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过关检测(四)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点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典例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网上搜索,会找到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功能饮料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功能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喝功能饮料有生命危险”等等。① ,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
有研究报道发现,功能饮料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确,每天摄入适量的咖啡因② 。根据推荐摄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300毫克。③ ,反而容易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另外,也不能说咖啡因是功能饮料带来威胁的唯一原因,除了咖啡因,一般的能量饮料中还含有很多其它的成分,据报道,对这些成分安全性的研究目前还不够。
因此,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对功能饮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但是如果不是实在需要,还是尽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饮料。
1.下列句子中的“实在”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实在”,语意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
B.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C.他名义上是个大学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
D.他匆忙上岸,竟不曾说真姓名与实在的住处。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B
2.①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②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 ③但如果摄入太多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词语含义的能力。画线句子处的“实在”是确实,的确的意思。A.具体而切实。B.确实,的确。与例句相同。C.其实。D.真实,不虚假。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上文列举的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可以总结出“各有各的说法”,后文提到“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入的应是表转折关系的分句。因此可填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第②空,根据上文“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以及本句承接上文说法的“的确”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写摄入适量咖啡因的效果,可填写与提振精神有关的内容。可以填: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③根据上文“适量”“安全摄入量”等字眼及下文“反而容易导致”的不良后果,可以推断出填写的内容应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因此可填入如“但如果摄入太多”等类似意思的语句。
【名师指路】
解答补写句子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明话题。理解整个语段内容,这是解题的前提。如果对整个语段不理解,答题时就会答非所问。填写的句子要统一在整个语段的意思之中。
第二步,以句末标点为界,知句意。以句末标点(句号、感叹号、问号)为界限,界定句数,进而准确理解句意,基本上语段每句话都是一层,每层都有相对完整的意思。
第三步,根据上下文,定内容。注意分析上下文中的提示性语句,这是填写内容的根据和来源。从照应的角度看,填写的语句就是从这些提示性语句中推导出来的。
第四步,关注细节,补句子。注意检查修改,拟出初稿,放回原文读一下,尽量做到语意连贯、吻合,更要用语准确;要做到语意对、答案美。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天气渐热,日头越来越猛,① 。走在夏日街头,堪称一场“防晒装备大赏”:防晒伞、遮阳帽、墨镜、冰袖、防晒衫、长度到脚踝的防晒外套……不同部位严防死守,出门后不给紫外线一丝可乘之机。防晒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需求。不仅人们发现过度日晒容易导致变黑,皮肤还会加速光老化,还可能铸就光敏性皮炎等与日晒相关的疾病。加之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防晒科普”“防晒对比”,不断强化着人们的防晒意识。如今,防晒在实用价值之外,② ,已然和美白、抗衰老等画上了等号,特别在年轻女性中拥趸无数。相比防晒霜要补涂和卸妆的麻烦,穿戴型的物理防晒在今年更为流行。所谓的物理防晒是,是指区别于通过化学成分来实现防晒效果的防晒霜,③ 。一件防晒衫;从基础的防晒功能,到追求面料清凉透气、款式时尚,再到主打冰感降温,甚至号称添加玻尿酸,可以给皮肤补水保湿等。实际上,这些防晒衣所用材质,依然是寻常的涤纶、氨纶、锦纶等,不过是不同的面料配比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已。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受社会发展、风俗习惯和交际环境的影响,语言中常有新词语产生。“晒成绩”是新词语产生的一个例子,请说明“晒成绩”的含义并谈谈你对这一行为的认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①防晒也渐渐成了人们出门前的必备功课;②被注入了更多审美的追求;③而是借助物理材质来遮挡紫外线的用品。
2.“晒成绩”是指将自己的成绩分享出来给网友看。成绩优秀的人通过“晒”肯定了自己,得到了满足;成绩差的人则通过“晒”看到了差距,奋起直追者有之,自怨自艾者也不少。
