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名师示范‖ 史春妍:感受祖先的智慧 讲好古老的传说——二下《黄帝的传说》(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2023/6/7 9:34:43  阅读:227 发布者:

作者简介

史春妍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史春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小学教学设计》杂志封面人物。“小小汉字发现者”活动发起人,和江苏教育频道《成长》栏目一起策划、开展并参加录制了系列“小小汉字发现者”节目,《全国小学生作文选》“小小汉字发现者”专栏作者。两次在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在全国各地做教学培训、执教观摩课、讲座几百场,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国话》的拍摄,在片中执教汉字课,介绍儿童的启蒙汉字教育。出版个人教学专著《静下心来教语文》《让儿童喜欢——史老师的语文课》,编写图书《史老师教三百个汉字》《我们的汉字》等。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3年第6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创”等14个生字和词语,会写“启、忽”等生字,积累与梳理本课字词。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默读课文,不指读。

3.能借助提示和自己梳理关键词讲述黄帝造车的故事,感受祖先的智慧。

教学流程

一、感受“帝”字寓意,开启新课学习

1.师:老师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史,“历史”的“史”。这个字在古时候这样写(板书“史”字的甲骨文)。下面是手,上面是简策,这个字就是手拿着简策的样子,本义是记录历史的史官。

2.师:在我国古代,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记录历史的书籍。(出示《史记》)

生:是《史记》。

生:我知道是司马迁写的。

师:你懂得真多。这部书开篇记录的第一个人,就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祖先——黄帝。

(生齐读“黄帝”)

3.师:(一边板书“黄”,一边讲解)“黄”是土地的颜色,也是赞扬黄帝有着大地般包容万物的精神。“帝”是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这个字寓意丰富。(播放视频,视频中声画同步解说:在甲骨文里,“黄帝”的“帝”字上面像花的子房,中间像花萼,下面下垂的像雌雄花蕊。花在自然界中是种族繁衍的象征。到了明代,当时的字典这样解释“黄帝”的“帝”字——天之神)

4.师:“黄帝”的“帝”原来和花有关,由繁衍能力很强的花引申为世界上一切生命的缔造者,又引申为天之神。原来,这个称呼就是对他的称赞呀。让我们拿出小手,一起来写一写“帝”字。(板书:帝。生书空,齐读“黄帝”。)

5.师:其实谁也没有见过黄帝,谁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可是关于他的故事,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就口口相传。这样的故事就叫作——传说。

6.师:(板书:“传”)“传”这个字,左边是一个单人旁,右边是一个“专”。一个怎样的人才会被当作神一样的存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去了解他的传说。

7.师:(板书完成课题),我们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初识黄帝智慧

1.师: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对黄帝有了怎样的了解。(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后交流。

生:我知道了黄帝很多的创造发明。

师: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认读“创造”)我们一起来看看“创”字,右边是一个——

生:右边是立刀旁,和刀有关系。

师:刀是工具,进行创造需要使用工具。在五六千年前,黄帝是用怎样的工具进行发明创造的呢?

生:我猜是用刀。

师:你猜的对吗?(出示石器

)你们看,那时候没有先进的工具,黄帝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生:是石头。

师:黄帝就是用这样简陋的石器,进行了很多的——

生:(认读词语)创造发明。

师:再认认这个字——“创”。

3.师:我们来看看黄帝都创造发明了些什么。(出示相关

生:我看见有个锅,有笛子,有弓箭。

师:这种做饭的锅叫“釜甑”。

生:有井,还有围墙。

师:其实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了解。

4.师:读到这里,你觉得黄帝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

生:我觉得他非常聪明。

师:所以他深受人们爱戴,大家推举他——

生:统领部落联盟。

师:这里有一个词,一起读。

生:推举。

师:“推”是什么偏旁?

生:“推”是提手旁。

师:推举他为统领部落的首领,需要所有人举手赞同,这就叫作——

生:推举。

师:推举他——

生:统领部落联盟。

5.师:五六千年前的中国,还是原始社会。那时候,人们以狩猎为生,经常受到猛兽的袭击。各个部落之间还经常为了食物、领地打架,发生战争。后来,黄帝他——

生:统领部落联盟。

师:是的,他让各个部落由经常发生战争的对头变成了一家人,大家就尊称他为——

生:黄帝。

生:我还知道黄帝叫轩辕。

师:是的,他叫轩辕,黄帝是他的尊称。

6.师:咱们认一认“尊”这个字。(出示

和古文字)看看汉字的老照片, “尊”这个字,下面是一个“寸”。你知道这里的“寸”是什么意思吗?

