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实践落地‖严歆瑜 王芸霞:四下《海的女儿》教学及《故事新编》习作辅导教学

2023/6/7 9:30:21  阅读:123 发布者:

作者简介

严歆瑜

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研训处副主任,张霞名师工作室成员,吴兴区教坛新秀、吴兴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撰写的多篇案例论文曾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班主任》《新班主任》等杂志,曾开发国家级、省、市级多项精品课程。

作者简介

王芸霞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教科室副主任,张霞名师工作室成员,湖州市优秀教研组长、吴兴区教坛新秀。热爱教科研,曾开发省、市级多项精品课程,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获奖;乐于教学研究,曾获湖州市微型课比赛一等奖,多次开设公开课获得好评。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3年第6

    编辑童话报纸    妙游童话世界    

——四下《海的女儿》教学

·严歆瑜

【教材分析】

《海的女儿》作为安徒生同名经典童话作品的开头部分,故事情节还未真正开始,它描绘的是童话故事的背景环境——美妙奇异的海底世界,以及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人鱼公主在海底自由生活的日常片段,让读者对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期待。文章洋溢着奇幻绮丽的童话色彩,还潜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人物形象还未及丰满,但可见人鱼的天真烂漫、对人世生活的热切向往。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可以清晰地窥见人鱼世界自在美好的生活画面。如何引导学生聚焦奇妙的画面,体会人物形象?笔者试图以“做插画师,为故事画插图”的表现性任务切入教学,带领学生经历一个看见画面、想象场景、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作为略读课文,本文教学时还要关注“用较快的速度读”“说说童话的奇妙和人鱼的印象”以及拓展作整篇的完整阅读。

【教学目标】

1.借助“初读课文觅素材”活动,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背景的奇妙色彩。

2.通过“图文对照学画技”揣摩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以“小组合作‘话’草图”构思插图带读文字,从而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天真美好。

3.借助作业本后续情节及猜测故事,激发阅读原作的兴趣,进行“篇本链读画插图”,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真善美。

【教学流程】

活动一:初读课文觅素材

1.回顾单元任务

1)本单元,我们要借助三篇童话、习作和语文园地的内容编辑一份主题为“童话天地”的小报。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编辑了报纸的前两个版面——“探宝葫芦的秘密”“游巨人的花园”。谁来说说报纸版面有什么特点?(有相互对应的图和文)

2)出示本课任务。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海的女儿》,编辑第三个版面——“绘海的女儿”,为《海的女儿》绘制插图。

2.了解作者背景

1)了解安徒生。安徒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童话大师。作家张晓风曾说:“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可见人生哪个阶段都需要读一读安徒生。

2)聚焦小人鱼。《海的女儿》是安徒生最为经典的童话作品之一。因为这篇童话,安徒生的出生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还特意塑了人鱼公主的铜像,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出示

3.寻找插图素材

1)快速默读,说说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海底世界美丽、奇妙,小人鱼公主向往人间。)

2)思考素材。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透过课文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画面。我们先来开展第一个活动——“初读课文觅素材”。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有哪些画面可以作为插图的素材。(相机板书)

海底 花园 宫殿

布置花园 聆听故事 凝望海面

3)小结:课文描绘了人鱼在海底的各个角落自在生活的场景,同学们通过找素材都看到了课文背后的画面。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组织学生调用已有的阅读经验,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奇妙。接着借助初读课文找素材的活动,引导学生寻找课文的主要场景、人物、情节,以尊重学生主体的形式梳理了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二:图文对照学画技

1.范例引路,探究人物

1)学习课文画技。课文插图就是对应童话内容画下来的,我们一起跟着课文插图学画技。观察课文插图,寻找课文中对应描写小人鱼公主的语句。

2)学生自学,交流分享。

3)激发想象。读读描写小人鱼公主的句子,交流印象。

预设:小人鱼公主很美丽,童话故事的语言很生动。

4)欣赏插图,读出对小人鱼公主外形美丽的赞叹。

小结:多么美丽动人的小人鱼公主!对应课文和插图,我们感受到了安徒生美妙的语言和神奇的想象。

2.延展范例,学画背景

1)引导学生关注背景,找出插图背景海底宫殿对应文字。

2)交流对海底宫殿的印象。(这是一座华美、奇妙、金碧辉煌的宫殿。)

3)有感情朗读。读出对宫殿的向往。

3.聚焦“凝望”,感悟形象

1)关注人物生活。插图中小人鱼公主在干什么呢?对应哪部分内容?(凝望海面,课文第10自然段。)

2)解读人物内心。

编者把凝望海面这张插图选入课文,说明这张图最能反映小人鱼公主的内心,那就是——向往人间。默读第10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小人鱼公主向往人间?

