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解决专业教学设计与常规检查的矛盾?|答问

2023/6/7 14:16:09  阅读:68 发布者:

答问

如何解决专业教学设计与常规检查的矛盾

有一位想在学校推行“备课专业化”的教科研主任问:

按照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专业标准与模板,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大约3500字。教师手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至少需要3个小时,对于课时多的学科(比如一天4节)不可能做到。按照我们学校“有课必备”“备课必写”“写必专业”的教学常规检查要求,势必会影响教师按照备课模板进行专业化备课的积极性。请问如何在推行专业化备课中制定新的常规检查标准?

备课的常规检查,和我们现在提倡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之间,本来是没有矛盾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位主任说的这个矛盾呢?怎么解决?

为什么说本来没有矛盾?这是因为,只要有教学管理就会有常规检查,包括对备课的检查,这和搞不搞备课的改革、采取什么方式备课,是没有关系的。

现在出现了所谓的矛盾,大概的表现是:目前写一份教学设计时间太长了,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来,老师做不到,常规检查就无法完成。这就容易出现这样一种错误的逻辑判断:“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求高了,所花费的时间必然也就多了,于是他无法完成规定的量,是我们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不合理,不合常规的要求”。

其实,不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设计做得专业了,导致常规检查无法实现,而是由于我们以往常规检查要求比较低,甚至把常规降低为一种不符合专业要求的标准,(例如老师写的很简单,就是抄一抄那也算他常规就过关了)。显然,这是一种逻辑和认识上的错误。

认识到了这个所谓矛盾是怎么产生的,认清了它的本质,我们也就知道怎么去解决了。

首先,要告诉老师,现在这样改革,并不是违背常规,而是回归真正的专业、规范,只不过这个“常规”标准提高了。

其次,常规管理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要明白,我们的常规,应该是一个专业的常规,而不是迎合某种较低的要求,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

最后,到底怎么解决这个所谓的矛盾,这是很现实的事情。这就要改革以往的一些做法。例如,开始“备课专业化”改革的初期,常规备课管理中不必要求老师每个人一学期都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写30篇、40篇这样的教学设计。如果非要达到这个专业标准,一学期30篇、40篇,他只能去糊弄去抄;因为,现在还是学习和研究的初级阶段,很多老师达不到这个专业水准。这时候,就可以让一个备课组先分工再合作。例如,假设初一语文备课组有10位老师,每位老师一个学期只要按照我们的标准、模板写4~5篇这样的教学设计。平均下来,一个人一个月一篇,是很简单的事情。这样,10位老师就有50篇,完成了一册书的所有教学设计。按照这个专业标准的做出来的教学设计,当然也不必要求每个老师都去抄一遍,手写一遍,交电子稿就可以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去适当的修改,这是完全可以的。集体合作,打磨出一册书完整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保证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底线,都用集体备课做出来的高质量教学设计,是“兜底”;另一方面还能给教师个体进一步实现个性,自己有适度“拔高”的自由。

这么说来,不必制定新的检查标准,专业标准已经很高,能达到就很可喜了。教师通过合作,备课组集体达到新的标准,教学设计文本共享,也减轻了老师负担,不会影响研究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积极性,只能提高,因为他做到了、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当然,备课检查、集体备课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专业化”提升,不然,就会因为管理的滞后对业务的改革造成阻滞。这又是一个较大的话题,暂时不展开。

总之,备课专业化的改革大方向是没有错的,改革的过程当中,遇到这些具体的推动和管理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管理。专业的管理以专业的研究为前提,管理是服务于业务的,遇到类似问题,要努力想着如何改进优化管理,不能由于教师的抵触、惯习的阻滞就失去信心,甚至怀疑改革。要知道,改革可能会失败,但守着经验不改革一定不会发展。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