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活动】专家交流同探讨 技术支持融课堂——邯郸市初中英语荆媛媛名师工作室能力提升工程2.0在线研修
2023/6/8 15:47:55 阅读:76 发布者:
专家交流同探讨
技术支持融课堂
能力提升工程2.0后时代
5月26日晚上7点30分,邯郸市初中英语荆媛媛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教师在主持人荆媛媛老师的带领下,打开抖音平台,全程认真观看《能力提升工程2.0后时代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路在何方》的京津冀专家对话活动。在本次线上交流活动中,教育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授课专家丁玉海老师,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技术应用部主任刘蓓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老师分享交流了关于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的三个问题。
信息技术2.0实施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三位老师交流的第一个问题是:2.0 实施给教学带来哪些变化?
变化一:课堂融合创新有方法。丁老师再次强调信息技术2.0涉及到教学四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这四个维度里的30个微能力点在课堂设计中贯穿始终,是课堂育人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融合,不只是为了“用”技术,而是“技术”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真正落地,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变化二:课堂融合持续有保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划两案,问题解决化被动为主动;两个团队,问题解决从人到制度;校本研修,问题解决关注教师智慧。丁玉海老师列举复兴区小学“三备三展三研”的校本研修方式解决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足的问题和二十四中学李媛媛老师《勾股定理》数学课上交互应用的使用两个事例。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师生的交互,生生的交互和人机的交互,有力地促进课堂的生成。
信息技术2.0对未来教学的影响
第二个交流问题是:2.0实施后未来教学产生哪些变化?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主要的变化有四个:大单元教学-技术支持必不可少;教学评一体-技术支持必不可少;精准教学-数据支持必不可少;核心素养提升-技术支持必不可少。丁老师强调: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带来的的不仅仅是课堂的数字化,更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人工智能大力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未来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第三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未来技术与教学融合有哪些建议?
三位老师从三个方面给出自己的看法:数字化课堂教学转型建议;数字化学习方式转型建议;数字化教师成长转型建议。未来的课堂是跨学科的学习、情景感知的学习、沉浸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人工赋能下的课堂,教师依据数字支撑的学情分析,学法指导,课堂行为的有效诊断才能实现合理的教学设计。丁老师指出未来的教学和课堂必定从储备式转化为数字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
研修总结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聆听,教师们都认真记下笔记,也对照专家们交流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和课堂中技术融合的情况。“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作为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师,我们更应走在教育时代的前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素质;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的语言教学能力;把自己打造成智慧环境下创新教学实践的优秀教师做出不懈的努力!
转自:“邯郸市初中英语荆媛媛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