3.人们发现过度防晒不仅容易导致变黑,还会加速皮肤光老化、色斑等,还可能造成光敏性皮炎等与日晒相关的疾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后文“走在夏日街头,堪称一场‘防晒装备大赏’”可知,这里面是说夏季人们对防晒的重视,可填“防晒也渐渐成了人们出门前的必备功课”。本处是说防晒除了实用价值之外还有别的价值,而后文说到和美白、抗衰老等画上了等号,也就是说防晒还有审美价值,可填“被注入了更多审美的追求”。本处是说相对于通过化学成分来实现防晒的物理防晒,通过后文所举的防晒衫这一事例,我们知道所谓的物理防晒就是借助像防晒衫这样的物理材质来遮挡紫外线以实现防晒效果的用品,可填“而是借助物理材质来遮挡紫外线的用品”。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以及进行评价的能力。“晒”的本义是物品暴露在太阳光下,使得太阳照射到物品上。而“晒成绩”就是指让成绩暴露出来,让大家看到。而现在“晒成绩”是一个网络用词,所以“晒成绩”就是指将自己的成绩分享出来给各位网友看。“晒成绩”者有不同的心态,成绩好的拿出来“晒”,是一种成就分享,目的是肯定自己、满足自己;而成绩差的拿出来“晒”,从而看到自己的差距,奋起直追,也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成绩差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从而自怨自艾。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整句话有三处语病:一,整句话的主语为“人们”,“不仅”“还”后面带的内容都是过度防晒的结果,所以应将“不仅”放在“过度防晒”之后;二,“加速”的主语为“过度防晒”,而不是“皮肤”,“皮肤”应做“光老化”的定语,所以应将“皮肤”放在“光老化”前面;三,“铸就”和“过度防晒”“疾病”搭配不当,可将“铸就”改为“造成”。
考点二 语言表达得体
【典例示例】
冯铭收到一张给父亲的请帖,如果他要将其中的内容以打电话的方式转告给出差的父亲,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请帖
尊敬的冯熙远先生:欣逢家慈八十大寿,定于公历五月九日(星期日)十二时,在嘉园饭店为家慈贺寿。
谨备寿宴,恭候光临。
王轩诚邀
二0二一年五月六日
A.爸,五月九日到嘉园饭店吃饭,十二点呀,你可别忘了。
B.爸,王轩伯伯让你于公历五月九日十二时到嘉园饭店为家慈贺寿。
C.爸,王轩邀请你五月九日十二点到嘉园饭店参加他妈妈八十岁生日宴会。
D.爸,王轩伯伯请你参加王奶奶的八十岁生日宴,这个星期天十二点,在嘉园饭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没有交代清事件,只说去吃饭而没有说明原因和请客的人。B.用错称谓。家慈又称“家母”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这里应该用敬称。C.不得体,称呼“王轩”不得体,应该是“王轩伯伯”;再者,称呼“他妈妈”不合适,应用敬称。故选D。
【名师指路】
两个角度辨析语体是否得体
1.辨析口语和书面语。注意区分语段中使用的词语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于不同的语言材料,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满足交际需要。如文言词语典雅、庄重,适合书面语体,在公文中使用;方言和俚语简明、通俗,在口语或文艺作品中使用。
2.明确不同文体的语体特点。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和语体特征。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技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而不同的文体,具体来说,对用语又有不同的要求。就实用文来说,新闻稿要求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广播稿、演讲稿要求用语通俗、口语化;合同要求措辞严密、表述清晰;贺词要求热情、庄重;计告要求严肃、郑重而沉郁。
【对点演练】
以下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
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黛玉从不主张宝玉读圣贤书、考功名,二人的心意是相通的,所以黛玉不可能说宝玉“执迷不悟”,且宝玉曾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B.书中的宝钗待人知礼、稳重平和、恭顺体谅、圆滑隐忍,善于观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不会说出“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这么直白且尖刻的话。C.贾母极为疼爱宝玉,看到宝玉被贾政打成这样,身为贾政之母,用贾政曾受的教育进行指责是恰当的。D.王夫人在人前的性格特点是温婉的,且身处“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而且父亲教育儿子也是合乎规范的,身为妻子的王夫人不会说出“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这与她的身份和性格不合的话。故选C。
考点三 准确、鲜明、生动
【典例示例】
下面是一则申请书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居住在邦简镇的退休人员已达160人,大伙儿除年终有县上或部门领导来看望、慰问以外,平时无人问津。为一点点改变这种状况,我县决定借鉴茂县、阿坝等县的成功经验,打算在2019年10月7日成立郭县朝简镇老协联谊会,时不时开展轻松有趣的活动,活动所需的钱我们自筹。
【答案】①“大伙儿”改为“他们”;②“一点点”改为“逐步”;③“打算”改为“预计”;④“时不时”改为“经常”;⑤“所需的钱”改为“经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文段是申请书,语体风格上属于书面语体。“大伙儿”,大家,过于口语化,此处陈述对象属于第三者,改为“他们”;“一点点”过于口语化,强调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改为“逐步”;“打算”,想法、念头,过于口语化,改为“预计”;“时不时”过于口语化,改为“经常”;“所需的钱”过于口语化,改为“经费”。
【名师指路】
语言表达准确的“四个符合”
1.符合语境。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产生的效果不同,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
2.符合逻辑。组句应依照一定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句意要有逻辑性,不能在语句中出现概念不清、表意不明、判断和推理不当等逻辑问题。
3.符合语法。词语的使用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注意语法成分的相互搭配。
4.符合程度。要留心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准确把握词语的差异,做到用词妥帖、轻重合宜。要注意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要注意适当添加修饰性、限定性词语等。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白话小说,人物日常交往自然以口语白话为主,但在某些场合出现白话和文言对峙情况,也很值得回味。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元妃与众亲友对话①______,他人回答②______,如元妃说:“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答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母亲对女儿居然说这样的书面化语言,显得刻板又僵化。从表面看,元妃说话情真意切,而王夫人的书面语言似乎在控制情感,但深一步看,这种语体的差异却暗含着礼仪的差异。
