕。论证条理清晰,论据比较具体充实,语言表达较流畅。

三等(41--36):缺少思辨力,行文时缺少分析论证,论证缺少条理,论据不充实,语言表达不流畅。

四等(35--20):文章由材料引入,但较多篇幅与材料无关;或者内容基本符合写作要求,但文章不完整(400-600字);三观不正的文章。

五等(19-0):残篇(400字以下)、套作、抄袭试卷其他选文。

扣分项:

错别字:错一个字扣1分,上不封顶。

书写:潦草,扣2分;难看,扣3分。

题目:没有题目,扣2分。

字数:不足400字,20分以下;不足600字,30分以下;满600字,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抄袭:抄袭阅读内容的,抄袭400字的,20分以下;抄袭600字的,10分以下;抄袭800字的,0分。

【补充说明】

1.关于偷换概念:完全不提他人逼迫和自己死磕,换成加持、支持、指点、引领、凭借、自律、自强、磨砺、努力、拼搏,属于偷换概念;或者只在开头提了一下他人逼迫和自己死磕却不做分析,以下行文转换成这些词语的,也属于偷换概念。

2.对于“死磕”和“逼”两个词的阐释,只要学生行文中给予阐释界定,然后以自选的关键词论证下去,就不算偷换概念。譬如,学生写“死磕”就是对自我的严格约束和要求,是强烈自律精神的体现,如此论证下去不是偷换概念。

3.如果学生反复提“死磕”“逼”,但在具体阐释和举例时没有正确扣这两个词的内涵,错误理解成了要有梦想,他人的陪伴鼓励之类的,应该算符合题意但理解有偏差,二类打分。

4.一类上的作文:论证否认别人的逼迫,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其内涵,阐释原因并举例论证,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分论点进行分析才行,不是简单一提就行。

5.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我们稍微放宽一下标准:如果对他人逼迫没有做比较充分的分析论证,而死磕论证的比较具体充分,例证丰富贴切,表达得好,可以打到50分。

 

佳作示范

于烈火中升华,于磨砺中借力

倘若把优秀比作一把宝剑的铸就,逼迫即于烈火中的烧制,而死磕为一次又一次的打磨,吾辈需将烈火转化为内生动力,将借烈火之力潜心打磨,方可成就自身之英气。

源古溯今,“逼迫”的力量不可忽视,若无家长之“逼迫”,何来无数有才之青年?若无村民信任危机的逼迫,杨宁何以探得致富之路?若无列强打开国门之逼迫,中国又何以向世界敞开怀抱?诚然,有了逼迫的压力,才激发了内生的动力,但若没有将其成功转化,青年是否会失去朝气?杨宁是否会抽身走人?国家是否会动荡灭亡?由是观之,化逼迫为内力,适度的施压是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的。但,世殊事异,时代的大潮奔涌向前,倘若仅将逼迫视作唯一手段,而忽视了个人与环境相互渗透与弥合的作用,是否会呈得太过粗野与鄙吝呢?个人的努力是否也沦为了仅剩消极意义的说辞呢?

因而,在成功与优秀的道路上,与自己“死磕”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种事不罢休不放弃的坚毅,是立于励风中的松柏,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时代洪流英勇搏斗的我们。揆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于书;酌今,当代名家路遥行走于贫困黄土之间,奋发求学;又有林清玄不甘贫苦、立志成材。他们生动地诠释了与命运和自己的斗争。如今五风十雨,国泰民安,我们或许不再苦于无饭无书之贫苦,但你是否在该学习的时候与自己的懒情死磕?是否在冷漠的人际关系中与自私自利死磕,点燃人心的温暖?又是否在无人之处与自己的懈怠放纵死磕,做到君子恒其独?只有如此,我们方能朝优秀前进。

当然,死磕不是一味地消耗自己,打压自己,我们应善于借助外力,或是逼迫之火,或是”舆马舟楫”决不做那不听劝的骑驾之人,一路向北,与自己死磕,终无法到达目的地,而要做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做到有效“死磕”。所以,真正的优秀一方面需要我们将逼迫转化为自己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更需我们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死磕”方法。借外力而发内力,一借一发,方得成功。

愿我们青年一代,身负朝气,在逼迫之烈火中找寻动力,方得以升华:在磨砺死磕中,找寻恰当方法,方立得脚跟。于是乎,我们便能以青春之种子,构出雨林蓬勃,散出花香幽径。点缀国之芳序,国之馨宁。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