生:“寸”是长度单位。

生:一寸就是这么长(用手比画)。

师:“寸”最早不是长度单位,而是“手”。在汉字中有“寸”做部件的字,大多和手有关。“尊”的古文字中,下半部分是两只手,看看这两只手正捧着什么。

生:捧着酒瓶。

师:对,双手捧着美酒,奉献给自己最敬佩的人,这个字就是“尊”,我们再读一读,认一认。(学生认读)

师:大家尊称轩辕为——

生:黄帝。

7.师:短短的第1自然段,信息竟这么丰富。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1自然段)

8.师: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我们的课文介绍的是什么呢?

生:黄帝造车和造船。

师:(圈出小标题)你们真会读书。

9.师:五六千年前,那时候——(出示句子,生齐读:那时候人们出远门都得靠步行,运送东西也只能靠人力,既不方便,又很辛苦。)

师:是啊,出远门只能靠步行。要是那时候史老师想要从南京到这里,只能靠步行,估计走到这儿我就已经——

生:感觉你要累坏了,没有力气再讲话、上课了。

师:是的,没有车,既不方便又很辛苦。

10.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后来黄帝造出了车和船——

生(齐读):车和船的发明,使水陆交通得到了发展,为人们互相往来提供了便利,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师:读读这个词(出示)。

生:提供便利。

师:还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

生:改善。

师:我们来看“改”这个字。右边是一个反文旁,猜猜看,反文旁跟什么有关。

生:我猜跟文字有关。

师:对吗?看老师写。(板书反文旁的古文字)反文旁在古时候也是一只手,手上还拿着工具。看来想要改变就要有灵活的双手。一起认——改。

师:“改”就是改变,那“改善”是什么意思?谁来猜猜看?

生:“改善”就是变得更好。

师:“善”表示美好,变得更好就叫作“改善”。车和船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一起再读读词,记住这两个字。

三、梳理造车经过,细品黄帝智慧

1.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回到当年黄帝造车和造船的现场去看一看。请小朋友们完成这样的任务:默读课文,不要指读,边读边思考。(出示任务)

(生默读课文)

2.师:根据这个提示,你梳理清楚黄帝造车和造船的经过了吗?我们一起先去造车的现场看一看。(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这一天黄帝正在干活,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草帽是圆的。

师:在黄帝看到的这个场景中,你觉得关键词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圆”。

生:我觉得是“滚了很远”。

师:这两个词很关键。(板书:圆、滚)因为黄帝正是因为看到草帽是圆的,而且还滚得很远,才受到了启发。(板书:启发)我们再读一读这个词。

生:启发。

3.师:你们看“启”这个字,里面还藏着一扇门呢!(出示“户”“推门”

生:是上面的“户”。

师:“户”表示的就是门。“启”的本意就是伸手推开了门。认认这个字,读读这个词。

生:启,启发。

师:他看到——

生:草帽是圆的,掉到地上后向前滚出了很远。

师:这个现象让黄帝突然灵光闪现、脑洞大开,这就叫作“启发”。(板书:启发)

4.师:看到这样的情景,黄帝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做个东西来搬运物品。

师:这个想法来源于他看到的景象,受到了——

生:受到了启发。

师:请你读一读黄帝的想法。

生:他想,如果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就可以用来搬运物品了。

师:在黄帝的想法中,你觉得关键词是什么?

生:是“滚动”。

师:他想要做一个能滚动的东西。(板书:滚)

师:还有吗?

生:还有“搬运”。

生:还有“架子”。

师:(板书:搬运、架子)还有架子、搬运。

师:黄帝的这些想法就叫设想。(板书:设想)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读词)

师:我们把黄帝看到的、想到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5.师:有了想法还要去——

生:要去做。

师:黄帝是怎么做的?

(生读相关句子)

师:在黄帝的做法中,你又发现了哪些关键词语?

生:我觉得“号召”很关键。

师:那就请你读读这个词。

(生读“号召”)

6.师:这个词中,“号”和“召”都有“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黄帝会怎样号召部落的民众,会怎么说。

生:他会说:“我想到好办法了,快来造车呀!快来造车呀!”