探春向贾宝玉发出的帖子是用典雅的文言文写成,还用了较多典故,如结尾曰:“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贾芸向他的“干爹”献殷勤,③______,其内容是;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
这样的白话以及夹杂了几个文言用词的不伦不类,自然让人忍俊不禁,但拿这帖子与探春诗帖相对照则更有意思。
1.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选文中贾芸送给“干爹”白海棠时附带了一个便条。请问这里的“干爹”是谁?请将这个便条改写成50字以内的一段白话。
【答案】1.①多用口语白话;②却多用文言书面语;③也写了一个帖子。
2.贾宝玉;我认识许多花儿匠和名园,想尽一切办法弄到了两盆白海棠,大人如果把我当成亲儿子,就请把花收下。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原文“元妃说:‘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可知元妃的回答浅显易懂,比较口语化。故应填“多用口语白话”一类的语句。第二空:由原文“外眷无职,未敢擅入”可知是“他人”的回答,比较文言化,且后文有“母亲对女儿居然说这样的书面化语言,显得刻板又僵化”等内容,故应填“却多用文言书面语”一类的语句。第三空:由前文“探春向贾宝玉发出的帖子”和后文“但拿这帖子与探春诗帖相对照则更有意思”可知应填“也写了一个帖子”一类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第一问:由原文“探春向贾宝玉”可知这一段都在向贾宝玉献帖子,所以这里贾芸的“干爹”指的是贾宝玉。且在《红楼梦》前80回里写,贾芸是一个聪明伶俐、能说惯道,且又是一个能作事、会作事的草字辈后生。父亲早逝,因贾宝玉一句玩笑话“像我儿子”,他便伶俐地说:“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第二问:由原文“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可知白话需要把几个文言词改过来,比如“前因买办”“托大人金福”“认得”“忽见”“不可多得”“赏玩”这些文言词改成白话词“先前买了”“认识”“见到”“想尽办法”“把花收下”。综上所得“儿子认识许多花儿匠和名园,想尽一切办法弄到了两盆白海棠,大人如果把我当成亲儿子,就请把花收下”相关的句子。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① 。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② ,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③ ,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情况;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长。
2.①含义:以所写的文章为武器进行斗争,围绕不同观点展开辩驳和论证。②缘由:“打笔仗”一词来源于打仗,其和“打仗”有相似之处,都是双方进行交锋、对抗,只不过一个用的是文章,一个用的是兵器。
3.示例:因此,患者最好能在 2 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 4 小时接受治疗,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前面介绍了“眼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眼中风,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属于缺血性眼病;联系后面介绍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可知,这三种都是“动脉堵塞”,属于缺血性眼中风,并且此句放在段首,应当是总领句。据此写“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情况”;第②空,由前面介绍两种动脉阻塞的顺序可知,此处句子应与“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照应,谈视力下降情况,且比前两种情况轻,据此可写“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第③空,由前文“视网膜动脉阻塞时”可知后面要写危害;后文有 “缺血超过90分钟”“缺血超过4小时”可知,缺血时间越长,对视功能危害越大。据此写“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词语含义及得名原因的能力。“眼中风”与“脑中风”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与大脑血管或视网膜缺血或出血有关。然后分析“打仗”和“打笔仗”的相似之处。含义:“打仗”是指正在对立面的两方或几方拿着武器互相攻击,目的是战胜对方。再看“打笔仗”,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以笔为武器进行论辩,目的是说服对方。由此得出“打笔仗”的含义:以所写的文章为武器进行斗争,围绕不同观点展开辩驳和论证。得名缘由:“打笔仗”一词来源于打仗,其和“打仗”有相似之处,进行“打仗”或“打笔仗”的双方或多方观点、立场不同,甚至对立;双方都用武器攻击对方,只不过一个用的是文章,一个用的是兵器。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句式杂糅或不合逻辑,“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最迟”后面必须跟确定的数字,而不能是一个范围,因此可将“内”删掉;“并”表示并列关系,而前后句子是目的关系,把“并”改为“以”。
模拟检测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因本人须光临母校六十华诞庆祝活动,特请假一天,恳请班主任老师批准。
B.学生会对我校食堂服务质量反映的相关问题,校书记已责成后勤主任落实。
C.本人近期尽管身体欠安,但一定按时前往贵校参加家长座谈会,叨扰请教。
D.为提高通讯能力,公司将对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运用得体的能力。A.“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不能用在自己身上。B.“责成”,指的就是命令的意思。通常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指令和监督。此处用在校书记对后勤主任的工作要求上,使用正确。C.“欠安”是一句委婉的敬语,一般会用在长辈或者尊重的人身上,称人生病,不能用于自己。D.“宣布”,公开正式告诉(大家)。一般是用在领导向下级宣布一下东西时候说的。语境是说公司要将相关事宜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应将“宣布”改为“公布”。“公布”,(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一般是向公司向所有人发布出来的信息、名单或条文等。故选B。
