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 “基于学生真实问题解决掉英语教学” 的模式教学有感

2023/6/8 15:47:00  阅读:76 发布者:

培训分享

名师介绍

秦淑娟  中共预备党员,邯郸市初中英语荆媛媛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小学一级教师。邯郸市第三中学年级副主任,班主任。邯郸市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邯郸市微课比赛二等奖,个人多次被评为中考优秀教师,学科突出贡献奖等奖项,年度考核中,多次评等级为嘉奖或优秀, 邯郸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 邯郸市优秀班主任。对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学习策略及英语语法词汇教学方面有研究。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这次国培计划,在阳春3月去了美丽的师大。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叫我感到深深震撼。离开大学生活已经14年了,再次回到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感慨青春的美好,也感慨时间的流逝,不过好在时间除了留下了年龄的增长,也带来了阅历的增长,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重温大学生活。能够重新做回学生也令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回顾20天的培训历程,从庄重的开班典礼,到每一节的精彩讲座,再到一节节的现场观摩,精彩的画面历历在目,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师大对这次培训重视及精心准备。当然,我的收获也是干货满满。

01

反思促成长

借助平台,在此,我特别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河北师范大学梁文霞教授所讲的“基于学生真实问题解决掉英语教学”的模式教学研究。 20224月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新课标中提了23次“解决问题”一词,重在教会学生如何用语言做事,让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做事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梁教授的讲座对于我们一线英语老师来说特别宝贵。

首先,梁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处处皆学问,人人皆为师”。在讲座刚开始时,她就给出了三个思考题,第一,学生是否有学课文的动力?第二, 一节课知识点复现能否超过20次?课文学习能否促进 学生成长? 这些问题让我陷入思考,我在思考自己的阅读课堂是否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对所谓的重点知识,自己又在课堂上复现过多少次。学完语篇之后,我的学生有哪方面的成长或进步?这些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总是在抱怨学生不好好听课,不认真写作业,我们的教学设计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吗?我们布置的作业让孩子们有动力和兴趣去完成吗?可以说,梁教授的讲座让我陷入沉思.

思考一:教师设计任何活动要考虑学生的需求;

教师设计任何活动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但是如何考虑学生的需求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比如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做前期的调查,基于调查进行分析后,仍要和学生再次确认然后再开展教学;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参与我们的课堂活动,因为这是来自学生。课堂问题的设计可以是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再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才会看到学生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需要想怎么说,也同样会暴露出问题,这个时候老师要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才会真正挖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思考二: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梁教授的讲座一直有调动老师们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开场的三个思考,就会让听讲老师产生思考和质疑,有了这个思考后老师们会不自觉的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设计好问题,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来自日常教学不断的积累和大量反思才会产生,这个循序渐进地过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坚持。梁教授讲了“中国好声音”“设计如何记单词活动”等等,这样的方式就会让学生从设计到实施,都是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多了,学生的成长能力才可见。总之,无论是一个好问题,还是一个好活动,还是一个好学习项目……都是需要老师的智慧和价值才能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思考三:学完阅读学生就成长了吗?

学完阅读学生就成长了吗?答案是No!”成长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多长,在无限延长,所以我们的学生和我一起学生成长仅三年,我们该如何用三年时间在学生的关键节点中助力,能听到学生拔节向上生长的“声音”?需要我们做一系列的设计和规划,才会有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提升,慢慢转化成学生行为的改变,最后才有了学生的成长,人的思想不容易改变,行为的改变有时思想也未必在发生改变,因为学生行为有很多是不情愿的,是不得已要这样,所以就会产生逆反等情绪不满。鼓励学生要让他们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与任何人比较,只有内心向往的美好,让每一天都努力成为美好的一部分。其实,学生成长如此成人成长亦如此,任何人终归是要做自己,不违心的做自己,心中有国,有家,有爱的做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LEARNING

02

学习助提升

一、理论支撑: 新课标:“解决问题”出现 23

P40:“通过语言、内容和思维融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利用结构化新知完成真实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她分享给大家一个课例,让我眼前一亮“阅读课还可以这么设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教师备课时分析文本——提出问题,课堂中通过文本的解读,联系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认识到一篇文章不同的段落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能平均用力,要松紧适度,主次分明。

二、模式介绍

基于学生真实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梁老师介绍了“基于学生真实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确定问题——呈现问题——分析文本,提取解决思路——整合信息,聚焦问题解决——汇报成果,评价解决方案。之后又展示了一个课例。让我切实的感受到阅读课中如何应用这一模式。下面就具体步骤展开.

1.语篇分析 –即文本解读

1)文本是作者通过选择中心内容、组织篇章结构、构建语篇意义、表达核心思想的产物。

2) 文本解读则是读者对文本主旨和内容、作者意图、写作手段、修辞方法等所做的分析与解读。(王蔷,2017)

如何进行文本解读:2016年,张秋会、王蔷提出了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主题、作者、内容、语言、文体

主题就是语篇讨论的核心议题,教师要明确语篇所谈论的主题是什么,并通过分析主题所提供的特定语境和采用的手段,准备、深入的把握主题意义,使教学能够在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

从内容角度解读文本是指读者在明确文本主题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文本的具体内容,把握文本的内容结构,提炼出结构化知识,即分析文本各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围绕主题意义组织起来的。

文体角度就是指明确文本主题和内容结构化知识的基础上,研读语篇的文体结构和文体特征,这将有主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篇地主题意义一级作者是如何通过特定地文体形式、呈现其主题意义地。

语言角度就是关注文本中词汇、语法、句法、修辞等。从语言角度解读文本就是关注文本中地词汇特征、语法特征、句法特征、修辞特征等,分析它们是如何为呈现主题意义服务的。

作者角度关注作者的意图,要求读者要一方面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另一方面要分析作者的态度,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性评价。据此设计的教学才能引领学生深刻地感悟文本主题意义,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地发展。

简单总结就是:

l  What话题、主要内容

l  Why 写作目的

l  How 文体形式、语篇结构、语言特点

2.学情分析

•  学生对话题内容的熟悉程度

•  学生对话题相关语言水平

•  语言技能

•  学习风格

教师要思考:课文的内容和语言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什么情况下会用到)。

3.确定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特点:

1)真实性:来自学生生活

2)触动性或趣味性:学生有兴趣去解决

3)挑战性:学生解决有难度

4)价值性:促进学生成

4.呈现问题

尝试解决,建立目标 (激发驱动)

5.分析文本,提取解决思路

1)基于文本,学习理解

  感知与注意(读前活动,表层信息)

  获取与梳理(表格:problemsolution

  概括与整合 (知识结构化,能够打包带走)

2)整合信息,聚焦问题解决

  超越文本,迁移创新

  小组活动,共创问题解决方案

3)汇报成果,评价解决方案

  自评 互评 教师评价

再次感谢国培平台,能让我有了这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回顾20天的学习成长,20天的与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老师们交流学习,真是收获颇丰,期待回到岗位的自己能更好的实践所学知识。

转自:“邯郸市初中英语荆媛媛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