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高考临近,考前注意事项你都了解了吗?
导读
学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家长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高考前几天以及高考期间,学生与家长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以下是一些“过来人”的成功经验,不妨听一听。
高考临近家长的八大注意事项
一忌如临大敌。进入高三后,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不仅会直接感染学生,而且会使家长自己失去冷静。所以家长们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心中的紧张不安。
二忌唠叨不休。不要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更不要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过分的叮嘱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复习环境。
三忌照管过度。过分的关照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对学生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
四忌期望过高。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家长要做孩子制定高考目标的指导者。
五忌盲目攀比。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六忌反差太大。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过大,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未尝不可,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逛逛街。
七忌威逼利诱。不要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八忌家教无度。不要不惜血本请名师做家教、开小灶,这样不仅挤占了孩子自由消化复习内容的时间,而且有揠苗助长之嫌。
高考考前十大注意事项
一、吃
高考前、高考期间期间考生容易精神紧张,少吃刺激性、油腻的食物。
建议多喝牛奶,吃精瘦肉(少量)、豆制品、鸡蛋、粥类、水果等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突然调整饮食习惯,忌大鱼大肉,少喝饮料。各种提神醒脑产品必须慎重使用,建议不要使用。
二、穿
考试期间天气闷热,尽量穿着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
建议穿着纯棉布料的衣物,不要佩戴金属类饰品。颜色搭配:绿色舒畅、黄色活泼、蓝色稳重(仅为参考推荐)。考生可根据各自喜好选择。
三、住
保持考前作息规律。不熬夜,晚上十一点前要入睡;不贪睡,早上七点前要起床。
建议家长不要让考生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要适应真实考场环境,避免因环境突变产生烦躁情绪等不适应情况。离家较远的考生,家长需提前预定好午餐和午休地点。
四、行
家长和考生需熟知考场安排、考场情况、行车路线、出行方式,做好出行计划和应对措施。
建议家长在打印准考证后,6月6日下午陪同考生提前到考场了解情况,熟悉考场环境。设定好去考场的最佳路线,考虑堵车因素,突发事件等,预留出足够时间。提前准备一些现金备用。
五、用
考生入场前需仔细检查考试用品,是否齐全、有无携带违规物品。
高考入场检查较为严格,携带物品请使用透明文件袋,新买的用品有商标的需撕掉。电子类产品、手表等已经列入带入考场的物品提前存放好。
六、说
考前气氛比较紧张,考生压力大,家长切勿过分关心考生,保持平和的家庭氛围。
家长言语上以鼓励为主,一两句即可。不建议陪读或长时间交流,沟通时以倾听为主。不谈论志愿填报、不对比其他考生。家长要保持心情愉快,家庭和睦。
七、陪
家长在家陪读切勿对考生过分关心,在考场陪考请尊重考生的意愿。
家长可陪同考生做一些简单运动,聊一些与高考无关话题,帮助考生释放压力,提高自信心。关于是否到考场陪考,请遵循考生意愿,自主自立心理较强的考生,会拒绝家长陪考。
八、考
考生在每一场考试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失误、错漏,家长切勿提及或责罚。
家长在考生每考完一门以后,不宜详细询问考生考试情况,也不要与其他家长交流过多考试信息,尽快带考生离开。无论考生考得怎样,家长切勿表现得大喜或不悦。
九、备
高考期间家长需为考生准备好应急药品,协助考生检查好考试用品。
药品: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创可贴。如用脑过度,导致紧张性头痛,请遵医嘱用药。用品:准考证、身份证、黑色水笔、铅笔、三角板、铅笔刀、圆规、橡皮、手表。电话:请牢记考生班主任电话。
十、拒
家长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为考生保驾护航。尽可能排除干扰,切勿听信传言。
切勿相信有关“高考真题和答案出售”、“高考代考”、“名牌大学特招”、“高校内部预留名额”、“保本(科)”等传言,以免上当受骗,耽误考生前程。切勿乱服乱用“高考保健”类药品、器械。积极的心态足以保证考生稳定、超长发挥。
转自:“初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