3)学生交流。

预设:从“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她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透过深蓝色的水朝上面凝望”中的“多少个夜晚”感受到她对人间的强烈向往。

4)创设情境朗读,引导读出小人鱼公主对人间的向往之情。

小结:小人鱼公主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就蕴藏于久久凝望的眼神中。像课文插图那样,抓住奇妙的背景、人物的动作,我们也能画好插图,展现人鱼公主的形象。(板书)

背景显奇妙 人物有动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以课文插图为例,从形象、背景、动作这三个层面感悟人鱼公主的形象,体会童话的奇妙,初步感悟图文对应的方式,为设计报纸版面提供范例,为之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三:脑绘留白插图

1.小组合作,脑绘插图

课文只给了一幅插图,为了让报纸内容更丰富,其他插图需要补充,让我们合作脑绘插图吧!小组合作,根据文中内容,设计插图展现人鱼公主形象,并说一说插图的设计思路。

2.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其他小组相机补充。

1)预设一:交流“布置花园”插图的设计。

生:我们组想画的是人鱼公主在布置花园的插图,大背景是花园,里面有果子亮得像黄金的树,开得像燃烧着的火的花,像玫瑰花一样红的垂柳;地上的沙子很蓝很蓝,就像硫磺发出的光焰。而小人鱼就坐在像太阳一样圆圆的花坛边,注视着一个美丽的男子石像。

师:你们设计的插图背景绚丽多彩!画面中像太阳一样的花坛、男子的石像、火红的花、像玫瑰花那样红的垂柳无不诉说着人鱼公主对人间的向往。

2)预设二:交流“聆听故事”插图的设计。

生:我们组设计了小人鱼公主在聆听故事的插图。画的背景是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宫殿外面还有鱼儿在枝叶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中的飞鸟。小人鱼公主则坐在宫殿的地上,两只手托着腮帮子,一直注视着外祖母,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

师:课文没有具体描述小人鱼公主是怎么聆听故事的,你们想象了人鱼公主聆听故事陶醉入迷的样子,展现了她对人间的向往。

3.篇本链读,续画插图

根据故事的开头部分,围绕背景、人物的动作为课文设计了插图,感悟了小人鱼公主的形象。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这是故事的后续发展,我们还可以画更多的插图。

出示小人鱼公主拯救王子的片段。

1)学生阅读,设计插图。你还打算画哪些插图呢?

2)交流分享。

生:我想画的是遇见王子的插图。画的背景一半是深蓝色的大海,一半是淡红色的天空。天空中的云块,像是散着玫瑰花和黄金似的发着光,小人鱼公主只露出她的头,静静地凝望着远处船只上那位美丽的王子。

生:我想画的是救下王子的插图。画的背景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大海里还漂着船梁以及大大小小的木板,小人鱼公主摆动着她那条美丽的鱼尾,正在快速游过去救王子。

生:我想画的也是救王子的插图。画的背景也是狂暴的大海里,小人鱼正在沉入海底,还张开着手臂,准备随时救下王子。

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动作,感受小人鱼公主的天真、善良与勇敢。

4.预测情节,拓展视域

随着阅读的推进,我们对小人鱼公主的了解就更多了,想要画的插图也更多了。其实故事到这儿还没有结束。

1)出示不同情节提示。

2)学生预测。教师公布后续情节发展。

总结:故事还未完,同学们,课后请你再完整地读一读原文,选择精彩的情节,关注奇妙的背景、人物的动作,画更多精美的插图吧!配上对应的文字,相信“绘海的女儿”这个版面会更加精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插图,激发学生对留白情节展开想象,深化了人鱼公主的形象。借助现有内容猜测情节,激发学生完整阅读《海的女儿》的兴趣,实现了从单篇到整本书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域,引导学生进行更开放地学习。】

扫码读课件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运用支架编情节    多维角度话奇妙

——四下《故事新编》习作辅导教学

·王芸霞

【教材分析】

《故事新编》是四下第八单元的内容,也是想象习作系列中的第七次训练,要求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第二学段的想象习作(包括本次习作)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如词语、题目、插图、结局等,习作要求重在自由发挥想象,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内容。第三学段重在基于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要求把主要内容写具体,同时关注情节的曲折与生动。

本次习作位于两个学段的交接点,对于想象内容的要求是:先设想结局,再由结局反推故事的情节,并从不同角度创编情节,关注情节与结局的对应。这是一种反向构思法,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要求是:进入故事中的角色,想象他们所说、所想、所做,把故事写得清楚、写得有意思。因此,“把握角色特点,设定结局,发挥想象创编合理、有趣的情节,呈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本次习作所应聚焦的重点。

安徒生的语言是极具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的。本次习作用《海的女儿》作为新编故事的媒介,学生会不知不觉中模仿童话的语言风格,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学会把故事写奇妙、写具体,为达成高年级习作目标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新编的方法:先定结局,再由果推因,创编相应情节。

2.借助“人鱼命运我来改”这一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借助关键人物、神奇法宝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3.通过生生互评、师评,明确本次习作的标准:情节要合理、角色有特点、法宝显神奇。同时还可以借助生动的语言、一波三折的情节来让故事更奇妙。

4.以《海的女儿》作为新编故事的媒介,学生学会用安徒生的语言新编故事,在语言运用中提升审美创造的能力。

【教学流程】

活动一:故事结局我来谈

(一)回顾导入,猜结局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你知道故事的结局吗?谁来猜一猜?

