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五下八单元《手指》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2023/6/6 17:48:08  阅读:145 发布者:

/杨瑞霞

一、文本教学解读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刻画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揭示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的道理。手指,对人而言,是极其寻常的人体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又都不会在意,只有丰子恺先生在这寻常之物上做出了大文章。

《手指》是简洁明了的总分总结构。开篇开门见山,指出了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姿态、性格各不相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结尾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作者的文字中读出一种“偏爱”。

作者偏爱大拇指。论姿态,大拇指“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了一个关节”,这哪是“实在算不上美”,这分明是很丑啊;论性格,那就有“所长”了,因为他是五指中最肯吃苦的。他都有哪些苦差事呢?“例如拉胡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作者连续用了六次“叫他...做什么”的句式,只想统统地一股脑地把他的苦差事一次性全都说给你听,生怕你忘了他吃过的苦。末了,作者还不忘替大拇指发发牢骚:讨巧的事,永远轮不到他。

作者爱慕食指。论姿态,食指比大拇指略胜一筹,“但也不及其他三指窈窕,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线条”,作者崇拜他姿态中那股强硬线条;论性格,他比大拇指更具冒险精神:“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上、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若不是对他仰慕,怎会不假思索地一口气说出这么多他的冒险情境?“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如果说对大拇指的偏爱是出于爱护,那么对食指的爱慕则是出于敬佩,他敬佩食指的机智敏捷,敬佩他敢于承担复杂危险的工作。

相比之下,作者对其他三指就不存在偏爱了。对于“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中指,作者突出强调了他身处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如,“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如此的先天优势,使得“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相貌是“堂皇”,与“俊美”相比,多了些许雍容华贵;幸福源于“养尊处优”,如此得来的幸福,真的值得他人羡慕吗?对于“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的无名指和小指,作者觉得他们“能力微弱”,“除了‘兰花指’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读到这里,你肯定会问,结尾处作者都已经表明自己的态度——“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这样解读是否与之相矛盾呢?其实不然。作者在描写大拇指和食指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偏爱”是一种人之常情。弱小之物、憨厚之物、自强之物,总会激发人内心的怜悯和怜爱,这种情感会顺着笔尖不自主地流淌出来,并非作者故意为之,因此,这种表达与作者在最后表明的“无爱憎在其中”并不矛盾。

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说出五根手指的不同作用以及由此联想到的人。

3.通过对比阅读,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并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仿写人的五官。

二、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联结经验,师生交流。

师:请大家举起手来,你知道每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叫什么名字吗?你最常用哪根手指,都用他来做什么?

2)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师:我们非常熟悉的丰子恺先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之前学习过他的《白鹅》,大家还有印象吗?(有)这位老先生还单门为手指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手指》(板书课题)。

2.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关键句。

师: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哪句话写的,请你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归类学习,生字新词。

窈窕  直直落落  相貌堂皇  体态秀丽

揿电铃  搔痒  扭螺丝  解纽扣

关公  关平  周仓  附庸

联系《三国演义》介绍第三组的三位人物: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关平和周仓是跟随关羽的两员大将,他俩对关羽忠心耿耿,是关羽的得力助手。

【设计意图:手指,是学生熟悉且陌生的身体组成部分,说其熟悉,是因为大家每天都在使用他,说其陌生,是因为几乎没有人仔细地观察过他,在意过他,因此,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常使用的一根或几根手指,并交流他的作用,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产生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课学习,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板块二 梳理文脉,体会风趣

1.自读自悟,了解五指。

1)借助表格,提炼概括。

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关键句具体来写的?请你提炼关键词概括五指的姿态、性格和作用,完成下列表格。


姿态

性格

作用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2)全班交流,教师反馈。

2.对比阅读,体会风趣。

1)出示表格,对比阅读,交流感受。

师:关于手指姿态的介绍,百度语言是这样描述的(出示表格),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表述,为什么?

姿态

百度语言

课文语言

拇指

大拇指是五指中的第一个指头,最粗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态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

 

中指

中指又称长指、将指,五指中最长。因为位于手掌中央,所以叫中指。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食指

介于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稍短于无名指,是人的手指中第二灵活、常用的手指。


 

 

无名指

中指和小指之间的指头,人类传统意义上最不灵活的手指,是由于无名指为五指之中力气最小的手指。


2)根据百度语言对其他三指的相关介绍,找出课文中的对应语句,抄写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这很简单也很困难。说其简单,是因为这种语言风趣的文章,读者读完都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直觉就能感知到幽默,但是,如何把这一要素变为学习活动?也就是说,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风趣幽默的语言?风趣在哪里?解决这些问题是困难的。】

板块三 研究文法,创意表达

1.头脑风暴,交流讨论。

1)自主交流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等五官各自特点和作用。

2)全班交流分享。

3)播放相声《五官争功》视频片段,拓展表达思路。

2.自主选择,创意表达。

1)尝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一段话,介绍五官。

2)交流分享练笔成果。

【设计意图:本文课后安排了小练笔,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把事情当作人来写、把事物当作其他事物来写”的表达方法,指导小练笔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交流五官各自特点和作用,打开表达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来写,写之前,应该考虑好五官的人称变化,而且要考虑好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能围绕中心意思写一段话。】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