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即在学习过程中低于《课程标准》最低要求的学生,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就是没有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缺乏语文学习能力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每所学校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学生存在。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水平,摆脱学困,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基础知识薄弱,语文素养欠缺是高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入高中以来,语文学科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都在不断提升,但是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对不少必备知识的掌握似是而非,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语言核心素养方面的素养极度欠缺。
进行现代文阅读,缺乏阅读理解的能力,读一篇文章,抓不住重点,不知道从哪些角度思考,文章读不懂;做阅读题的时候,没有思路,所答非所问或答案混乱不知所云。例如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不理解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不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让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的故事。再例如做2022年高考题第8题(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不少学生分析概括说明能力不足,只是找到“恍恍惚惚”这个词出现的位置,将所在句子抄下来,没有分析概括;也有学生综合分析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主旨的能力不足抓不住“成长”这个文本中的关键词,导致严重失分。
文言文学习方面,文章读不懂,不会断句,重点字、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重点句字不会翻译,文化常识缺乏。例如学习贾谊的《过秦论》,对“席卷天下”“追亡逐北”“云集响应”都涉及词类活动的句子不理解,对“中人”“山东”“战国四公子”等文化常识不清楚;文章中的不少句子不会翻译。
另外,写作上,不会审题或审题不准;论据陈旧,缺乏时代性或者论据不能为证明观点服务;语言贫乏,索然无味。名句名篇不理解,记不住,不能准确背默;考试失分严重。
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也是高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一个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形成学习动机的持久动力,如果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极性就会下降,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这对于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高中语文学习来说是不利的。而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学生长期处在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基本上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学生一直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被动参与者,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都严重缺失。
那么,高中语文学困生应该怎样转化呢?
一
要激发学困生的转化欲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困生的转化一直靠教师“牵着鼻子走”是远远不行的,仍然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因此激发学困生的转化欲望,让学困生打心底里想要走出学困,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先决条件。
比如,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学生在分析繁漪这个角色时,通常都是对其持批判的眼光,认为其阴鸷、乖戾、疯狂,但是这个时候却有一位学困生说“我觉得繁漪也是一个可怜人”,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询问学生为什么觉得繁漪可怜,进而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以及繁漪身上的反叛精神,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对该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向其学习,以唤醒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励其产生摆脱学困的欲望。
二
指导学困生,让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四大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其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里重点以文言文学习为例来谈一下。
首先要让学生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要让学生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
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多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由于文言文一般都会涉及到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这让学生平时需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很多的文章和诗歌或多或少还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的内容,例如季节、时代、地名等等。所以学生平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文化常识。
三
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要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
要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要勤查词典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ˉ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勤于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四
个别指导,反复提醒
高中语文后进生自制力较差,同时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常常表现得无所事事。因此,教师应当给予这些学生多一些关注,当学生出现走神的现象时给予提醒,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技巧,进行个别辅导。例如:有些学生背诵课文时较慢,教师可以在课后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课文思路,进而加深他们的理解,这样后进生在背诵课文时效果会变得更好,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可以背诵课文。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很开心,进而逐渐爱上语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把握后进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愉悦的心情,增强学生的进取心理。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指导,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从抵触语文学习转变成为喜爱语文学习。
五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实现学困生的全面转化,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进行影响。
比如,教师可以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困生作为一个独立的层级,通过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考核标准等的区别设置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对学困生的针对性,在考虑学困生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以促进学困生的个性发展。
在进行教学时,注意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他们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逐渐地达到学困生到自己能学,学起来不再那么吃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做到讲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困生尽可能领会或掌握当堂所学内容。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对后进生厚爱一层。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不一味地强调速度,而是做到照顾学生的全体,不忽略学困生。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两次;让学困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在进行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尽可能使学困生感到易学,同时,我做到想方设法把东西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些使他们容易接受。
针对各种知识模块,总结学习方法,传授学生。比如在写作上,首先必须要有数量的保证,大量写,经常写,课内组织写,课外自主写。其次,写作训练还需要有质量的保证,目标明,精心写,反复写,升格写。总之,以课内写作训练为主,课外写作训练为辅,相互补充以提高写作训练数量;当下写作训练要目标明确、指导明确、评价明确、反馈明确、再练到位,以提高写作训练质量。
六
提高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高中生在校时间要远远长于在家里的时间,因此很多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由学校与教师进行负责,但是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巨大且深远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寻求学生家长的帮助,在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困生走出学困,获得更好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困生的数量会不断增加,如果不重视这一问题,不仅会影响学困生自身的发展,还会影响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通过对学困生内生动力的激发、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家校联合的实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培育学困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家长,2021,(19):125-126.
[2]张晓艳,张清泽.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致困原因探究[J].高考,2021,(09):69-70.
来稿:
荥阳市京城高中 | 王飞
转自:“索城教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