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例 | Python——速解应用题
2023/6/8 15:58:50 阅读:106 发布者:
初中课例
Python——速解应用题
○ 课前分析 ○
学生通过上节课制作计算器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input()输入函数与int()整型函数的定义与使用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学习算术运算符与float()浮点型函数的使用。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了解算术运算符和float()函数的含义,能正确选择使用合适的算术运算符。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术运算符。
○ 教学过程 ○
01 创设情境
通过提出现实的生活情境问题,让学生先尝试进行笔算,老师再展示使用程序快速,准确计算出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我们怎么在程序中获取到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和余数部分呢?
02 讲授新知
算术运算符
根据情境中发现的问题,展示学习内容,由于内容较为简单故采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随后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随后小组合作讨论,尝试完成情境任务。
float()函数
请学生上台演示程序编写过程,但由于本次情境中使用的单价是小数,故数据类型转换使用int()会导致报错,进而根据错误提出第二个问题并给予学习资料,让学生再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继续完成程序。
勇攀高峰
由于程序运行后的余数部分小数位数过多,故提供round()函数的定义与用法,请学生自行探究完善程序的方法,再请完成任务的小组同学给其他同学进行演示讲解。
03 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体会到使用程序为日常生活中提供的便利,并勇于尝试用计算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信息意识。
04 过程评价
对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自我学习的态度,完成任务情况等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维评价。
○ 教学亮点 ○
1.基于现实生活情景设计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情,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个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2.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课堂逻辑清晰,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3.有意识地与数学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转自:“宝安信息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