二、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老师们感叹道:“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B.小彭刚进入新单位,淳朴的父亲郑重寄语:“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C.小李每晚辅导孩子做作业,每到不耐烦时,总提醒自己:“养不教,父之过”。
D.小杜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老师鼓励他,小杜回答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和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A.“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意思是:音乐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也是十分迅速的。该句强调音乐对人的教化力量,不能表现出对“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的赞扬、感叹。B.“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意思是:劳累辛苦的事就争先去做,致富快乐的事就让给别人。符合小彭父亲教育小彭认真做事,多做苦累之事的教导。正确。C.“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语境意在强调小李辅导作业,并非“不教”,使用错误。D.“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这句话是说让人少说话,少说说长论短的话。而语境是老师鼓励小杜多说话,使用错误。故选B。
三、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在移动互联时代,各类物流平台都将速度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智慧零售的加速落地,分钟级的即时配送已成为物流行业新的职业标准。在整个物流体系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对平台而言,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市场竞争力,更短的时间是平台给予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对于从业者的要求。
①一旦前序超时,那么必须在最后环节完成补时
②前序所有环节的延时风险都向其传递和叠加
③送货员作为送达环节的“最后一公里”
④因此,送达压力全部集中于最后的劳动者身上
⑤以确保总流程的相对效率
A.③⑤①②④ B.③②①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①③②④⑤
2.《乡土中国》中提到了血缘结合的社会现象,在以下《红楼梦》相关事件中不符合血缘结合的一项是( )
A.林黛玉住进潇湘馆 B.探春住进秋爽斋
C.妙玉住进陇翠庵 D.邢岫烟住进紫菱洲
【答案】1.B
2.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文段中提到“物流平台都将速度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钟级的即时配送已成为物流行业新的职业标准”,据此可看出此段重在说明在“平台的配送速度”的问题,语段空白前面有关键短语“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据此可看出强调物流的流程,可推断“因此,送达压力全部集中于最后的劳动者身上”作为最后的结论应放在最后,排除D;根据“一旦前序超时,那么必须在最后环节完成补时”是对“前序”作出的假设,可推断“前序所有环节的延时风险都向其传递和叠加”,②必在第①句前,据此可排除AC。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血缘是指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中国的血缘社会是指用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贾府中人物有很多是从血缘关系决定的身份得以入住大观园。A.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其母贾敏,是贾母的女儿,她以贾母外孙女的身份入住潇湘馆,属于血缘结合现象。B.探春是贾府“四春”之一,是贾府的小姐,是元春的妹妹,选择住在阔朗高雅的秋爽斋,属于血缘结合现象。C.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修建大观园,家庙栊翠庵需要一名主持,妙玉到贾府是元春省亲的需要。所以妙玉住进陇翠庵不属于血缘结合现象。D.邢岫烟是凭邢夫人侄女的身份,由王熙凤安排住进紫菱洲,属于血缘结合现象。故选C。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般来说,生活中的丑不但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不快、难受等否定性的情感反应, ① ,如锵锅铿锯的噪音十分刺耳,斑驳陆离的色彩令人目眩,死缠烂打的蟑螂常常惹得人跟着它一起手舞足蹈……对于这些极端丑的对象,人们避之犹恐不及,当然不会津津有味地欣赏它、品味它。这是因为丑作为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是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但是, ② ,这是由艺术创作的特性决定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悟与评价,借助审美意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明确了美与丑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通过以丑衬美、化丑为美, ③ 。比如影片《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身上就有一种强烈的反差——外表丑陋怪异但内心善良。当然,有时候一些孩童无法看透这种方法,往往将现实与艺术混为一谈。表演艺术家李明启老师曾因饰演的反派“容嬤嬷”太“坏”了而被小区的孩子追着骂。
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有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D
2.①甚至/还会引起生理反应②生活丑可以化为艺术美 ③艺术价值更能被彰显 (“美”的艺术价值往往更能彰显)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赋予蟑螂以人的状态,“死缠烂打”是拟人。A. 使用的叠词,如“洋洋”“处处”。B.使用“鸿雁传书”等典故写出相见之难,用典;鸿雁、光,跃、文,都只是常规描写,没有其他修辞。C.“金戈铁马”指代军队,借代;气吞“万里”,夸张;“如虎”,比喻。D.诗人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将敬亭山人格化,拟人。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面说的是“丑”会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而后面“十分刺耳”“令人目眩”等是“生理反应”,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可用“甚至”或“还”连接。可填:甚至/还会引起生理反应。第二空,上段写的是“丑”的“负价值”,而此句前面用“但是”转折,表明“丑”也应该有“正价值”;而后文“艺术创作”“艺术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可知,这是说“丑”也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也可以变为艺术美。可填:生活丑可以化为艺术美。第三空,“通过以丑衬美、化丑为美”,这里应当说到艺术效果或艺术价值;而后面的举例表明强烈反差的艺术价值更明显。可填:艺术价值更能被彰显 或者“美”的艺术价值往往更能彰显。