师:你是在号召,但是号召的内容还没讲明白。你可以联系上下文再来试试。

生:大伙们,我想到办法一起去造车了,快去找一些木材、石头等需要的材料来。

师:这一次不仅有王者的风范,有号召力、凝聚力,而且说清楚了号召的内容、造车需要的材料。

师:你会记“材料”的“材”吗?

生:“木材”的“木”加上“才”。

7.师:造车正需要木材呢。还有什么关键词?

生:“试了一次又一次”。

师:“试”也很关键。(板书:

试)“试了一次又一次”说明什么?

生:说明在一次又一次地改。

师:这样的“改”,从我们刚才积累的这两个词(指黑板上“改进”和“改造”)中选哪个更合适?

生:改造。

师:试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一次又一次改造。你又帮我们积累了一个带有“改”的词语。(板书:改造)

生:我觉得应该选“改进”,他们造车的技术一次比一次好。

师:技术一次比一次进步,就是“改进”。把这个关键词也写在线索图中。(板书:改进)

师:黄帝号召,大家一起去找,一起试着去做,终于把车造好了。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相关段落)

8.师:后来,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又试了一次又一次。谁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生读)

师:由车代替人,这样可真不错。这样出远门搬运东西怎么样?

生:方便、轻松、省力……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师:这就叫——改善。

师: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去读一读黄帝造车的故事。

四、沉浸角色体验,讲好传说故事

1.师:刚才我们穿越回到几千年前黄帝造车的现场,根据“看到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如何”这样的提示,再梳理一些关键词,了解了黄帝造车的过程。

2.师:这是一个传说,需要我们讲给更多的人听。你能让它一代代传下去吗?

(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1)我看见黄帝造车成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我要把这件事告诉更多的伙伴们……

2)假如你就是黄帝,造车成功了,你想要跟大家说一说造车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学会,可以使用……)

师:我们四人小组交流,根据提示,抓住关键词,讲一讲黄帝造车的故事。

(生练习讲故事)

3.师:请你来讲故事。

生:这一天,我的车造好了,我开心地喊同伴们过来:“快来呀,快来呀,我的车造好了。”

师:你扮演黄帝,开心地欢呼,那你是怎么想、怎么做呢?也可以跟同学们讲一讲。

生:我看见一个被风吹走的草帽,圆圆的,在地上滚了很远,于是我想……(后面内容略)

师:你进行了角色体验,扮演黄帝,给我们讲述了造车的故事,非常有智慧。还有谁也来讲一讲?

生:这一天,黄帝正在休息,他的草帽被风吹掉了,滚了很远。他没有着急去捡草帽,而是在看着草帽发呆。

师:“发呆”这个词用得很生动,黄帝是在看着草帽进行设想呢。你接着说。

生:黄帝想,如果用圆的东西在地上滚动,代替人搬运东西,那该多好呀……(后面内容略)

(学生讲故事,教师借助板书相机提示)

4.师:我们根据书上的提示和自己梳理的关键词,讲清楚了黄帝造车的故事。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往往都源于生活中的启示,然后有了设想,不断改进,最终成功。记住这几个词,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启发、设想、改进、创造。

师:我们还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讲好黄帝造船的故事,还可以讲好我们的祖先其他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出示书名)《仓颉造字》《嫘祖造丝》《鲁班造锯》……我们下节课来开个故事会,要完成新任务:讲一讲我们祖先发明创造的故事,进一步感受祖先的智慧。

五、梳理本课词语,学习书写生字

1.师:刚才,我们随文识记和梳理了本课的汉字和词语,感受到了黄帝发明创造的智慧。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再读一读。

(生认读相关词语)

2.师:我们来写一写这个字。(出示:启)上面的一扇门不能写得太大,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下面的“口”要半露半出。现代简化后的汉字,将原本的“手”改为“口”,“启”也表示教育、教导别人,让别人受到启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

3.师:我们一起来写“忽”。请魔法棒来帮忙,看清心字底三个点的摆位,左低右略高;上面的“勿”,三撇长短不一样,撇与撇之间等距离。(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

4.师:刚上课时我们就学过了“帝”和“传”,请小朋友自己写一写。(学生练习书写)

5.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帝造车的故事,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学写了四个汉字,还学会了根据提示自己梳理关键词讲故事。下节课,我们将开展祖先的故事交流会,进一步感受祖先的智慧,讲好古老的传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