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四下《巨人的花园》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2023/6/6 17:45:13  阅读:149 发布者:

/卢小柯

一、文本教学解读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课文选用的是巴金先生的译本,在选作课文时,将原本有些悲情的结尾做了恰当的处理。原来的结尾是:巨人渐渐老去,在离去的梦幻中又看到了他曾经抱过的小男孩……课文之所以要改动,或许正契合了单元的人文目标,体现了对真善美的淋漓尽致的追求。

故事围绕着“变化”展开,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而两者的变化又都源于始终代表着善良、纯真与美好的孩子。课堂上,通过了解花园的变化来把握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分析巨人的变化来感悟文章的主旨。分析巨人的变化,依然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

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尤其是对花园景色的描写,不仅巧妙地运用了很多修辞,更是充满了想象力。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奇妙,同时内化语言。课后的小练笔,就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特点来写。既学以致用,同时帮助孩子们开拓想象力。

二、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会认“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花园中奇幻的景象。

3. 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人物形象。

4. 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两遍,边读边想象画面。

2.读完后,同桌试着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全班发言、交流。

(课文比较长,且包含花园和巨人两方面的变化,学生不容易理解,需多读几遍,通过发言、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二  对比朗读,想象画面

1. 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圈画第2、第7和第11自然段的相关语句。

2.再次朗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3.学生交流、讨论,想象花园“可爱”“凄凉”“奇特”的画面,感受花园的变化。

4.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板块三  感受变化,体会形象

1. 伴随着花园的变化,巨人又发生了哪些转变呢?请你找出描写巨人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试着体会巨人的所思所想,批注在旁边。

学生圈画第4、第5、第8、第10、第12-15自然段对于巨人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巨人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先是自私冷酷,后是温暖善良。

3. 巨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学生交流,预设:第11自然段,巨人看到了奇特的景象后,发生了转变。也有可能是当巨人帮助了小男孩以后,他变得善良柔软了。还有可能是,当小男孩亲吻巨人的脸颊时,唤醒了巨人内容的善良与温暖。

(当学生说这些发现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此时巨人内心的想法,深入地感受人物形象。)

板块四  想象补白,尝试练笔

1. 14自然段:“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尽情地玩耍”,孩子们会和巨人一起怎样的玩耍呢?请你发挥想象,把他们一起玩耍的画面写下来。

提示:把画面写得生动的诀窍,除了要大胆地想象,还要细致地想,想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还要想周围的景物变化。关于景物的描写,可以学习参考课文中的语言。

2.学生练笔,展示交流。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