五、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使得中国诗词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不仅会让中国人怡养性情,也必将让外国人深深叹服。
①不是只有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节目的走红,不一定能使中国诗词能很好继承发展下去 诗词语言和意象美感不一定能让外国人都深深叹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能力。首先分析例句的逻辑问题,“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说法过于绝对,有意义的文艺节目可能会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是只有有意义的文艺节目这一途径。同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使得中国诗词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也存在逻辑不严密的问题,节目的走红,可能可以使中国诗词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但是节目的走红与中国诗词能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没有必然联系。还有“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不仅会让中国人怡养性情,也必将让外国人深深叹服”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可能让一些外国人深深叹服,也可能有一些外国人对此不太理解,也就无法叹服。再看修改方法,例句采用了“不是只有……才能……”的表达,消除了逻辑问题;第二个和第三个句子可以采用“……不一定……”的表达消除逻辑问题。
六、“三段论”推理形式是通过两个前提(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一个结论,而且两个前提包含共同的词项。仿照下面的示例,进行“三段论”形式的推理。要求: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推理: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
他已经年满18岁了,拥有选举权了。
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年满18岁的公民拥有选举权,他已经18岁了,所以,他拥有选举权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首先分析例句所给的演绎推理的逻辑关系,这个推理有三个简单判断,前两句是前提,第三句是结论,大前提是“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小前提是“我们不是圣贤”,其中包含共同的词项是“圣贤”,结论中的主词“我们”和宾词“不可能不犯错”在前提里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只是通过中词“圣贤”发生关系的。句子“他已经年满18岁了,拥有选举权了”中,“他已经年满18岁了”是小前提,“拥有选举权了”是结论,按照例句的逻辑思路推理,我们需要补充的大前提为“年满18岁的公民拥有选举权”。最后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即可。
七、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找出五处作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您的孩子已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孩子更希望得到您的鼎力帮助。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贵校决定于本月29日18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组
2022年10月25日
【答案】①“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②“鼎力”改为“悉心”;③“指导”改为“帮助”;④“贵校”改为“本年级组”或“学校”;⑤“不得”改为“请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①“生死攸关的高一选课阶段”错误,“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徘徊在生和死的中间,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处形容“高一选课阶段”这一时期不当,过于夸大,容易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可以改为“至关重要”。②“鼎力帮助”不得体,“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此处指父母帮助孩子,改为“悉心帮助”。③“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中“指导”不得体,“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一般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此处用在“家长”身上,不当,可以改为“帮助”。④“贵校决定”中“贵校”不得体,“贵”是敬辞,用于他方,这里指己方,可以改为“本年级组”或“学校”。⑤“不得”不得体,命令意味过强,口吻不合适,可以改为“请勿”。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能吃,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多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与缸沿持平,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开。荷花收了朵,就该吃晚饭了。
下雨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等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像水银似的摇晃着。一阵大风,荷叶倾倒,雨水哗哗地流淌下来。
荷叶的叶面为什么不沾水呢?
