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高考中的“发挥”问题
2023/6/6 18:21:29 阅读:117 发布者:
很多人都担心一个问题,在考场上能不能正常发挥?也有很多人指望在考场上“超水平发挥”?今天,就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明确第一个观点,考试,尤其是高考这样的考试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超常发挥,会做的题不丢分就是超常发挥。
比如数学,孩子从来没有考过120分,却期望高考时考到135以上,这只能是自寻烦恼。高考的时候谁都很紧张,能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已实属不易。平时不会做的题,怎么可能在高考时灵机一动就做出来了呢?相反,由于时间紧张,压力巨大,不出现大的失误就很不错了。所以高考时只要把时间利用好,没有低级失误,会做的题都做出来了,即使有几道不会的题做不来,也没啥遗憾的,很正常。所以在走进考场之前,必须端正心态,正确看待考场的“发挥”问题。
第二个观点,考场不存在急中生智,能做到不忙中出错就很了不起。现在的高考各学科的考试时间通常都不够用,为了做完题目就要加快速度,这时往往就会从审题和计算上去节省时间。审题的时候匆匆看一眼,做了半天才发现没看清题目,只能划掉重写,反而浪费了时间。另外,从审题、到解题过程,到答案表达,本应更加细心,但由于急于求成,结果功亏一篑。很多同学想省出来的时间干嘛呢?想在大题难题上多花时间,结果是时间反而浪费了,题没做出来,时间也没有了。这就酿成了考场上的最大“悲剧”:急急忙忙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错了,然后省出时间来去做自己不会的题。因此考生必须认清一个事实:考场上急中生智是极少见的,能做到不忙中出错已是了不起。所以说,任何在审题和过程上节省时间的做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第三个观点,“又快又准”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现实中“快”和“准”往往是一对矛盾。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就会赶时间,光图快了,结果不是审题出了错就是计算出了错,丢掉了不该丢的分数。因此,考生必须在几次大型考试之后总结出经验教训,在“快”和“准”之间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现实的选择就是做一题对一题,在确保“准”的前提下再谈“快”。
转自:“焦兆群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