2.揭晓结局。

故事的结尾这样写道:(课件出示,请生朗读)

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二)畅谈感受,明任务

1.让学生说说看到故事结局后的感受。

2.揭示课题: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不忍接受美人鱼的凄美结局,那今天这节课就来对这个童话再创作。优秀的作品将现场刊登。(板书课题)

(三)借助提示,改结局

1.课件出示习作提示中《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的结局。

要想创作成功,第一步得先设想好故事的结局。瞧,这是《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的结局,你发现了什么?(板书:结局)

2.学生说发现,教师小结。

这些结局有“双赢”“双输”“其中一人赢”,是设想了所有可能的结局。

3.根据提示,学生畅谈《海的女儿》有可能出现的新结局。

4.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合理想象,并小结。

故事新编的结局可以各种各样,美好的结局可以,凄美的悲剧也可以,相信总有你心仪的。

【设计意图:猜结局这一环节既调用了学生三上学到的预测策略,同时也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学生在了解故事结尾、朗读故事结尾的过程中油然而生一种情绪:故事的结局太凄美了,不太愿意接受。这就为后续的改编故事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创编理由,使学习更具驱动性。同时,借助《龟兔赛跑》故事新编的结局,去想象《海的女儿》可以有哪些新结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二:人鱼命运我来改

(一)再读提示,拓思路

1.学生阅读习作提示。

同学们,结局变了,那么情节肯定也会发生变化。那情节如何创编呢?请仔细读读习作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情节)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小结方法。

看来我们可以选定一个角色来新编情节。还可以用上神奇的法宝,让我们的故事更奇妙。(板书:角色、法宝)

(二)借助转折,编情节

1.介绍“人鱼命运我来改”的游戏规则。

小组讨论确定一个结局,再看看情节图中的哪些情节能成为小人鱼的命运转折点,选择其中一个,用上关键角色或法宝,创编接下来的新情节,完成“命运改写单”。

2.小组讨论,完成“命运改写单”。

3.交流展示并相机评价修改。

1)学生互评。

评价关注点:①情节对应了结局,做到了情节合理。(板书:合理)

②角色形象保留原来的特色,没有随意改变。(板书:特色)

③法宝具有神奇的功效。(板书:神奇)

2)细化情节。

为了让故事更生动,可以将情节写得再具体些。谁来帮助修改?(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反应、法宝的来源等方面进行补充)

4.请学生根据刚才的点评说说本次优秀稿件录用的标准,教师相机小结。

没错,今天的故事新编,我们得做到情节要合理,角色有特点,法宝显神奇。当然,如果你写得特别精彩,还可以额外加星。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一张情节图,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习作支架的搭建:一是搭建方式支架,让学生有样可依。此图让故事内容可视化,学生依据此图可快速找到命运转折点,从而创编接下去的故事情节。二是搭建内容支架,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初次新编的情节都是十分简单的,新编的故事也缺少具体内容,所以在交流“命运改写单”时,需紧紧抓住“情节要合理、角色有特点、法宝显神奇”展开评价,同时指导学生如何从细节处着手,将情节写具体。】

活动三:故事情节我来编

(一)明确要求,编故事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二)交流展示,互点评

1.小组展示。

时间到。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小组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评价表来帮助点评、选稿。(投屏展示两个小组的作品)

2.请学生围绕“情节要合理、角色有特点、法宝显神奇”互评,并关注其他写得精彩的部分,教师随后点拨评价。

1)关注语言的生动。

这则故事的语言很有特点,颇有安徒生的味道,谁发现了?(引导学生关注充满奇妙想象、生动具体的语言)(板书:语言生动)

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老师要再给一颗语言星。其他小组也可以像他们一样通过生动的语言让故事更奇妙。

2)关注情节的一波三折。

解救小人鱼的过程真的有这么顺利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曲折)(板书:一波三折)

这样不是一帆风顺的情节就叫一波三折,它能让故事更奇妙、更吸引读者。可以参考他们的建议来修改,相信你们的作品更出彩!(教师将习作现场刊登)

(二)学法迁移,再创编

1.回顾整理。

时间有限,大家的故事来不及在课堂上一一分享。课后,请根据要求修改为电子稿,打印粘贴在小组报纸上,并用《海的女儿》学到的方法画一画插图。

2.学法迁移。

同学们,故事新编实在有趣。如果你还喜欢别的故事,可以进行改写或续写,再配上美美的插图,那第三个版面就更完整了。期待你们的作品!

【设计意图:2022年版课标指出,“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本次习作的基础标准在学生动笔前形成,因此学生在相互点评时,有评价依据,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同时本环节还设置了两点增值评价:“语言要生动”是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基于《海的女儿》这一故事的语言特色提出的。“情节可一波三折”是针对有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升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