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都很好吃。
荷叶枯了。
下大雪,荷叶缸中落满了雪。
1.请根据文中对“藕秧子”的描写,试分析“病秧子”的内涵。
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修改为三个句式较为整齐、韵脚和谐的句子,不改变原文意思。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饶有趣味,像小孩子的口吻在讲话,试分析这一效果是怎样取得的。
【答案】1.①“藕秧子”和普通的藕不同,是指外表瘦削,节间也长,颜色黄褐,不能吃的藕。②“病秧子”和健康的人不同,是指瘦削憔悴、体弱多病的人。
2.下雨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雨水留在荷叶上水银般摇摇地晃;风来了,雨水因荷叶倾倒而哗哗地淌。
3.①使用拟人的修辞,荷花绽放莲蓬,好像人在说话,赋予荷花以人的思维、形态,展现儿童活泼灵动的想象。
②使用短句,多省略主语,(小莲蓬周围有)很多很多花蕊,(荷花)清香清香的,将叙述的重心表现在花蕊和清香上,更符合儿童语言表达的特点。
③使用叠词(反复),“很多很多”“清香清香”这种词语的简单重复来凸显出花蕊的多和清香,体现的是儿童词汇量相对单一和简单、单纯的内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用加以运用的能力。“种荷花的藕不能吃,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中含有对比的意思,即能吃的藕是白的、粗壮的,而“藕秧子”是瘦削的。所以“藕秧子”指的是:和普通的藕不同,是指外表瘦削,节间也长,颜色黄褐,不能吃的藕。“病秧子”是用来修饰人的,是与“病”与“健康”相对,“病秧子”是和健康的人不同的,外形上瘦削、憔悴的,体弱多病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散句变整句,关键要调整句式,比如本题可将“等雨停了”“一阵大风”调整为“雨停了”“风来了”,与“下雨了”相照应。“雨水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荷叶面上的雨水像水银似的摇晃着”“荷叶倾倒,雨水哗哗地流淌下来”三个句子都可以以“雨水”为陈述对象,改写成相同的句式,同时注意最后一个字的选择。比如改成“雨水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水留在荷叶上水银般摇摇地晃”“雨水因荷叶倾倒而哗哗地淌”,三个句子句式相同,而且“响”“晃”“淌”均押“ang”韵。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荷花好像说:‘我开了。’”使用拟人的修辞,荷花绽放莲蓬,像小孩子的口吻在讲话,赋予荷花以人的思维、形态,富有童趣。使用短句,而且多省略主语,比如“(小莲蓬周围有)很多很多花蕊,(荷花)清香清香的”,这种表达方式符合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薄弱而更易发现事物形象特征的特点。“很多很多”“清香清香”用这种简单词语重复来凸显出花蕊的多和清香,符合儿童词汇量相对单一和简单、单纯的内心。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之态势 ① 后,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和赏析,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批评家在承继传统批评的同时,因文学自身的变异而不间断地进行着批评样式的创新。
2016年以来,A我们尝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这种新的批评文体,力图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具有散文和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 ② 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 ③ ,是不加掩饰的天然与真率。B“新笔记体批评”的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宏阔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论底蕴的支撑,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论的影响。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A、B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说,批注式批评“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和赏析,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下面《红楼梦》脂评本中的两处评点,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具体分析。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庚辰双行夹批:浑写两句,已见经行处愈远,更至北一路矣。】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庚辰侧批:此方可为颦儿之居。】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答案】1.横空出世 转瞬即逝 出水芙蓉
2.A.我们尝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这种新的批评文体,力图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使其更具有散文和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B.“新笔记体批评”的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论的影响。
