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乘新课标之风 绽新课堂之彩--南山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新课堂构建”专题培训心得(南山柳埠街道初级中学)

2023/6/8 16:07:10  阅读:87 发布者:

乘新课标之风

绽新课堂之彩

济南市南山柳埠街道初级中学

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习活动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我却像是门外汉,一直找不到入门的路径。昨天聆听了张博士的讲座,豁然开朗,受益匪浅。其中:如果学习语文有捷径的话,那就是读书。张老师的这句话既让我深思,又令我汗颜。

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教学时能旁征博引,融通今古。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自然令学生信服,既而心向往之,达到教育的良性循环。中师毕业后,经多次换科,我最终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因为读书不多,课堂上我只能就课本讲课本,就题讲题,课堂枯燥无味,也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随着教龄的增长,我愈来愈觉得自己知识的浅薄。一次,同事正激情飞扬地叙述她和学生间的感人故事,其中提到了庄周梦蝶,我先是一愣,后经上网查资料才知道故事大意。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是多么不称职呀!

不只老师需要多读书,学生更需要多读书。但当今社会,人们只注重结果,为了考个好成绩,拼命加班加点,背诵答题套路,甚至背作文,导致学生小小年纪便厌学,宁肯挨打也不去上学。其实教育应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读书便是其中之一。

书籍能牢牢抓住孩子的心,能让他们拓宽视野,感知美好,在与主人公心灵的碰撞中体会人格的魅力,会令他们求真向善尚美,成长为我们心中理想的模样。爱读书的孩子博学睿智,大方自信,独立创新,乐观进取,即使遭受挫折也会迅速收拾心情,重新出发。学生读的书多了,语文素养自然水涨船高,好成绩便水到渠成。

从今天开始,阅读吧!为了让自己能更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更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专家引领明方向

革故鼎新变思维

     

今天有幸聆听了张伟忠教授对大单元教学的解读与分析和新课堂建构,我也对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大单元”教学的哲理意蕴就集中在一个“大”字,从“大处”着眼,进而也从“大处”着手。首先,是教学内容上之“大”,不再是传统单篇单章的教学,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内容进行大框架的解读,它时时审视着当下的内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地位,从不孤立地考虑单个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学视野之“大”,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只盯着知识点,而是“左顾右盼、上挂下连”,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视野从学习到生活。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大单元教学呢?通过培训,我也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单元整合:构建“大任务”

通过“大单元”承载“大任务”,将学习任务作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改变传统教材的线性知识链条。依据单元导向与单元目标,确定核心任务。以大任务统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有利于改变肢解式分析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我校八年级语文组积极尝试大单元教学,比如王信老师执教的八下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以“我是民俗代言人”来创建任务,巧妙地将《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几课完美地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任务分组展示,整堂课耳目一新,课堂上充满了生活气息,既学习到每篇文章特有的写作手法,又感受到多彩的地域风情,了解了多地的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二、链接生活:营造“大情境”

张教授讲到《苏州园林》可以用导游的形式来教学,这样课堂上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他们能够围绕生活中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任务去学习,比老师声嘶力竭地灌输说明文的知识点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我在教学中也经常运用情境化教学,在学习《核舟记》时,让学生到“鉴宝”栏目去展示核舟;在学习《马说》时,让学生走上“吐槽大会”模仿韩愈去吐槽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学生尽情发挥聪明才智,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建构新课堂:发展核心素养

张教授说“讲是相去甚远的变形;读是走进文本的捷径;问是打开语文堂奥的钥匙。”教学的起点要基于学生的感受、疑问、发现,终点则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教学中对这一点也是深有感触,尽量从学生的感受、疑问和发现中出发去构建课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节约时间也会直接给学生讲解。

所以新课堂建构和大单元教学是巨大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样更是对教师教学的巨大挑战。然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思学之道,不索何获!虽对新课堂建构和大单元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任重而道远,希望能保持学习的心态,继续不懈探索。

“新课标解读与新课堂建构”培训活动心得

     

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健康发展。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

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 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新课程评价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转自:“南山初中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