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落地新课标,赋能新课堂”——海港区名师工作室小学综合组赛课活动体悟

2023/6/7 11:34:45  阅读:69 发布者:

落地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427日,东华里小学录播室举行了海港区名师工作室小学综合组学员展示课活动,作为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学员我代表工作室参加了本次比赛,陈燕老师任带领工作室学员张丽丽、顾芳源、杨英杰和张思颖共同观摩了赛课活动。

教学设计

引入

我所讲的课例是小数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在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环节,我首先利用大屏呈现教材例3中方格纸上的树状图,并对图形进行不同方向的平移操作,让学生去观察思考,从而引入今天学习的主题——平移。然后引导学生例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说一说对于平移还有哪些认识。以上的设计意图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旧知,为接下来新知的学习做准备。我再次出示方格图上的树状图,设问如果想让图形到最上方的位置或者最右边的位置应该怎么移,在学生分析并回答后追问:图形平移的位置跟什么因素有关?此处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发现影响平移结果的两个因素: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

任务驱动

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环节,我设置了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探究家具移放方案。在老师搬家的真实情境下,引导学生发现四个不同形状家具的摆放不合理之处,进而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合理的家具移放方案,小组汇报时请学生到台前边操作边数格,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例如:我将沙发向上平移了3格。此环节要突破的重难点就是判断平移距离(方格数)的方法,为此,我请不同的学生到台前演示,让学生分享交流数格的正确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或对应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

第二个任务是探索家具平移图的画法。通过提出如果不用实物操作能不能根据方案绘制出家具平移图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热情。我先请学生观察几个家具图形的平移图中哪个最难画,学生几乎都选择了树状图。以这个图形为切入点,我引导学生思考画平移图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以及首要步骤是什么。通过请学生到前面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最开始的选点(选择图形的顶点或者围成图形线段的端点)是最首要的步骤。随后学生初步总结出选点、移点、连点成形的画图步骤后,再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画出每个家具的平移图。画图的过程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数格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平移的体会。

知识拓展

在知识拓展环节,我通过播放上海古建筑整体平移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了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实用价值。最后的实践作业我设置了修路工程师们为了不砍伐橡树将路修成了马蹄形的故事情境(选自曾经的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鼓励学生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能否利用所学的平移知识去设计一个移树的方案。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回顾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我认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在第一个任务环节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有些长,学生汇报时因为屏幕操作出现了问题,也使整个环节的时间拉长了,因此留给第二个任务的时间减少,整体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其次,第一个环节重点要突破的如何准确数格的问题,虽然也请了不同的小组成员到前面汇报,但是我感觉在这个过程里我处理得还不是很好,方法没有讲透彻,有些学生可能还是没有弄明白。第二个任务环节,由于时间原因,只展示了学生画的椅子和书桌的平移图,四个家具图形的设计意图没有全部展现出来。

改进设想

虽然这节课讲完了,也有一些地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从中也吸取了经验和教训。本次教学设计是我初步尝试项目化学习模式,因为教材的例题只有一个图形,而我设计的方案又多出了三个图形,在同等的时间里,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完成方案设计的同时也能很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是我这节课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再次设计,我想到的是可否把第二个任务画平移图提前,让学生先去尝试画平移图,然后再根据画好的平移前后的图形,确定移动的方向和格数,静态的图形也许更有助于学生去观察分析。最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平移家具模型去边移动边数格,验证数格的方法,动态的过程也许更有助于学生去体会和验证。在知识和能力目标逐步达成后,再让学生总结出合理的方案。这样可能会比先确定方案再逐步突破知识点的设计节省更多的时间。

体悟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识到了我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和把握还不够精准,今后在备课时还要多钻研;对于学情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把两者都做好,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掌控力。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能从容地应对,真正地发挥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指导性的作用。

写在最后

本次活动使我获益良多。我要感谢工作室为我搭建的锻炼并展示自己的平台;感谢这段时间陈燕老师任细致耐心地帮助我备课,给予我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感谢工作室的家人们给予我大力支持。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大家庭里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和交流,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今后我定会不负期待,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未来的学习任重而道远,我将不断去探索、尝试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转自:“陈燕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