3.第一处夹注“浑写两句,已见经行处愈远,更至北一路矣”是作者读到此处的感想,表明了小说中人物的走向,体现出批注者对小说内容把握的准确与细心。第二处侧批“此方可为颦儿之居”,体现了批注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握。林黛玉情趣高雅,而小说中“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正体现了这一特点,批注者敏锐的抓住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体现了批注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意可知,这里主要是交代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出现这一事实,所填词语应与“以……态势”形成状中关系,可以用“横空出世”。“横空出世”,意思是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第二空,从文段中“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与“逻辑化与学理化”二者的比较来看,填入成语应强调“灵感与火花”的短暂性,表示出现后消失的很快。可以填入“转瞬即逝”。“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第三空,从后文“是不加掩饰的天然与真率”可知,填入成语比喻不同凡俗,可以用“出水芙蓉”。“出水芙蓉”,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句中的语病:结构混乱。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们”,而后面“更具有散文和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的主语则变为了“新笔记体批评”,句子偷换了主语。应该在“更具”前面加上“使其”。故正确表述为:我们尝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这种新的批评文体,力图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使其更具有散文和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B句中的语病:语序不当。“自然离不开宏阔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论底蕴的支撑”语序不当。应改为“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故正确表述为:“新笔记体批评”的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论的影响。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处评注,批注者对“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这一段评注为“浑写两句,已见经行处愈远,更至北一路矣”,从中可以看出批注者对小说阅读非常之细,“更至北一路矣”表明对小说中所描写的方位把握非常准确。体现出批注者对小说内容把握的准确与细心,体现了“阅读者的感悟、品味和赏析”。第二处评注,当众人来到“潇湘馆”时,此时作者还没有点出建筑的名称和其中所住人物,但批注者根据对这一处所景色的描写,一下就猜到这是林黛玉的居所,批注到“此方可为颦儿之居”。林黛玉情趣高雅,而小说中“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正体现了这一特点,批注者敏锐的抓住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体现了批注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
五、阅读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 ① ,为此,提醒广大市民继续增强防范意识,牢记防疫要求。非必要不去风险区和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区,关注官方发布疫情权威信息、国内疫情动态和风险地区变化,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支持配合防控措施。有高风险区或有本土疫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来(返)人员,请主动向目的地所在单位、社区(村)或酒店报备或通过“好通码”小程序“入通登记”模块进行网上报备, ② ,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各类公共场所应设置显著的“场所码”, ③ ,严格落实测温、查码(健康码、行程卡)措施;市民进入公共场所,应积极配合戴口罩、验码测温;参加核酸检测时,要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
1.这是一则某市防控指挥部的通告,假设你爷爷文化水平不高,请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防控通告的三点主要内容转述给你爷爷听,每点不超过15个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①不要随便外出;②出去、回来都要报告;③到公共场所要扫码并戴口罩。
2.①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②对故意隐瞒或未及时报备;
③积极引导扫码入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以及压缩语段的能力。文段一共是四句话,第一句话进行总结,提出总体要求,后三句话是具体要求,应根据后三句话进行分析,一句一点。根据“非必要不去风险区和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区,关注官方发布疫情权威信息、国内疫情动态和风险地区变化,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支持配合防控措施”可总结出:不要随便外出。根据“有高风险区或有本土疫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来(返)人员,请主动向目的地所在单位、社区(村)或酒店报备或通过……进行网上报备”可总结出:出去、回来都要报告。根据“各类公共场所应设置显著的‘场所码’,……要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可总结出:到公共场所要扫码并戴口罩。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前后文语境“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提醒广大市民继续增强防范意识,牢记防疫要求”等内容可知,当前防控形势很是严峻,故此处可填“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第二处,前文说“请主动向……进行网上报备”,后文又说“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后文是对隐瞒疫情或是不及时报备的后果的阐述,结合前后文语境,此处可填“对故意隐瞒或未及时报备”。第三处,前文说“各类公共场所应设置显著的‘场所码’”,结合常识可知,设置“场所码”的目的是让人们扫码入场,后文又说“严格落实测温、查码(健康码、行程卡)措施”,结合前后文语境,此处可填“积极引导扫码入场”。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